한국불교전서

선원제전집도서분과(禪源諸詮集都序分科) / 都序節要分科捴叙

ABC_BJ_H0171_T_001

008_0404_c_01L[禪源諸詮集都序分科]

008_0404_c_02L1)都序節要分科捴叙

008_0404_c_03L
008_0404_c_04L
羗夫覺皇之出眞演化也 指萬化而歸
008_0404_c_05L一心 順機宜而彰名言 或稱衆生心
008_0404_c_06L或稱如來藏 眞妄並隣 淨染分歧 一
008_0404_c_07L法之中 應緣千差 其實皆一圓融淸淨
008_0404_c_08L普覺性而已 聖人覺之之謂菩提 群生
008_0404_c_09L昧之之謂無明 聖人以其所覺 覺其所
008_0404_c_10L昧 於是無像而像 現萬德之莊嚴 無
008_0404_c_11L說而說 出大千之寶藏 容遍照之心源
008_0404_c_12L盡法界而無遺 機分異流 說有殊途
008_0404_c_13L要其所歸 無越三藏 指其所修 無過
008_0404_c_14L三學而已 自景奐龍宮 風行像季 賢
008_0404_c_15L哲繼踵 祖述聯鑣 而其衡决繙拾 不
008_0404_c_16L知其耑 終實義學之棘艱 至東晉太和
008_0404_c_17L元年 廬嶽安公 於諸經敎 分爲三科
008_0404_c_18L曰序正流通 此庶幾竺墳之一助也 厥
008_0404_c_19L後後賢 萌而條分者 無慮數十家 而固
008_0404_c_20L未有包括顓整 至李唐時 杜順賢首證
008_0404_c_21L觀密公之輩 可謂法海之義龍 密公於
008_0404_c_22L一代時敎 曆傳禪燈 撰集三門 編分
008_0404_c_23L{底}康熈四十年慶尙道聞慶鳳巖寺刊 (海印寺
008_0404_c_24L釋宗眞所藏)

008_0405_a_01L百秩 而扁曰禪源諸詮 且爲義持者 而
008_0405_a_02L都序之捴括端倪 亦撰別行錄百餘秩
008_0405_a_03L是皆法義之淵源 悟修之捷徑 而於越
008_0405_a_04L階除趣覺地者 莫此兩典如也 然而別
008_0405_a_05L行錄 秩繁義淵 學者 殆未窺涯涘 至
008_0405_a_06L元太安年中 我東漕溪訥公 於錄中節
008_0405_a_07L其要義 并入私記 合成一卷 七十餘
008_0405_a_08L紙 是爲說食者之要覽 噫 圭山之兩種
008_0405_a_09L禪集 行於世已久 而累經筆手 䟽醳
008_0405_a_10L間錯 爲後進之輙不易明 雖欲稽之而
008_0405_a_11L無從焉 至康熙年中 龍門霜峯大師
008_0405_a_12L學問有㳂 探討唯廣 常慨夫兩種禪典
008_0405_a_13L之訛謬於其盤錯之處 拔慧刀而刊其
008_0405_a_14L詭附 芟其蔓引 攷信于雅 卒歸于正
008_0405_a_15L然後科而分之 俾學者便若指掌 閱者
008_0405_a_16L曠若發曚 猶秦鏡之傳輝相寫 若帝珠
008_0405_a_17L之互現交光 眞入觀之明燭 拆薪之利
008_0405_a_18L斧者也 於戱 圭山立耑于前 霜峯畢
008_0405_a_19L終于後 遠近相應 前後塤箎者也 不
008_0405_a_20L侫忝在大師之門 雖未慣法海之萬一
008_0405_a_21L而囑受爲引之命 覃思大師諄諄濟衆
008_0405_a_22L之慈績 非其衒曜己能而市其才也 必
008_0405_a_23L欲使探月之痴猿 泣歧之迷客 頓忘探
008_0405_a_24L泣之痴迷 快覩法性之坦方 是區區之

008_0405_b_01L志與願耳 學者於此果能得得而求之
008_0405_b_02L乘斯廓大之緣 即千差而踏着靈源 不
008_0405_b_03L離一塵 ((氵+闊)) 步如來廣大刹源 入汪洋法
008_0405_b_04L性海 即庶不孤霜峯大師渡生漚和之
008_0405_b_05L願王矣 若夫滯泥語言 要資談柄 不
008_0405_b_06L以心得 則不幾於磨磗作鏡 以指爲月
008_0405_b_07L者也耶 且恐大師之警勸 湮而不傳
008_0405_b_08L將欲命工鋟梓 以壽無窮 頒示門人
008_0405_b_09L咸曰可哉 是爲叙

008_0405_b_10L
時康熙四十年 正月 上浣日 門弟
008_0405_b_11L子 楓溪明詧謹叙
    1. 1){底}康熈四十年慶尙道聞慶鳳巖寺刊 (海印寺釋宗眞所藏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