대화엄법계도주병서(大華嚴法界圖註幷序) / 大華嚴法界圖註
ABC_BJ_H0124_T_001
-
007_0301_c_01L[大華嚴法界圖註]
007_0301_c_02L1)大華嚴法界圖2)註并序
007_0301_c_03L
007_0301_c_04L淸寒比蒭 雪3)岑撰
007_0301_c_05L夫大華嚴華藏法界者 以虛空爲體
007_0301_c_06L以法界爲用 以遍一切處爲佛 以緣
007_0301_c_07L起法體爲衆會 說圓滿修多羅敎 所
007_0301_c_08L謂刹說塵說佛說菩薩說三世一時說
007_0301_c_09L是也 法界圖者 以一海印圖 圓攝無
007_0301_c_10L邊之敎海 圖中所謂一中一切多中
007_0301_c_11L一一即一切多即一是也 東土義相
007_0301_c_12L法師 始製此圖 表三世間十法界莊
007_0301_c_13L嚴無盡之義 以牗㝠蒙 專門舊學 重
007_0301_c_14L演流布 辨記錄鈔 遍滿世間 誕生
007_0301_c_15L王子 已爲庶人矣 原夫華藏之界 本
007_0301_c_16L無些子限量 華嚴之佛 亦無些子說
007_0301_c_17L法 但居無事4)田地 弄他無事活計
007_0301_c_18L而已 只緣一眞淨界 俄然晦昧 遂有
007_0301_c_19L一念分彼分我 彼我旣立 取捨便起
007_0301_c_20L才有取捨之心 便成十法之界 於無
007_0301_c_21L{底}昭和十九年 通度寺所藏刊本筆寫本(東國
007_0301_c_22L大學校所藏) {甲}서울大學校所藏筆寫本 {乙}梅
007_0301_c_23L月堂全集所載之本文 (成均館大學校大東文化
007_0301_c_24L硏究院發行)。「註并」二字 編者補入。「岑」
007_0301_c_25L 下底本有 「註并序」 編者除之而補入「撰」。
007_0301_c_26L「田」作「曰」{甲}。
-
007_0302_a_01L事中 瞥然生事 不動之佛 動於無
007_0302_a_02L動之際 圓融之法 㭊於不二之內
007_0302_a_03L則衆生之佛 依業識以出世 佛之衆
007_0302_a_04L生 昧1)惠身而取悟 轉轉相迷 至于
007_0302_a_05L今日 所謂2)割狗吠蘆叢 盲人唱賊虎
007_0302_a_06L此大雄不得已而說 賢哲不得已而
007_0302_a_07L判 而大部三十九品 小圖二十五句
007_0302_a_08L所以出也 然言者 心之發也 心者
007_0302_a_09L言之宗也 譬如太和之氣 本無形聲
007_0302_a_10L假形器而激發 則爲律3)侶 圓融之
007_0302_a_11L法 本無名相 假言句而演說 則爲
007_0302_a_12L經論 非律*侶 無以像太和 非經論
007_0302_a_13L無以闡圓融 則經論者 亦是圓融法
007_0302_a_14L性之風䂓而三世諸佛之大意也 奈
007_0302_a_15L何正法已遠 佛敎澆漓 叅佛乘者
007_0302_a_16L指敎網爲葛藤 討佛語者 斥單傳爲
007_0302_a_17L壁觀 有4)道理而礙於事者 有達事
007_0302_a_18L而昧於理者 遂使圓融無二之法 變
007_0302_a_19L爲固滯守一之物 迺至乾笁分河 震
007_0302_a_20L5)且異宗 則平等之慈 自相矛盾 良
007_0302_a_21L可悲夫 羅代義相法師 製作此圖
007_0302_a_22L其來尙矣 全家宿德 各以敎網臆解
007_0302_a_23L支離蔓6)莚 遂成卷衮 余一覽 執卷
007_0302_a_24L歎曰 淸淨法界 豈有如此其多言乎
-
007_0302_b_01L若固如是 相師豈向微塵偈品中 撮
007_0302_b_02L其樞要 簡出二百一十字 莊嚴一乘
007_0302_b_03L法界圖乎 然以相師一圈觀之 向二
007_0302_b_04L百一十字 究其宗旨 則不過法性而
007_0302_b_05L已 究其法性 則不過隨緣而已 忽
007_0302_b_06L有明眼衲僧出來道 說玄說妙 說心
007_0302_b_07L說性 敎有明文 如何是相法師未吐
007_0302_b_08L一字前消息 余自代云 成化丙申臈
007_0302_b_09L說于7)綠苔軒南窓下
007_0302_b_10L示衆云 建法幢立宗旨 錦上添華
007_0302_b_11L脫籠頭卸角駄 8)太平時節 若論頓
007_0302_b_12L也 不留朕迹 千聖亦摸索不著 若
007_0302_b_13L論漸也 返常合道 閙市裏七縱八
007_0302_b_14L橫 若論圓也 箇箇立在 轉處全機
007_0302_b_15L作用不存9)執則 若論別也 頭頭有
007_0302_b_16L10) (糸+殳) 人之劒 處處藏陷虎之機 到這
007_0302_b_17L裏 諸天捧花無路 外道潜窺無門
007_0302_b_18L終日嘿而未甞嘿 終日說而未甞說
007_0302_b_19L毘耶城裏 其聲如雷 普光殿前 有
007_0302_b_20L耳如聾 只如頓中有漸 漸中有頓
007_0302_b_21L圓中有別 別中有圓 圓陁陁阿轆轆
007_0302_b_22L地 大用現前 11) (糸+殳) 活自由 丈六莖草
007_0302_b_23L莖草丈六 信手12)枯來 無有不是 是
-
007_0302_c_01L什麽境界 看取新羅義相和尙法界
007_0302_c_02L圖一圈○
007_0302_c_03L
007_0302_c_04L大華嚴一乘法界圖
007_0302_c_05L向上一路 千聖不傳 旣是不傳底消
007_0302_c_06L息 祗這法界一圖 從何而出 只如
007_0302_c_07L縱橫屈曲字點斑文 是圖耶 白紙一
007_0302_c_08L幅 說玄說黃 是圖耶 相法師擬心
007_0302_c_09L動念 垂慈利物 是圖耶 只如朕兆未
007_0302_c_10L13)萠 名器未形 早是圖耶良久
云 領取
007_0302_c_11L鉤頭意 莫認㝎盤星
007_0302_c_12L東土義相述
007_0302_c_13L世尊七處九會 爲頓機人說頓部已
007_0302_c_14L是錯了也 義相法師 向淸平世界
007_0302_c_15L爲什麽鑿空摸影 不識好惡 說這般
007_0302_c_16L14)閑話 到這裏 安著一字 肉上剜瘡
007_0302_c_17L「惠」傍註曰當作「慧」{底}ㆍ作「慧」{乙}。「割」
007_0302_c_18L傍註曰疑「瞎」{底}ㆍ作「瞎」{乙}。「侶」傍註曰當
007_0302_c_19L作「呂」{底}ㆍ作「呂」{乙}次同。「道」作「通」{甲}{乙}。
007_0302_c_20L「且」傍註曰當作「旦」{底}ㆍ作「旦」{乙}。「莚」
007_0302_c_21L傍註曰當作「延」{底}ㆍ作「延」{乙}。「綠」作「緣」
007_0302_c_22L{甲}。「太」作「大」{甲}{乙}。「執」作「軌」{甲}{乙}。
007_0302_c_23L「 (糸+殳) 」傍註曰當作「殺」{底}ㆍ作「殺」{甲}{乙}。「 (糸+殳) 」
007_0302_c_24L傍註曰當作「殺」{底}ㆍ作「綴」而疑「殺」{甲}ㆍ作「殺」
007_0302_c_25L{乙}。「枯」傍註曰當作「拈」{底}ㆍ作「拈」{甲}{乙}。
007_0302_c_26L「萠」作「崩」{甲}。「閑」作「閒」{乙}。
-
007_0303_a_01L減1)着一字 眼中著屑 於最淸淨法
007_0303_a_02L界上 且喜沒交涉 雖然法本法無法
007_0303_a_03L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 法法何曾
007_0303_a_04L法 伊麽則將山河大地草木叢林 一
007_0303_a_05L一拈來 作一切法亦得 將語默動靜
007_0303_a_06L縱橫妙用 一一覷破 作不是法亦得
007_0303_a_07L奈爲如此 我爲法王 於法自在 拈
007_0303_a_08L放在我 與奪臨時 將此一圖 作一
007_0303_a_09L法界 咄
007_0303_a_10L法性圓融無二相
007_0303_a_11L法者 即六根門頭 森羅萬像 情與
007_0303_a_12L無情也 性者 六根門頭 常常受用
007_0303_a_13L計較摸索不得底消息也 圓融者 一
007_0303_a_14L切法即一切性 一切性即一切法 即
007_0303_a_15L今靑山綠水即是本來性 本來性即
007_0303_a_16L是靑山綠水也 無二相者 靑山綠水
007_0303_a_17L本來性 元是一箇 王太白 本來無
007_0303_a_18L二也 但以世人 妄生分別 遂有我
007_0303_a_19L人 於淸淨無礙中 瞥生異念 揑作
007_0303_a_20L十法界 熾然作用 要知不礙底消息
007_0303_a_21L麽 微塵刹境 自他不隔於毫釐 十
007_0303_a_22L世古今 始終不離於當念
007_0303_a_23L諸法不動本來寂
007_0303_a_24L諸法 即前現前 一切受用也 不動
-
007_0303_b_01L者 即前計較 摸索不得也 本來寂
007_0303_b_02L者 即前無二相 所謂不動絲毫合本
007_0303_b_03L然也 道箇本然早是動也 畢竟如何
007_0303_b_04L痴人面前 不得說夢
007_0303_b_05L無名無相絶一切
007_0303_b_06L到這裏 非佛 非菩薩 非二乘 非凡
007_0303_b_07L夫 非法 非非法 非法性 非非法性
007_0303_b_08L非緣起 非證分 可以名目耶 可以
007_0303_b_09L相知見耶 一切攀緣擬議都沒 奈何
007_0303_b_10L方信道 欲言言不及 林下好2)啇量
007_0303_b_11L證智所知非餘境
007_0303_b_12L三世諸佛之所證 證此者也 歷代禪
007_0303_b_13L師之所悟 悟此者也 自靈峰少室已
007_0303_b_14L後 代代相承 連芳續焰者 不知其幾
007_0303_b_15L何 但契此而已 境者 如上所云 絶
007_0303_b_16L一切者 非*啇量有分之境也 伊麽
007_0303_b_17L則這个境與世間境 同耶異耶 良久
云
007_0303_b_18L大丈夫秉慧釼 般若鋒兮金剛焰 非
007_0303_b_19L但能摧外道心 早曾落却天魔膽 咄
007_0303_b_20L再犯不容
007_0303_b_21L眞性甚深極微妙
007_0303_b_22L若論大華嚴重重無盡法界 不渉唇
007_0303_b_23L吻 早是說了也 不干敎乘 早已演
007_0303_b_24L了也 直饒溪聲爲舌相 山色爲身噐
-
007_0303_c_01L盡山河大地爲寂場 惣情非情爲衆
007_0303_c_02L會 言說不著 讃揚難盡 相師入無
007_0303_c_03L3)綘罅處 强生穿鑿 所謂彼旣無瘡
007_0303_c_04L勿傷之也 雖然 敎海波瀾 不碍默
007_0303_c_05L味 相師坐寬蕩蕩地 任他道 法性
007_0303_c_06L圓融無二相 諸法不動本來寂 無名
007_0303_c_07L無相絶一切 證智所知非餘境 四句
007_0303_c_08L道盡了也 不搽紅粉 便有風流氣象
007_0303_c_09L且道 四句還有你思量計較分別意
007_0303_c_10L識也無 自寂場至于今日 便是一條
007_0303_c_11L鑯 無你接觜處 相師慈悲之故 不
007_0303_c_12L惜眉毛有落草之談 便道眞性甚深
007_0303_c_13L極微妙 早是十分帶泥帶水去也 山
007_0303_c_14L僧今日 重爲注脚 葛藤不少 前云
007_0303_c_15L法性者 融淨穢通眞俗 所謂不可取
007_0303_c_16L不可捨 若除一切 不得全法界之智
007_0303_c_17L若添一事 不得名淸淨之界者也 此
007_0303_c_18L云眞性者 別取有情門中證入分 退
007_0303_c_19L身一步 假作眞性之名 非指法性外
007_0303_c_20L別有一段眞性也 若是藏人竪看 有
007_0303_c_21L分 若是圓頓機中橫看 早是錯了也
007_0303_c_22L「着」作「著」{乙}。「啇」傍註曰當作「商」{底}ㆍ
007_0303_c_23L作「商」{乙}次同。「綘」傍註曰當作「縫」{底}ㆍ作
007_0303_c_24L「縫」{乙}。
-
007_0304_a_01L不竪不橫 且道 是什麽消息 橫竪
007_0304_a_02L且置 一邉作麽生是甚深底道理 以
007_0304_a_03L謂眞也 全是夢幻 以謂假也 純是
007_0304_a_04L實相 非性 非相 非眞 非假 而性
007_0304_a_05L而相 而眞 而假 故云甚深也 契文
007_0304_a_06L殊之妙智 宛是初心則深也 不可得
007_0304_a_07L入普賢之玄門 曾無別體則淺也 不
007_0304_a_08L可得妙有得之而不有眞也 不可得
007_0304_a_09L眞空得之而不空假也 不可得理1)絶
007_0304_a_10L名言 謂智斷修證 故云極微妙也
007_0304_a_11L還會麽 莫謂如來成斷滅 一聲還續
007_0304_a_12L一聲來
007_0304_a_13L不守自性隨緣成
007_0304_a_14L一切法 本來無性 一切性 本來無
007_0304_a_15L住 無住則無體 無體則隨緣不碍
007_0304_a_16L隨緣不碍故 不守自性 而成十方三
007_0304_a_17L世矣 自性者 諸法無相本來淸淨之
007_0304_a_18L體也 會麽 去年梅今年柳 顔色馨
007_0304_a_19L香捴依舊
007_0304_a_20L一中一切多中一
007_0304_a_21L所以不守自性隨緣而成 故一法無
007_0304_a_22L自性 故具一切而成一 一切法無自
007_0304_a_23L性故 以一法而成一切 是故一中一
007_0304_a_24L切 多不碍於一 一切中一 一不碍
-
007_0304_b_01L於多 伊麽則一毫端裏 三世諸佛
007_0304_b_02L處處度生 無邉刹海 一切衆生 箇
007_0304_b_03L箇涅槃 毫端刹海空花中境界 諸佛
007_0304_b_04L衆生夢幻中物色 譬如虛空 雖遍一
007_0304_b_05L切 而亦不離於一塵 要識虛空建立
007_0304_b_06L底消息麽 倚簷山色連雲翠 出檻花
007_0304_b_07L枝帶露香
007_0304_b_08L一即一切多即一
007_0304_b_09L所以一中一切多中一故 以有一法
007_0304_b_10L故 即有一切 以有一切故 即有一
007_0304_b_11L法 以有衆生故 即有諸佛 以有諸
007_0304_b_12L佛故 即有衆生 虛空無碍 生佛無
007_0304_b_13L二 緣生無住 因果同時 無量圓因
007_0304_b_14L不出於刹那 無邉果海 不離於當念
007_0304_b_15L要識虛空動作底消息麽 竹影掃階
007_0304_b_16L塵不動 日穿潭底水無痕
007_0304_b_17L一微塵中含十方
007_0304_b_18L只這一星兒中 包含無盡法界 無量
007_0304_b_19L生佛 淨土穢土 一一充滿 一一周遍
007_0304_b_20L無欠無餘 伊麽則只這一星兒 還有
007_0304_b_21L許多限量麽 無量法界 還有許多伎
007_0304_b_22L倆麽 咄 要大即大 要小即小 2)一
007_0304_b_23L塵計十方 十方爲小 以十方量一塵
007_0304_b_24L一塵爲大 無緣起故 無自性故 爲
-
007_0304_c_01L甚如此 昨夜金烏飛入海 曉天依舊
007_0304_c_02L一輪飛
007_0304_c_03L一切塵中亦如是
007_0304_c_04L只這十方法界 个个是一微塵 一微
007_0304_c_05L塵亦不可得 如光如影 亦如因陁羅
007_0304_c_06L網 互相叅徹 重重交映 一一寶中
007_0304_c_07L衆象無盡 一一佛國滿十方 十方入
007_0304_c_08L一亦無餘 非擬議所知 非智眼所見
007_0304_c_09L何也 經行及坐臥 常在於其中
007_0304_c_10L無量遠刧即一念
007_0304_c_11L如前所說微塵十方 無有自性體相
007_0304_c_12L故 一切古今 三世諸佛 從初發心
007_0304_c_13L立普賢3)顧 窮未來際 不離如今 或
007_0304_c_14L謦欬一聲 或彈指一下 乃至4)楊眉
007_0304_c_15L瞬目 無不是諸佛方便 且道 還相
007_0304_c_16L5)逶悉麽 不離當處常湛然 覓則知
007_0304_c_17L君不可見 6)一
007_0304_c_18L一念即是無量刦
007_0304_c_19L即今一念 亘徹十世 橫遍十方 建
007_0304_c_20L立一切諸佛 同時度生 行布一切衆
007_0304_c_21L「絕」作「色」{乙}。「一」上有頭註曰恐缺「以」
007_0304_c_22L{底}。「顧」傍註曰當作「願」{底}ㆍ作「願」{甲}{乙}。
007_0304_c_23L「楊」傍註曰當作「揚」{底}ㆍ作「揚」{甲}{乙}。「逶」
007_0304_c_24L傍註曰當作「委」{底}ㆍ作「委」{甲}{乙}。「一」無有
007_0304_c_25L{甲}{乙}。
-
007_0305_a_01L生 同時滅度 非古非今 非新非舊
007_0305_a_02L且道 無量遠刦還有時分也無 無影
007_0305_a_03L樹下合同舩 溜 (王+離) 殿上無知識
007_0305_a_04L九世十世互相即
007_0305_a_05L一念多刦 同時無碍故 三世中 各
007_0305_a_06L具三世 而融於平等之世 法法常住
007_0305_a_07L交徹無碍
007_0305_a_08L仍不雜亂隔別成
007_0305_a_09L有體則有雜 有相則有亂 無體則無
007_0305_a_10L相故 無用爲用 無用爲用故 其用
007_0305_a_11L不窮 建立三世亦在我 收攝一念亦
007_0305_a_12L在我 三世一時 一時三世 不異古
007_0305_a_13L而即新 不異新而是古 一體亘然
007_0305_a_14L古今無間 將謂少林消息斷 桃花依
007_0305_a_15L舊笑春風
007_0305_a_16L初發心時便正覺
007_0305_a_17L了知眞性 無生 無自性 無緣起 絶
007_0305_a_18L對待 如是而發心 如是而行李 故
007_0305_a_19L初發心時 圓圓果海 已遍了也 所
007_0305_a_20L謂善財童子 不離法界 遍歷百城
007_0305_a_21L不越初心 便登樓閣 方信道 休論
007_0305_a_22L長安好風流 得便宜是落便宜
007_0305_a_23L生死涅槃常共和
007_0305_a_24L若論生死 即是普賢境界 若論涅槃
-
007_0305_b_01L即是具縛輪廻 且道 涅槃與輪廻
007_0305_b_02L相去幾何 無明實性即佛性 幻化空
007_0305_b_03L身即法身
007_0305_b_04L理事㝠然無分別
007_0305_b_05L說理說事 縱有千般 不過甚深眞性
007_0305_b_06L不守自性而已 眞性之理 妙用恒然
007_0305_b_07L眞性之事 法法常融 東林欝密 南
007_0305_b_08L岳嵯峨 普賢之境 文殊面目 攀蘿
007_0305_b_09L登頂 1)挈瓶採蓮 文殊之智 普賢妙
007_0305_b_10L用 緣起時 的的無性 無性處 常常
007_0305_b_11L緣起 還相委悉麽 一地具足一切地
007_0305_b_12L非色非心非行業
007_0305_b_13L十佛普賢大人境
007_0305_b_14L要見大人境界麽 2)邉有人從天台來
007_0305_b_15L却從南岳去
007_0305_b_16L能仁海印三昧中
007_0305_b_17L於眞性中 顯理顯事 縱有多端 推
007_0305_b_18L其自性 了不可得 則佛與衆生 乃
007_0305_b_19L眞性中之光影 無佛可成 無生可度
007_0305_b_20L但一眞性而已 如閻浮海中 所有閻
007_0305_b_21L浮山河大地草木叢林 推其實體 了
007_0305_b_22L不可得 則山河色相 乃大海之光影
007_0305_b_23L無性可見 無相可取 惟一大海而已
007_0305_b_24L十佛內證 只如是耳
-
007_0305_c_01L飜出如意不思議
007_0305_c_02L海印㝎中所起之法 如何形狀 非性
007_0305_c_03L非相 非理非事 非佛非衆生 非眞
007_0305_c_04L非假 而所說之敎 即性即相 即理
007_0305_c_05L即事 即佛即衆生 即眞即假 一音
007_0305_c_06L演暢 而隨類各異 隨類各異 而圓
007_0305_c_07L攝一音 以衆生種種心 說衆生種種
007_0305_c_08L性 非識情所到 非思量所及 故云
007_0305_c_09L如意不思議 會麽 夜靜水寒魚不食
007_0305_c_10L滿3)舡空載月明歸
007_0305_c_11L雨寶益生滿虛空
007_0305_c_12L這一个如意寶 流出百千如意寶 這
007_0305_c_13L一海印㝎光三昧 流出百千海印㝎
007_0305_c_14L光三昧 然而這海印㝎光三昧 非但
007_0305_c_15L十佛大人境界獨證 一切衆生 各有
007_0305_c_16L十佛大人境界海印㝎光三昧 從生
007_0305_c_17L至死 從旦至暮 或嗔或喜 或語或
007_0305_c_18L默 一一各有一一海印 一一海印
007_0305_c_19L一一流出衆生煩惱4)染 一一煩惱海
007_0305_c_20L各具眞如法性海 無二無雜故 其滿
007_0305_c_21L虛空益 但八字打開 兩手分付而已
007_0305_c_22L「挈甁」作「瓶挈」{甲}{乙}。「邊」傍註曰當作
007_0305_c_23L「適」{底}ㆍ作「適」{甲}{乙}。「航」作「船」{乙}。「染」
007_0305_c_24L作「海」{甲}{乙}。
-
007_0306_a_01L衆生隨噐得利益
007_0306_a_02L大富家中 噐噐皆金 海印㝎中 法
007_0306_a_03L法皆眞 但有大小方圓染淨異耳 其
007_0306_a_04L所得益 不是他法 只爲大者言大
007_0306_a_05L小者言小 方者言方 圓者言圓 染
007_0306_a_06L者言染 淨者言淨 非愽小以令大
007_0306_a_07L刻方以爲圓 革染而1)說淨也 會麽
007_0306_a_08L山虛風落石 樓靜月侵門
007_0306_a_09L是故行者還本際
007_0306_a_10L要識本際麽 問禪禪是妄 求理理非
007_0306_a_11L親 直饒玄會得 也是眼中塵
007_0306_a_12L2)叵息妄想必不得
007_0306_a_13L三世諸佛 是守屍鬼 歷代禪師 是
007_0306_a_14L愽地凡夫 直饒佛說菩薩說刹說三
007_0306_a_15L世一時說 不異殿佛熱椀鳴聲 於向
007_0306_a_16L上一著 了3)沒交涉 盡大地是業識
007_0306_a_17L茫茫無本可據 何故 但以假名字
007_0306_a_18L引4)噵於衆生
007_0306_a_19L無緣善巧捉如意
007_0306_a_20L以眞如性緣起之無緣 捉出家中無
007_0306_a_21L相之如意 是名善巧 其善巧 本非
007_0306_a_22L伎倆所到 會麽 江上晩來堪畵處
007_0306_a_23L漁人披得一蓑歸
007_0306_a_24L歸家隨分得資粮
-
007_0306_b_01L歸家活計 本無奇特 但以本地風光
007_0306_b_02L得本來5)閑6)田地 足伊家活計 其所
007_0306_b_03L謂資粮三十道品 即是飢飯渴漿 寒
007_0306_b_04L附火 7)▩8)乘9)▩ 有什麽消息 雖然
007_0306_b_05L種瓜得瓜 種果得果 一乘淸淨法界
007_0306_b_06L下得種子 豈無玄談分 速道 長因
007_0306_b_07L送客處 憶得別家時
007_0306_b_08L以陁羅尼無盡寶
007_0306_b_09L這个寶藏 不在佛界 不在生界 不
007_0306_b_10L在淨界 不在染界 一一圓明 一
007_0306_b_11L一交徹 要識捴持法界無盡妙寶麽
007_0306_b_12L你看十二時中 遇聲遇色遇10)遊遇順
007_0306_b_13L方知不從他得
007_0306_b_14L莊嚴法界實寶殿
007_0306_b_15L因陁羅網 影像互叅 重重無盡 不
007_0306_b_16L因莊嚴 不因修證 本來具足 本來
007_0306_b_17L圓成 故云實 又云這介實字 不得
007_0306_b_18L動11)着 動12)著則禍生
007_0306_b_19L窮坐實際中道床
007_0306_b_20L深入法性海 了無究竟處 故云窮
007_0306_b_21L把斷要津 不通凡聖 故云坐 無眞
007_0306_b_22L無妄 不屬有爲 故云實 一切凡聖
007_0306_b_23L容身無地 故云際 喚作一物不得動
007_0306_b_24L著之謂中 三乘五性常常履踐之謂
-
007_0306_c_01L道 究竟平常不用安排之謂床 雖然
007_0306_c_02L13)任麽 華藏世界 離染淸淨 豈有如
007_0306_c_03L此14)啇量 若有如此*啇量 爭到今日
007_0306_c_04L若無*啇量 十普法界 向什麽處出
007_0306_c_05L生 左手拍一下云 佛事門中 不捨
007_0306_c_06L一法 右手拍一下云 不見一法 即
007_0306_c_07L如來 還會麽 大千沙界海中漚 一
007_0306_c_08L切聖賢如電拂
007_0306_c_09L舊來不動名爲佛
007_0306_c_10L按台敎 以六即判圓敎 佛所謂一切
007_0306_c_11L衆生 皆有佛性 有佛無佛 性相常
007_0306_c_12L住 從淺至深 位位不二 名佛 本圖
007_0306_c_13L15)緫髓論 比如有人 在床入睡 夢中
007_0306_c_14L回行三十餘16) (馬+月) 覺後方知不動在床
007_0306_c_15L喩 從本法性 經三十句 還至法性
007_0306_c_16L只一不動 故云舊來不動佛 然說
007_0306_c_17L圓說頓 以名現佛 觸犯當頭 不得
007_0306_c_18L名爲舊來不動佛 莫有離敎網葛藤
007_0306_c_19L「說」作「就」{甲} {乙}。「叵」作「匡」{甲}「沒」
007_0306_c_20L作「及」{甲}。「噵」作「導」{甲}{乙}。「閑」作「閒」
007_0306_c_21L{乙}。「田」作「因」{甲}。▩作「熱」{甲}{乙}。「乘」
007_0306_c_22L作「秉」{甲}。▩作「凉」{甲}{乙}。「遊」傍註曰當
007_0306_c_23L作「逆」{底}ㆍ作「逆」{甲}{乙}。「着」作「著」{乙}。
007_0306_c_24L「著」作「着」{甲}。「任」傍註曰當作「恁」{底}ㆍ作
007_0306_c_25L「恁」{乙}。「啇」傍註曰當作「商」{底}ㆍ作「商」{乙}
007_0306_c_26L次同。「緫」作「総」{甲}{乙}。「 (馬+月) 」疑「馹」及
007_0306_c_27L「駅」{編}。
-
007_0307_a_01L1)碎祖師玄關者麽 2)請道將來如無
007_0307_a_02L自道去也 良久
云 說盡山雲海月情 依
007_0307_a_03L前不會空惆悵
007_0307_a_04L法界圖終
007_0307_a_05L
- 1){底}昭和十九年 通度寺所藏刊本筆寫本(東國大學校所藏) {甲}서울大學校所藏筆寫本 {乙}梅月堂全集所載之本文 (成均館大學校大東文化硏究院發行)。
- 2)「註并」二字 編者補入。
- 3)「岑」 下底本有 「註并序」 編者除之而補入「撰」。
- 4)「田」作「曰」{甲}。
- 1)「惠」傍註曰當作「慧」{底}ㆍ作「慧」{乙}。
- 2)「割」傍註曰疑「瞎」{底}ㆍ作「瞎」{乙}。
- 3)「侶」傍註曰當作「呂」{底}ㆍ作「呂」{乙}次同。
- 4)「道」作「通」{甲}{乙}。
- 5)「且」傍註曰當作「旦」{底}ㆍ作「旦」{乙}。
- 6)「莚」傍註曰當作「延」{底}ㆍ作「延」{乙}。
- 7)「綠」作「緣」{甲}。
- 8)「太」作「大」{甲}{乙}。
- 9)「執」作「軌」{甲}{乙}。
- 10)「糸+殳」傍註曰當作「殺」{底}ㆍ作「殺」{甲}{乙}。
- 11)「糸+殳」傍註曰當作「殺」{底}ㆍ作「綴」而疑「殺」{甲}ㆍ作「殺」{乙}。
- 12)「枯」傍註曰當作「拈」{底}ㆍ作「拈」{甲}{乙}。
- 13)「萠」作「崩」{甲}。
- 14)「閑」作「閒」{乙}。
- 1)「着」作「著」{乙}。
- 2)「啇」傍註曰當作「商」{底}ㆍ作「商」{乙}次同。
- 3)「綘」傍註曰當作「縫」{底}ㆍ作「縫」{乙}。
- 1)「絕」作「色」{乙}。
- 2)「一」上有頭註曰恐缺「以」{底}。
- 3)「顧」傍註曰當作「願」{底}ㆍ作「願」{甲}{乙}。
- 4)「楊」傍註曰當作「揚」{底}ㆍ作「揚」{甲}{乙}。
- 5)「逶」傍註曰當作「委」{底}ㆍ作「委」{甲}{乙}。
- 6)「一」無有{甲}{乙}。
- 1)「挈甁」作「瓶挈」{甲}{乙}。
- 2)「邊」傍註曰當作「適」{底}ㆍ作「適」{甲}{乙}。
- 3)「航」作「船」{乙}。
- 4)「染」作「海」{甲}{乙}。
- 1)「說」作「就」{甲} {乙}。
- 2)「叵」作「匡」{甲}
- 3)「沒」作「及」{甲}。
- 4)「噵」作「導」{甲}{乙}。
- 5)「閑」作「閒」{乙}。
- 6)「田」作「因」{甲}。
- 7)▩作「熱」{甲}{乙}。
- 8)「乘」作「秉」{甲}。
- 9)▩作「凉」{甲}{乙}。
- 10)「遊」傍註曰當作「逆」{底}ㆍ作「逆」{甲}{乙}。
- 11)「着」作「著」{乙}。
- 12)「著」作「着」{甲}。
- 13)「任」傍註曰當作「恁」{底}ㆍ作「恁」{乙}。
- 14)「啇」傍註曰當作「商」{底}ㆍ作「商」{乙}次同。
- 15)「緫」作「総」{甲}{乙}。
- 16)「馬+月」疑「馹」及「駅」{編}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