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C_BJ_H0049_T_001
-
003_0483_b_01L
003_0483_b_02L1)菩薩藏阿毗達摩古迹記卷第三本
003_0483_b_03L[成唯識論學記]
003_0483_b_04L成唯識論學記卷上2)本釋一
二半
003_0483_b_05L
003_0483_b_06L靑丘沙門 太賢集
003_0483_b_07L
003_0483_b_08L此論略以三門分別 一顯宗出體門
003_0483_b_09L二題名分別門 三解釋文義門
003_0483_b_10L言顯宗者 且有二宗 一淸辨等 述
003_0483_b_11L般若言 有爲無爲俗有眞空 如掌珍
003_0483_b_12L頌 眞性有爲空 如幻緣生故 無爲無
003_0483_b_13L有實 不起似空華 二護法等 依解
003_0483_b_14L深密言 一切法有空不空 如中邊頌
003_0483_b_15L虛妄分別有 於此二都無 此中唯有
003_0483_b_16L空 於彼亦有此 有說此二實有諍論
003_0483_b_17L如佛地論 千年已後 大乘之中空有
003_0483_b_18L諍論 卽此謂故 其諍云何 且有爲
003_0483_b_19L中 唯識云 我法非有 空識非無 離
003_0483_b_20L有離無 契於中道 此遣所執 存餘
003_0483_b_21L二性 掌珍論云 如爲棄捨墮常邊過
003_0483_b_22L說彼爲無 亦爲棄捨墮斷邊過 說此
003_0483_b_23L爲有 謂因緣力所生眼等 世俗諦攝
003_0483_b_24L自性是有 不同空華全無有物 但就
-
003_0483_c_01L眞性 立之爲空 此存世俗 勝義皆
003_0483_c_02L空 又無爲中二說不同 護法菩薩對
003_0483_c_03L淸辨宗二空卽眞 唯識論云 性顯二
003_0483_c_04L空非圓成實 眞如離有離無性故 淸
003_0483_c_05L辨菩薩對護法宗二空所顯 掌珍論
003_0483_c_06L云 於唯無有一切所執立爲眞如 非
003_0483_c_07L但出體二說不同 勝義有無 亦爲乖
003_0483_c_08L諍 如唯識云 此識若無便無俗諦
003_0483_c_09L俗諦無故 眞諦亦無 撥無二諦 是
003_0483_c_10L惡取空 掌珍論云 佛就世俗說有涅
003_0483_c_11L槃 如佛說有化生有情 許此有故
003_0483_c_12L無違宗失 但就眞性遮破擇滅 以此
003_0483_c_13L爲證 測等傳說實有諍論 有說 二
003_0483_c_14L師都無諍論 淸辯不許勝義無故 如
003_0483_c_15L掌珍云 此非有言 唯遮有性 功能
003_0483_c_16L斯盡 更不詮無 如世間說 非自絹
003_0483_c_17L言 未必彼言卽詮黑故 又通難言
003_0483_c_18L又彼所言 若就眞性 一切有爲都無
003_0483_c_19L所有 是立宗義 卽謗一切隨邪見者
003_0483_c_20L此中宗義 謂空無性虛妄 顯現門之
003_0483_c_21L差別 非一切種皆謗爲無 護法勝義
003_0483_c_22L亦不許有 如廣百云 現在亦非勝義
003_0483_c_23L{底}續藏經 第一編八十套一册(但論本文全載
003_0483_c_24L{編})。「本」補入{編}。
-
003_0484_a_01L諦有 從緣生故 如幻事等 又說空
003_0484_a_02L言 是遮非表 非唯空有 亦復空空
003_0484_a_03L乃至廣說 掌珍所破相應論師 非爲
003_0484_a_04L護法 護法菩薩 廣百釋中破相應師
003_0484_a_05L亦同彼故 爲以此證 順憬師等 傳
003_0484_a_06L無諍論 有說 此二語諍意同 如諍
003_0484_a_07L浮圖下麤上細 必由許他 自始成故
003_0484_a_08L護法宗必擧所執 無表離四句 空有
003_0484_a_09L等性 皆所執故 二性妙有 不全無
003_0484_a_10L故 由此說言 二空非眞 空謂一邊
003_0484_a_11L亦不1)空有 路絕 名眞如故 淸辨菩
003_0484_a_12L薩擧世俗有 離諸無 簡諸眞無 俗
003_0484_a_13L亦無故 二性妙無 無所得故 若唯
003_0484_a_14L遣有 便可得無 亦遣無故 言無所
003_0484_a_15L得 無所得者 離四句義 無著般若
003_0484_a_16L論云 四句皆是法執攝故 由此正理
003_0484_a_17L元曉師等 語諍意同 2)爲末代鈍根
003_0484_a_18L之徒 依此諍論 巧生解故 今以護
003_0484_a_19L法所述唯識中道境行果三爲此論宗
003_0484_a_20L卽菩薩藏阿毗達摩論議經攝 言出
003_0484_a_21L體者 基作四門 一攝相歸性體眞
如
003_0484_a_22L二攝餘從識體唯
識 三攝假隨實體聲
003_0484_a_23L四性用別論體名句
文身 測師五門 於前
003_0484_a_24L更增三法定體門此無別體前四
隨應三科攝故 三藏
-
003_0484_b_01L八門 一攝妄歸眞門 二眞妄差別門
003_0484_b_02L此亦有二 一攝相歸識門 二識相差
003_0484_b_03L別門 後亦有二 一攝假從實門 二假
003_0484_b_04L實差別門 後門亦二 一三法定體門
003_0484_b_05L二法數出體門此亦離四更無別體故
以基師四以3)鈍淨 別
003_0484_b_06L論體中 無性論云 聞者識上聚集顯
003_0484_b_07L現 名爲敎體 親生解故 略攝頌曰
003_0484_b_08L不捨前經後 亦應定字名
003_0484_b_09L一字經多運 新隨故不然
003_0484_b_10L基測所述諸家釋中 此頌四句 各難
003_0484_b_11L一義 謂有說者 聞說諸行無常之時
003_0484_b_12L四決定心各新得三相 前前相4)泳展
003_0484_b_13L轉聚後心率爾尋求不緣名字 率爾
003_0484_b_14L五俱 是現量故 尋求5)前率爾境故
003_0484_b_15L彼且不然 不捨前境 經後心故 何者
003_0484_b_16L聞行率爾 旣亂起故 理帶前境 何
003_0484_b_17L必現量 此執亦同緣以爲善說故 故
003_0484_b_18L旣非量 亦應緣名 有說 尋求非現
003_0484_b_19L量故 亦緣名字 四尋求如次得三九
003_0484_b_20L及以十二四相 有說 聞諸有二 率
003_0484_b_21L爾尋求 無時亦爾 率爾已後 心尋
003_0484_b_22L求故 未決所諸及所無故 聞行常時
003_0484_b_23L各三加定 彼俱非理 於名字有決定
003_0484_b_24L心故 不爾 無由後解句義 不應最
-
003_0484_c_01L後頓多名 唯除句義無所待故 又說
003_0484_c_02L五後必尋求者 擧此顯五不相續義
003_0484_c_03L不遮五後決定卽生 於串習境 卽決
003_0484_c_04L定故 如說五識無間所生意識或尋
003_0484_c_05L求或決定 有說四率爾心 亦緣名字
003_0484_c_06L耳意兩識 合有八心 彼說不然 說
003_0484_c_07L四字時 各經多運 率爾一念 懸隔
003_0484_c_08L絕故 有說 聞諸有二 率爾尋求 聞
003_0484_c_09L行有一 謂決定心 無時有一 謂尋
003_0484_c_10L求心 常時有三 謂後三心 彼亦不
003_0484_c_11L然 現墮新境 無率爾故 今述別義
003_0484_c_12L頌曰
003_0484_c_13L初字有三心 第二唯率定
003_0484_c_14L第三四同彼 初念不成名
003_0484_c_15L釋曰 聞諸有三 謂率爾後卽生決定
003_0484_c_16L以諸等字世所串故 雖決名字 而尋
003_0484_c_17L所諸 此決定心 亦名尋求 聞行有
003_0484_c_18L二 率爾決定 聽無如諸 聞常如行
003_0484_c_19L或可行時
亦尋句義 此中率爾不得名 一刹那聲
003_0484_c_20L無詮表故 但得一分所作屈曲 至決
003_0484_c_21L定位 始得成名 總有十四法決定刹
003_0484_c_22L那 各得三相 增句義故 然前前諸
003_0484_c_23L「空」下一有「故空」。「爲」下一有「今」。
003_0484_c_24L「鈍」更勘。「泳」一作「詠」。「前」上一有「尋」。
-
003_0485_a_01L境流現後後心 據實四名各有所詮
003_0485_a_02L且約能詮說得爾所 聞諸等若名 詮
003_0485_a_03L何自性答 假言詮假 無言詮無 但不
003_0485_a_04L共義 皆名自性 略說此名顯宗出體
003_0485_a_05L第二題名分別門者 依樞要等 世親
003_0485_a_06L本頌 名唯識三十論 題下別註云
003_0485_a_07L此亦名成唯識論 以三十論敎成立
003_0485_a_08L唯識故 然今成者 釋論云 三分成
003_0485_a_09L立唯識 名爲成故 如護法菩薩二十
003_0485_a_10L唯識論釋別名唯識道論 言唯識者
003_0485_a_11L所成之名 簡去外境 持取內心 論
003_0485_a_12L所宗故 本論敎理 皆名唯識 釋論
003_0485_a_13L敎理 總名爲成 以何知然 已依聖
003_0485_a_14L敎及正理 成立唯識性相義 明知能
003_0485_a_15L成通於敎理 旣言成立唯識性相 初
003_0485_a_16L言我今釋彼說故 明知所成亦通敎
003_0485_a_17L理 展轉成故 便有四句 樞要十義
003_0485_a_18L釋成唯識 繁而不要 總而言之 唯
003_0485_a_19L識依主爲名 唯卽識故 亦持業釋
003_0485_a_20L有釋 如無貪等非六釋攝非也 勿唯
003_0485_a_21L有貪 名無貪故 言論者 俱舍依悲
003_0485_a_22L瑜伽依智 如常應知 言護法等菩薩
003_0485_a_23L造者 佛滅度後九百年中 有出家菩
003_0485_a_24L薩 名曰筏蘇畔徒 此云世親 年將八
-
003_0485_b_01L十 造此本頌 同時唯有親勝火辨二
003_0485_b_02L大論師 造此頌釋 千一百年後 餘
003_0485_b_03L八師 其中勝者 達摩婆羅 此云護
003_0485_b_04L法 基云 南印度達羅弭茶國 建至
003_0485_b_05L城中 帝王之子測云
臣子 年二十九 菩
003_0485_b_06L提樹下禪禮之時 造此論釋 年三十
003_0485_b_07L二命終 與淸辨同時而出 十釋中勝
003_0485_b_08L擧此等餘 十論師 如二本疏
003_0485_b_09L第三解釋文義門者 論有三分 一敎
003_0485_b_10L起因緣分 二聖敎正說分 三結名廻
003_0485_b_11L施分 初有二門 謂頌長行頌有二門
003_0485_b_12L初半歸依 後半所爲 言稽首者 能
003_0485_b_13L敬之相 唯識等言 所歸之體 以首
003_0485_b_14L至地 故名稽首藉身稽首 申三業敬
003_0485_b_15L體卽信慙 於有德所 以淸淨行 而
003_0485_b_16L崇重故 所敬之體 樞要三釋 一云
003_0485_b_17L唯敬涅槃 以自性常最爲勝故 謂四
003_0485_b_18L涅槃體皆眞如正歸果位 言滿分淨
003_0485_b_19L分者位也 唯識性者 性淨涅槃 其餘
003_0485_b_20L無餘名滿淨者 要果滿時方證得故
003_0485_b_21L十地未有已盡
煩惱及苦相故 分淸淨者 無住涅槃 許
003_0485_b_22L十地位已證得故已有不住二邊用故
無著般若論中有證 又
003_0485_b_23L二乘涅槃 唯假擇滅 唯得一解 大
003_0485_b_24L般涅槃 三事圓滿 三事有二 一體
-
003_0485_c_01L三名三事 二義三名三事 能觀智
003_0485_c_02L慧 所觀法身 離繫擇滅 名體三事
003_0485_c_03L一眞如上 慧性名般若 德作名法身
003_0485_c_04L離縛名解脫 名義三事准知餘二 有義
三事 謂慧當體
003_0485_c_05L名般若1)已離二障名解脫 衆德2)所名法身 說如
如智法身故 擇滅當體名解脫 慧所得果名般若
003_0485_c_06L二斷二智名菩提 故含衆德 故名法身 如瑜伽
釋 如來一切有爲功德有餘攝 無爲功德無餘攝
003_0485_c_07L故然唯無住性常圓寂具體
三事名大涅槃 如涅槃記 一云 唯敬菩提
003_0485_c_08L菩薩求智 非圓寂故 妙觀平等 雖
003_0485_c_09L因已得 敬果四智言滿分淨 或得分
003_0485_c_10L淨 兼因二智 唯識性者 擧所證境
003_0485_c_11L而意敬彼能證菩提 有功力故 一云
003_0485_c_12L雙敬菩提涅槃 唯識性是涅槃本 性
003_0485_c_13L體淨不言滿分 滿分淨者菩提 因位
003_0485_c_14L得二 果圓四故 如第九云 成唯識
003_0485_c_15L意 有情得菩提涅槃二轉依故 疏有
003_0485_c_16L四解 一敬法非人 諸佛所師所謂法
003_0485_c_17L故 二敬人非法 如瑜伽六十四云
003_0485_c_18L若欲造論 先敬二師 恭敬法故 敬
003_0485_c_19L本論師佛
也 恭敬義故 禮開闡師菩薩
也
003_0485_c_20L於唯識性 滿淨本師 分淨菩薩 三
003_0485_c_21L雙敬人法 法可軌持 人弘道故 四
003_0485_c_22L敬佛法僧 論所依故 唯識性法 滿
003_0485_c_23L淨佛寶 分淨僧寶 兼本頌師 以能
003_0485_c_24L「已」一無。「所」下疑脫「集」。
-
003_0486_a_01L起故 雖有七解 三藏詳言唯敬人勝
003_0486_a_02L准聲論法 七轉聲中 一切所敬 皆
003_0486_a_03L以第四爲聲說 然梵本以第七境聲
003_0486_a_04L說唯識性 唯能差別 滿分淨者爲所
003_0486_a_05L差別 故今唯敬唯識性中滿分淨者
003_0486_a_06L旣唯識性境第七故 依論第九略有
003_0486_a_07L二性 一虛妄性 謂遍計所執卽所
遣淨 二
003_0486_a_08L眞實性 謂圓成實性卽所
證淨 復有二性
003_0486_a_09L一世俗 謂依他起卽所
斷淨 二勝義 謂圓
003_0486_a_10L成實卽所
得淨 樞要三性二諦分出多句
003_0486_a_11L繁而不要 於中淨者 所敬應知 所
003_0486_a_12L爲之中 有說 但爲法住利樂有情
003_0486_a_13L意住法故 有說 但爲利人 雖釋彼
003_0486_a_14L說 意利他故 如實義者 雙爲人法
003_0486_a_15L自利利他 謂釋彼說 而令法住 法
003_0486_a_16L住利他 爲自利故 如攝大乘 爲利
003_0486_a_17L自他法久住 故我解釋攝大乘 我謂
003_0486_a_18L假者 基云安慧 測云護法 彼說卽滿
003_0486_a_19L分淨者之敎 然瑜伽釋造所爲 皆應
003_0486_a_20L於此論所爲攝 利樂義 別如佛地論
003_0486_a_21L瑜伽廣說
003_0486_a_22L1)論本卷第一
003_0486_a_23L稽首唯識性 滿分淸淨者
003_0486_a_24L我今釋彼說 利樂諸有情
-
003_0486_b_01L今造此論 爲於二空有迷謬者 生正解
003_0486_b_02L故
003_0486_b_03L述曰 上以頌標造釋之意 今明世親
003_0486_b_04L造論之意 文有三節 一安慧等 爲
003_0486_b_05L令生解斷障得果 二測云難陀 基云
003_0486_b_06L火辨等 斷障證空 悟唯識相 三護
003_0486_b_07L法等 破諸邪執 顯唯識理 初亦有
003_0486_b_08L三 地前生解 地上斷障 得佛果故
003_0486_b_09L此初也 言今者 正顯世親造頌時也
003_0486_b_10L言二空者 生空法空 如下諸執 皆
003_0486_b_11L言迷謬 生法我無執有名謬 不悟無
003_0486_b_12L我名爲迷故
003_0486_b_13L生解爲斷二重障故 由我法執 二障具
003_0486_b_14L生 若證二空 彼障隨斷
003_0486_b_15L述曰 第二斷障 言重障者 呵責之
003_0486_b_16L言 二障各有輕重品故 有伏難言
003_0486_b_17L唯我法執正障二空 何證二空 通斷
003_0486_b_18L餘障 故作是說 二執爲本 貪等具
003_0486_b_19L生 故隨證空 餘障通斷測
云 法執雖遍
003_0486_b_20L今約相2)別 煩惱障說樞要
云 安慧宗不
003_0486_b_21L說五八有衆生執 及說第七唯有生
003_0486_b_22L執 若第六七 煩惱名重 計執深故
003_0486_b_23L五識中輕 由他引故 無生執故 若
003_0486_b_24L所知障 第六名重 解深廣故 五八名
-
003_0486_c_01L輕 計執淺故 是則由重經障具生 證
003_0486_c_02L空斷重 餘輕隨滅諸家繁釋
皆歸此義 或說現
003_0486_c_03L行名輕 種習名重 隨重生斷 准前
003_0486_c_04L應知 前說爲3)爲善 執障俱有現種
003_0486_c_05L如何種習名重 現行名輕 故前爲勝
003_0486_c_06L又云有難二乘九品 前八唯障 未斷
003_0486_c_07L我見 云何隨執餘障生斷 又難安慧
003_0486_c_08L除第七識 餘皆法執 五地云何方除
003_0486_c_09L害伴 六七地等名羸劣等 解云 初
003_0486_c_10L者但言障由執生 執斷障滅 不言末
003_0486_c_11L障滅皆隨本執斷 解後難言 雖皆法
003_0486_c_12L執 有本末故 四地執俱 近引名害
003_0486_c_13L伴 疎遠名羸劣 非也 經害伴等 唯
003_0486_c_14L明煩惱 非智障故 配三轉依等 繁
003_0486_c_15L而不要
003_0486_c_16L斷障爲得二勝果故 由斷續生煩惱障
003_0486_c_17L故證眞解脫 由斷礙解所知障故 得大
003_0486_c_18L菩提
003_0486_c_19L述曰 第三得果 標釋應知 言勝果
003_0486_c_20L者測
云 四句 一勝而非果 菩薩智斷
003_0486_c_21L二果而非勝 羅漢智斷 三亦勝亦果
003_0486_c_22L卽佛二果 四非勝非果 異生有學
003_0486_c_23L簡餘三句 故言勝果 若佛二果皆名
003_0486_c_24L「論本卷第一」補入{編}。「別」一作「引」。
003_0486_c_25L「爲」疑剩。
-
003_0487_a_01L勝者 何故解深密云三乘解脫同 本
003_0487_a_02L業經云金剛名等覺 解 擇滅體同
003_0487_a_03L以能證勝 如不住道顯無住勝 二乘
003_0487_a_04L有餘 未離現苦 無餘永失 能證智
003_0487_a_05L故 如入大乘論 如來解脫勝於二乘
003_0487_a_06L斷習氣故 言等覺者 一邊義等 於
003_0487_a_07L中有言 眞智等佛 俗智劣故 三藏
003_0487_a_08L云 無間解脫 同斷一障 故說等言
003_0487_a_09L非謂解齊 涅槃經第二十五末云 佛
003_0487_a_10L名明見佛性 十住菩薩 1)未見佛性
003_0487_a_11L故不了了 瑜伽五十 等覺妙覺有優
003_0487_a_12L劣故斷是傍用何名等覺
如實之義如本母釋 眞解脫者 有
003_0487_a_13L解脫而非眞 彼分涅槃 伏所得故 有
003_0487_a_14L眞而非解脫 二空眞如 非道果故
003_0487_a_15L有眞亦解脫 三乘涅槃永離縛故 有
003_0487_a_16L二俱非 除三上相 簡餘三句 言眞
003_0487_a_17L解脫 大菩提者 有大非菩薩 凡聖
003_0487_a_18L菩薩智 有菩提非大 羅漢聖智 有
003_0487_a_19L大亦菩提 如來智慧 有二俱非 謂
003_0487_a_20L凡學聖二乘之智 據實二障通障智
003_0487_a_21L斷 今就勝故 別障智斷
003_0487_a_22L又爲開示謬執我法迷唯識者 令達二
003_0487_a_23L空 於唯識理 知實知故
003_0487_a_24L述曰 卽第二節 斷執證空悟唯識相
-
003_0487_b_01L前以三意 今以二意 令得眞俗二智
003_0487_b_02L慧故基云 爲初業開 爲久業示 且外道
003_0487_b_03L中別計我者 謂數論等諸離蘊計 別
003_0487_b_04L計法者 二十五諦六句等也即蘊計等
應於此攝
003_0487_b_05L內道之中別計我者 宗輪論云 犢子
003_0487_b_06L部幷根本經部正量部等 皆執有我
003_0487_b_07L別執法者 如薩婆多化地部等惡取空
等應此
003_0487_b_08L中
攝 此內外道迷眞俗性 爲外道開 爲
003_0487_b_09L內道示 令眞智達眞唯識性 於唯識
003_0487_b_10L相 後智知故 問犢子羅漢何起我
003_0487_b_11L見 測云 三藏解云 未得羅漢起此
003_0487_b_12L計故 却談前故 說彼部計 經部等
003_0487_b_13L亦爾 本外道故 或說 彼部弟子所
003_0487_b_14L計 非外道時 如俱舍論 彼部救云
003_0487_b_15L我部不誦破我經故 和上云 雖得羅
003_0487_b_16L漢 昔與我見同體法執 由習氣强
003_0487_b_17L起如是執
003_0487_b_18L復有迷謬唯識理者 或執外境如識非
003_0487_b_19L無
003_0487_b_20L述曰 卽第三節 破諸邪執 生如實
003_0487_b_21L解 於中有二 初出四計 後結異執
003_0487_b_22L四類計者 一薩婆多等 執心外境如
003_0487_b_23L心實有 基師量云 我離心境決定實
003_0487_b_24L有 許除異2)竟無 心境二法隨一攝
-
003_0487_c_01L故 如心心所有不定過 除無心境隨一攝故
爲如心心3)等定實有耶 爲如
003_0487_c_02L瓶等非實有餘
耶 過不用 測師量云 外境非無 能
003_0487_c_03L所取中隨一攝故 如論主內識此量二
過 一
003_0487_c_04L自他亂 有法外境 即自比量同喩論主 即他比量
不可一量 或自或他 何者 若純他法 即自所
003_0487_c_05L無自比量中 無同喩過 故喩中言論主無用 二不
定過 對薩婆多 雖此無過 全部等許緣無生心故
003_0487_c_06L觀云 此內識喩 若以自宗境外內識
003_0487_c_07L論主不許 因他隨一 喩無俱不成
003_0487_c_08L共許識有 同喩得成 然分別相似過
類不足對論 巳/已後不取此等繁釋 證師量
003_0487_c_09L云 如我所說外境非無 計除無法 能
003_0487_c_10L所取中隨一攝故 如論主內識今謂此
量雖無
003_0487_c_11L不定 然有如前自他亂失 共許內識 旣有體
法 但諍彼境有外無外 何勞內識分別自他 問
003_0487_c_12L除論主言 得成他比 大乘如何遣彼
003_0487_c_13L邪執 證云 與法差別相違 內過相
003_0487_c_14L違 量云 汝外境非離識非無 許除
003_0487_c_15L能法能所取中隨一攝故 猶如內識
003_0487_c_16L違彼法中意許差別 宗中識言亦攝
003_0487_c_17L心所 故無不定亦有有法 自相相違 彼亦
不成外境性故 後唯取此
003_0487_c_18L類 好釋遂論
僞釋繁空語故
003_0487_c_19L或執內識如境非有
003_0487_c_20L述曰 此第二計 基云 淸辨等師說
003_0487_c_21L諸法空 便撥心體 量云 汝說內識
003_0487_c_22L如境非有 許所知故 如汝外境他比
量故
003_0487_c_23L「未」作「耳」。「竟」疑「境」{編}。「等」疑
003_0487_c_24L「所」{編}。
-
003_0488_a_01L有法及喩 並云汝也 宗言如境
量言無用 但可宗言識非有 證云 因有
003_0488_a_02L自他俱三不定 如我眞如 則他不定
003_0488_a_03L如汝俗心境 卽自不定 如汝俗諦
003_0488_a_04L許有眞如 我亦許有 則俱不定旣他
1)北
003_0488_a_05L故 唯他不定 必無他比作自不定 又俗於眞不
能不定 故其不定 亦不應理 謂就勝義 疑空不
003_0488_a_06L空 方成不定 世俗門有旣非眞有 有不相2)開故
謂且破云 許所知故 爲如外境勝義空耶 爲如
003_0488_a_07L心境世俗有耶 彼必答言 如
俗心境勝義唯空無不定故
003_0488_a_08L測師量云 內識非有 能所取中隨一
003_0488_a_09L攝故 猶如外境宗義云何若空無者聖敎
相違 般若說3)無不了義
003_0488_a_10L故 若空非無 立巳/已成過 此若他比 亦以眞如有
他不定 若共亦爾 傳說共比自法 皆不定故
003_0488_a_11L三藏又解 淸辨立相 而不立見 且
003_0488_a_12L如眼識緣靑等時心 卽是離靑等 外
003_0488_a_13L無別能緣 乃至證眞空外無智 雖於
003_0488_a_14L世俗心境俱有境實心虛 從實唯境
003_0488_a_15L如唯識師攝相皈心彼意 眞智證眞如時
智虛歸境 餘心亦然
003_0488_a_16L心行似境 境不似心 明知心虛隨境改轉 不可
說言由心縛解 心與境本 勿心由慧亦縛亦脫
003_0488_a_17L慧爲王故 雖未而利 能引道故 名
依世俗 五識非有 世間相無勞餘過
003_0488_a_18L或執諸識用別體同
003_0488_a_19L述曰 第三計也 攝大乘云 有一類
003_0488_a_20L師說一意識 彼彼依轉 得彼彼名
003_0488_a_21L如意思業 釋論云 一類菩薩 三經
003_0488_a_22L爲證 一法足經 心遠獨行故 二五
003_0488_a_23L根生識經 五根所行境意各能受故
003_0488_a_24L三十二處經 總攝六識爲意識故 測
-
003_0488_b_01L云 但說六識爲一意識 不說七八
003_0488_b_02L亦無別體 世親釋云 非離意識別有
003_0488_b_03L餘識 唯除別有阿賴耶故 准知七亦
003_0488_b_04L有別體 然第八識 依執五根 恐濫
003_0488_b_05L六識 故別簡取 證云 解深密經心
003_0488_b_06L意識相品中 唯明六識及阿陀那 一
003_0488_b_07L意識師本未信有末那識故 唯簡第
003_0488_b_08L八 此文兼破成實論主 彼第八云
003_0488_b_09L五門窟中 獼猴動發
003_0488_b_10L或執離心無別心所
003_0488_b_11L述曰 第四計也 測云 破覺天義 如
003_0488_b_12L毗婆娑百四十二云 尊者覺天作如
003_0488_b_13L是說 諸有爲法有二自性 一大種
003_0488_b_14L二心 謂離大種無所造色 離心無別
003_0488_b_15L心所 諸色皆是大種差別 無色皆是
003_0488_b_16L心之差別 或經部宗有二 如正理十
003_0488_b_17L一云 有譬喩者 說唯有心無別心
003_0488_b_18L所同覺天義說士夫六
分故染淨由心故 執有心所 多興諍
003_0488_b_19L論 或說唯三 謂受相思經說五
蘊故 或說
003_0488_b_20L有四 加觸 或說有十 謂十大地 或
003_0488_b_21L說十四 加貪瞋癡慢 今隨應破彼彼
003_0488_b_22L所所無
003_0488_b_23L爲遮此等種種異執 令於唯識深妙理
003_0488_b_24L中 得如實解 故作斯論
-
003_0488_c_01L述曰 第二廣結異執 前示四計 且
003_0488_c_02L如次第小乘大乘 犬乘小乘 然樞要
003_0488_c_03L云 並通大小 第一大乘 謂淸辨宗
003_0488_c_04L依世俗諦心外有境 第二小乘一說
003_0488_c_05L部執 一切諸法 唯有假名 第三小
003_0488_c_06L乘成實論主 卽攝論云 心意識一
003_0488_c_07L第四大乘 依莊嚴論 執唯心似貪等
003_0488_c_08L似信等 皆如次第 執境執心 非空
003_0488_c_09L非有 執心執所 非多非異 疏執境
003_0488_c_10L心 四句分別 淸辨順世 有境無心
003_0488_c_11L順世云法
皆大種故 中道大乘 有心無境 薩婆多
003_0488_c_12L等 有境有心 邪見一說 無境無心
003_0488_c_13L擧此等取外道諸見 故言此等種種
003_0488_c_14L異執 初言今造此論 末云故作斯論
003_0488_c_15L一一皆通三節序也
003_0488_c_16L若唯有識 云何世間 及諸聖敎 說有
003_0488_c_17L我法
003_0488_c_18L述曰 第二正說 有本有釋 釋可隨
003_0488_c_19L本 本有三門 初二十五頌 明唯識
003_0488_c_20L境 次有四頌 明唯識行 後有一頌
003_0488_c_21L明唯識果 初亦有三 初一頌半 顯
003_0488_c_22L宗出體門 二廣釋唯識門 三結釋外
003_0488_c_23L難門 初亦有二 初以問徵起 後擧
003_0488_c_24L「北」疑「比」。「開」疑「關」。「無」一無。
-
003_0489_a_01L頌正答 此初也 依瑜伽釋 有五問中
003_0489_a_02L第五利樂有情問也 基云此論旣以
003_0489_a_03L唯識爲宗 豈無世間聖敎相違我法
003_0489_a_04L本無 如兎角等 應無因起種種說故
003_0489_a_05L頌曰
003_0489_a_06L由假說我法 有種種相轉 彼依識所變
003_0489_a_07L此能變唯三 謂異熟思量 及了別境識
003_0489_a_08L述曰 第二擧頌正答中有二 頌故釋
003_0489_a_09L故 此初也 頌中有二 初有三句 釋
003_0489_a_10L難顯宗 後之三句 略出體性 彼謂
003_0489_a_11L我法 識卽自體 所變卽相見 此能
003_0489_a_12L變者 此相見之能變 此自體卽能變
003_0489_a_13L二釋俱得 言唯三者 如下所變 雖
003_0489_a_14L無量種 能變類三
003_0489_a_15L論曰 世間聖敎說有我法 但由假立
003_0489_a_16L非實有性 我謂主宰 法謂軌持
003_0489_a_17L述曰 釋頌有二 初釋上三句通難標
003_0489_a_18L宗 後識所變相雖無量種下 釋下三
003_0489_a_19L句出能變相 初亦有二 正釋頌文故
003_0489_a_20L廣破外執故 正釋有三 先釋二句
003_0489_a_21L次釋第三 後諸門故 此初句也 由
003_0489_a_22L假說者 所執我法 無故非外 似我
003_0489_a_23L似法 識故非外 離識無實 故言假說
-
003_0489_b_01L我有二義 自在割斷 自在故名主
003_0489_b_02L割斷故名宰 法有二義 生解持性
003_0489_b_03L令生物解名軌 能持自性名持 一一
003_0489_b_04L皆通一切我法 測云 瑜伽五十二
003_0489_b_05L有持有義 無持無義 並能生心 皆
003_0489_b_06L名爲法 明知一切具軌持義 基云
003_0489_b_07L軌唯有法 持通無法 云云非也 亦
003_0489_b_08L能生心解故 觀師救云 若親生解
003_0489_b_09L唯影像故 質無非軌也 緣無之覺
003_0489_b_10L從本生解 不從影像生有解故 如世
003_0489_b_11L尊言 我聖弟子 有如實知有 無如
003_0489_b_12L實知無
003_0489_b_13L彼二俱有種種相轉 我種種相 謂有情
003_0489_b_14L命者等 預流一來等 法種種相 謂實
003_0489_b_15L德業等 蘊處界等 轉謂隨緣施設有異
003_0489_b_16L述曰 釋第二句也 有情命者等 世
003_0489_b_17L間我相也 預流一來等 聖敎我相也
003_0489_b_18L實德業等 世間法也 蘊處界等 聖
003_0489_b_19L敎法也 謂邪正思 隨彼彼門 差別
003_0489_b_20L爲緣 立有情等異門差別 且如神我
003_0489_b_21L有情識故 有壽命故 又如假者 入
003_0489_b_22L聖類故 餘一有故 以此邪正義門爲
003_0489_b_23L緣 施設我法種種相也
003_0489_b_24L如是諸相 若由假說 依何得成 彼相
-
003_0489_c_01L皆依識所轉變而假施設
003_0489_c_02L述曰 釋第三句 先問後答 若諸我
003_0489_c_03L法皆是假說 假必依實 依何而立
003_0489_c_04L問也 答中有二 此初總答 測云 依
003_0489_c_05L識所變相見而立 基云 通依種所轉
003_0489_c_06L變自體分立
003_0489_c_07L識謂了別 此中識言 亦攝心所 定相
003_0489_c_08L應故
003_0489_c_09L述曰 後別答中有二 識故變故 此
003_0489_c_10L初也 了謂八識了境用也 如二十唯
003_0489_c_11L識心意了名之差別 外難 心所非識
003_0489_c_12L所變 如何如色亦唯識 所以解云
003_0489_c_13L彼能變性 識言所攝 定相應故 謂
003_0489_c_14L諸心所各自變境 隱劣顯勝 不言唯
003_0489_c_15L所
003_0489_c_16L變謂識體轉似二分 相見俱依自證起
003_0489_c_17L故 依斯二分施設我法 彼二離此無所
003_0489_c_18L依故
003_0489_c_19L述曰 次釋變中有二 三分故 二分
003_0489_c_20L故 此初也 三藏云 安慧唯立一自
003_0489_c_21L證分 火辨親勝唯立相見 此除彼三
003_0489_c_22L餘師共釋 護法親光 雖立四分 且
003_0489_c_23L依共許 陳那三分 第三分內攝第四
003_0489_c_24L故 基云 說相見種或同或異 若同
-
003_0490_a_01L種者 卽一識體轉似相見二分而生
003_0490_a_02L如一蝸牛變生二角 若別種者 體轉
003_0490_a_03L似見 轉相分種 亦似相起 計非實
003_0490_a_04L故 立似名相 別有種何名識變 由心
003_0490_a_05L分別 相方生故旣二依自證明知相分體
依分證起相狀現於見
003_0490_a_06L然三法種 樞要云 護法正義質顯見
003_0490_a_07L三 三性種子繫未必同 隨所應故
003_0490_a_08L頌曰
003_0490_a_09L性境不隨心 獨影唯從見
003_0490_a_10L帶質通情本 性種等隨應
003_0490_a_11L總攝諸境 有其三類 一者性境諸眞
003_0490_a_12L法體 名爲性境 色是眞色 心是實
003_0490_a_13L心 此眞實法不定隨心三性不定 如
003_0490_a_14L實五塵唯無說性 不隨能緣五識通
003_0490_a_15L三性故 亦不隨心同於一繫 如第八
003_0490_a_16L識 是一界繫 所緣種子 通三界繫
003_0490_a_17L身在下界起二通時 緣天眼耳 身在
003_0490_a_18L上地 眼耳二識 見欲界境 二禪已上
003_0490_a_19L眠耳識緣自他境 識卽禪繫 境自地
003_0490_a_20L繫疏出二解 一云同此 一云初禪三
識取上色等 不異界故 同初禪繫 如是
003_0490_a_21L等類 亦不隨心一種所生 由見相種
003_0490_a_22L各別體故解云 五聚法中 心心所色 此法或
時有實用故 必有各別法爾種子
003_0490_a_23L若心緣彼 分明現前 不待推求 亦非過未 能以
自種相分體生 不開他種 名爲性境 轉識中影
003_0490_a_24L雖無實用 能自因生 名眞實法 樞要後文緣他
地法 無自本質 然准此文 猶別種生識旣初禪
-
003_0490_b_01L境自地繫 繫不隨心 此文定故 彼若不以 他法
爲質 彼見何所自無質故 謂生上界不起定通
003_0490_b_02L亦得明見下地諸色 下
色非業及定通果故
003_0490_b_03L二者獨影之境 唯從見分 性繫種子
003_0490_b_04L皆定同故 如第六識緣龜毛空華石
003_0490_b_05L女兒無爲他界緣 或所有諸境 如是
003_0490_b_06L等類 皆定隨心無別體用 假境攝故
003_0490_b_07L名爲獨影且龜毛等無法爾種 若有法爾 應
如色等 或時容有 生本法故 如
003_0490_b_08L古傳說 眼識相分所熏種子 隨緣時時 能生眼
意 本識相分本無無生 亦知彼影無法爾種 無
003_0490_b_09L法爾故 新熏亦無 新種必託 法爾熏故 無爲亦
爾 其他界法 雖有容生 下染緣上必不分明 但
003_0490_b_10L1)以名字推求而慮 無力擊發 上種生影 但似分
別所立之影 種旣從見 性繫亦同 非上緣下 分
003_0490_b_11L明取故 此中等取離蘊計我 漏無漏緣種類衆多
故言等也 種子六義引自果者 唯正門非傍生故
003_0490_b_12L不相
違也
003_0490_b_13L三者帶質之境謂此影像有實本質
003_0490_b_14L如因中第七所變相分 得從本質是
003_0490_b_15L無覆無記等 亦從見分 是有覆所攝
003_0490_b_16L亦得說言從本質種生 亦得說言從
003_0490_b_17L見分種生 義不定故非現證境推求力生
故從見種說通有覆
003_0490_b_18L而有本質似質而生 故從質種說通無覆 以得
2)重生本質種故 問能*重之影旣通二性 所*重
003_0490_b_19L種子亦應通二 旣六義中種現性同所生類耶 豈
通有覆 答唯從質分*重種非餘 從見之分 如獨
003_0490_b_20L影故 謂從見種 故不*重質 不似見故 亦不*
重見其無覆邊從本質種 似本而起 得*重生質
003_0490_b_21L未詳決云 六七我執 無所似故 名爲獨影 唯染
不*重第八識 不種同性故非也 行相雖例有質
003_0490_b_22L之影 都無所似
不應理故
003_0490_b_23L性種等隨應者 隨應是不定義 有二
-
003_0490_c_01L隨應 一者義顯三境 諸心聚生有一
003_0490_c_02L有二 二合有三同聚 唯有一者 如
003_0490_c_03L前已說 有二合者 如第八識緣自
003_0490_c_04L地散境 心王所緣是初性境 心心所
003_0490_c_05L緣是獨影境心心所緣是獨影者 任運酬業
隨識而轉 麤細旣等 無勝助緣
003_0490_c_06L雖自見分 似彼而生 異就五識自性麤動有勝助
力 謂同境根同緣意識 由此擊發本識中種 令
003_0490_c_07L生自心現行相分 若種子影能從種生 應成現行
相不相似 旣似種故 從心心別起 准此五數 唯
003_0490_c_08L獨影境 此
師意也 五識所緣自地五塵 是初性
003_0490_c_09L境 亦得說是帶質之境 如第六識緣
003_0490_c_10L過未五蘊 得是獨影 亦得說是帶質
003_0490_c_11L之境 熏成種子 生本質故五識所緣
實唯性境
003_0490_c_12L必託本生 假名帶質 雖言帶質 性不交雜 不待
推求 分明現證 純自種生 不從見故 緣過未蘊
003_0490_c_13L現無本質 假名獨影 而從過末質種而生 *重生
彼類 故帶質攝 由分別力 不名性境 且如金剛
003_0490_c_14L心所現境智影 無現本質 名爲獨影 並從鏡智
法爾種生 *重自新種 亦名帶質 證師云 由帶現
003_0490_c_15L在有漏八五緣未來故 得*重無漏鏡水智種若無
現在自類法者 不*重彼種非也 有漏爲質 *重
003_0490_c_16L無漏種 相違故 第八識品慧等心所旣無現質
應不*重故 意識品種所生獨影 *重生第八 不
003_0490_c_17L應理故 他法爲質 種不相
3)開 不共內法 不託*重故 有三合者 如因
003_0490_c_18L第八緣定果色 心所所緣唯獨影 心
003_0490_c_19L王所緣是實性境 亦得說爲帶質之
003_0490_c_20L境 第六所變定果之色 爲本質故
003_0490_c_21L隨定所思金銀等影 果色隨起 假名帶質 有說
同時一種 通生境果 二色名爲帶質 不同眼識
003_0490_c_22L中影與質各別種生 名性境故非也 勿無漏定所
引之果 必異種生 非帶質故 業所生4)品雖他爲
003_0490_c_23L「以」一作「似」。「重」疑「熏」下同。「開」疑
003_0490_c_24L「關」下同。「品」作「器」。
-
003_0491_a_01L質 種不相開 不名帶質 定
果不爾 定境*重生果色故 二者又性種等
003_0491_a_02L隨應者 顯上三境隨其所應 或性雖
003_0491_a_03L同 而繫種不同 如在下地緣上界天
003_0491_a_04L眼耳 或繫雖同 性種不同 如五識
003_0491_a_05L緣自界五塵 或種1)種同而繫不同
003_0491_a_06L約聚論之卽有 一法論之卽無 如第
003_0491_a_07L人識聚 心所所緣與見同種 心王所
003_0491_a_08L緣而繫不同云云 以何爲證有此三境 沼師
云 雖無聖敎 正理爲量 2)和上
003_0491_a_09L瑜伽七十三說 復有餘二種相 先分別所生及相
所生共成所相 云何影像相 謂遍計所起勝解所
003_0491_a_10L現 非住本性相 解云先分別生 謂能緣相相所
生者性境 共所成者帶質也 影像相者獨影也
003_0491_a_11L純由他種生
言非住本性 測云 見相定別種生 各別
003_0491_a_12L熏故 加論下云 謂七轉識及彼相應
003_0491_a_13L所變相見性界地等 除佛果善極劣
003_0491_a_14L無記 餘重本識生自類前師會云 此論
總相 非委細爾
003_0491_a_15L又性界等無別體種 但見分力自
體傍用 *重能緣種性界不爾也 論云 緣一
003_0491_a_16L切無 百法定體 必有所無 離色等
003_0491_a_17L故 與見分必不同體 强分別心 緣
003_0491_a_18L無法等 所現相分 必具四義 旣自
003_0491_a_19L重種 何從見生此不應理 無法之影若從
所無 色等種生 非無影
003_0491_a_20L故 若無法爾 影必無力 非能*重故 設有生影
法爾何失 此由熏生 自種羅漢應成染法種故
003_0491_a_21L佛緣生死及二乘法 彼種盡故
唯名獨影 爾時無能生相分故
003_0491_a_22L或復內識轉似外境 我法分別熏習力
003_0491_a_23L故 諸識生時變似我法 此我法相雖在
003_0491_a_24L內識 而由分別似外境現 諸有情類無
-
003_0491_b_01L始時來 緣此執爲實我實法 如患夢者
003_0491_b_02L患夢力故 心似種種外境相現 緣此執
003_0491_b_03L爲實有外境
003_0491_b_04L述曰 第二二分家釋 基云 難陀親
003_0491_b_05L勝等義 相難依他 由見變此 名爲
003_0491_b_06L唯識 不名唯境 依此相分 執外我
003_0491_b_07L法 非外似外 執心外故 我法分別
003_0491_b_08L熏習力者 測云 由六七熏八識生爾
003_0491_b_09L或可我見名我熏習 有支名言名法
003_0491_b_10L熏習 言如夢者 顯由依他所執也
003_0491_b_11L有部雖許夢心有境 非父爲父 故得
003_0491_b_12L成喩 經部許夢緣無 成喩 患謂病
003_0491_b_13L翳 卽如眩翳迦末羅等
003_0491_b_14L愚夫所計實我實法 都無所有 但隨妄
003_0491_b_15L情而施設故 說之爲假 內識所變似我
003_0491_b_16L似法 雖有而非實我法性 然似彼現
003_0491_b_17L故說爲假 外境隨情而施設故 非有如
003_0491_b_18L識 內識必依因緣生故 非無如境 由
003_0491_b_19L此便遮增減二執 境依內識而假立故
003_0491_b_20L唯世俗有 識是假境所依事故 亦勝義
003_0491_b_21L有
003_0491_b_22L述曰 第三諸門分別 於中有三 一
003_0491_b_23L假實分別門 二有無分別門 遮增減
003_0491_b_24L者 遮增執有心外境故 遮減執無內
-
003_0491_c_01L識等故 三二諦相攝門 外境所執
003_0491_c_02L唯世俗 內識依他 亦第二眞 非俱
003_0491_c_03L第二世俗攝故四重二諦
如後應知
003_0491_c_04L云何應知實無外境 唯有內識似外境
003_0491_c_05L生 實我實法不可得故
003_0491_c_06L述曰 第二廣破外執 於中有三 總
003_0491_c_07L問答故 別問答故 略輕成故 此初
003_0491_c_08L外道餘乘總問 論主總答也
003_0491_c_09L如何實我不可得耶 諸所執我略有三
003_0491_c_10L種 一者執我體常周徧 量同虛空 隨
003_0491_c_11L處造業受苦樂故
003_0491_c_12L述曰 第二別破有二 我故 法故 初
003_0491_c_13L亦有五 二種三計故 微故 破故 釋
003_0491_c_14L難故 初三計中 外道小乘 俱執有
003_0491_c_15L我 皆爲問者 答中有二 執故 破故
003_0491_c_16L此初也 就中 初卽數勝論計 二師
003_0491_c_17L同計常遍二義 然數論執唯是受者
003_0491_c_18L受用三德所成法故 如王自在受而
003_0491_c_19L不作 勝論計通作者受者 唯受不作
003_0491_c_20L不自在故 寧知常遍 故雙釋云 隨
003_0491_c_21L所造業 受苦樂故 恒於諸處作受可
003_0491_c_22L得 常法旣無生還義故 樞要云 數
003_0491_c_23L論勝論立我宗云今謂此三量不開數論 自
許虛空火轉變無常 不成
003_0491_c_24L「種」疑「雖」。「和」更勘。
-
003_0492_a_01L喩
故 我我性是常 許無初後故 如虛空
003_0492_a_02L等今謂 因中應除無法
應以兎角作不定故 又我體周遍 許常
003_0492_a_03L住故 如虛空等 我體常遍 許隨身
003_0492_a_04L造業受苦樂等故 如大虛空 難初量
003_0492_a_05L云 有有法差別相違過 應非隨身
003_0492_a_06L作受我故 難第二量 作法差別相違
003_0492_a_07L過 應非作受 體常遍故 難第三量
003_0492_a_08L隨身之因隨一不成論云旣許
無隨一過 於同喩
003_0492_a_09L空 於異喩瓶二俱非有 不共不定
003_0492_a_10L證云 不共不定 其相難解 共許虛空受體常遍
故 此難不爾 彼以隨身 作爲則因 非常遍故
003_0492_a_11L謂於諸品 永無一法 隨身作受 是彼爾因不共
不定 豈不一思 隨身作受 於異品有 不前滅後
003_0492_a_12L生 非
一因故 證云 樞要三量 皆有有法自
003_0492_a_13L相相違 如大虛空 非我性故此師所傳
意許宗中
003_0492_a_14L相通諸法 名非法差別 唯在一法 名有 法差別
者非也 後生莫依 通與不通 但法言中 違意許
003_0492_a_15L宗 名法差別 有法言中
違意許宗 皆名有法差別
003_0492_a_16L二者執我其體雖常而量不定 隨身大
003_0492_a_17L小有卷舒故
003_0492_a_18L述曰 第二計也 舊云尼楗子 今云
003_0492_a_19L尼楗陀弗咀羅 此云離繫子 執衣服
003_0492_a_20L爲繫 露形爲離故 露形無恥 亦名
003_0492_a_21L無繫 本師名繫 門徒名子也 樞要
003_0492_a_22L云 彼本量云 所說之我隨身不定
003_0492_a_23L身所有故 猶如影等 故下破云 我
-
003_0492_b_01L應折也 執隨身故 故猶如影等
003_0492_b_02L三者執我體常至細如一極微 潜轉身
003_0492_b_03L中作事業故
003_0492_b_04L述曰 第三計也 梵云簸輪鉢多 此
003_0492_b_05L云獸主 恒着赤衣 亦名赤衣 基云
003_0492_b_06L復有外道 名爲遍出 能離俗事 出
003_0492_b_07L家頻故 彼計小故 輕利自在遍巡諸
003_0492_b_08L根作見等業 此叙五師三類計者 餘
003_0492_b_09L九十種 不異三故
003_0492_b_10L初且非理 所以者何 執我常徧量同虛
003_0492_b_11L空 應不隨身受苦樂等 又常徧故應無
003_0492_b_12L動轉 如何隨身能造諸業
003_0492_b_13L述曰 破中有三 破初亦二 正破故
003_0492_b_14L1)微破故 此初也 通破二師 汝所執
003_0492_b_15L我應不隨身 受苦樂等計常故 猶如
003_0492_b_16L虛空此中常故 唯對勝論
其遍故因 通對二師 別破勝論 汝所
003_0492_b_17L執我 應不隨身能造諸業 計常遍故
003_0492_b_18L猶如虛空 基云 若立汝我應無動轉
003_0492_b_19L許常遍故如虛空者 有相符過 十句
003_0492_b_20L論 說無動作故 今應無動轉之言
003_0492_b_21L定彼所許而成因也
003_0492_b_22L又所執我 一切有情爲同爲異 若言同
003_0492_b_23L者 一作業時一切應作 一受果時一切
003_0492_b_24L應受 一得解脫時一切應解脫 便成大
-
003_0492_c_01L過 若言異者 諸有情我更相徧故 體
003_0492_c_02L應相雜 又一作業一受果時 與一切我
003_0492_c_03L處無別故 應名一切所作所受 若謂作
003_0492_c_04L受各有所屬無斯過者 理亦不然 業果
003_0492_c_05L及身與諸我合 屬此非彼不應理故 一
003_0492_c_06L解脫時一切應解脫 所修證法一切我
003_0492_c_07L合故
003_0492_c_08L述曰 第二*微破 初同遮破 後異
003_0492_c_09L執宗 眞如雖共所有 非作受故 非
003_0492_c_10L例應知 言更相遍故體應相雜者 傳
003_0492_c_11L說有二 一云量破 一云難破 難破
003_0492_c_12L者 如基疏云 以更相遍 難成一物
003_0492_c_13L未必須量 乃至廣說 外若救云 且
003_0492_c_14L如同處不相離色 許多色遍而不成
003_0492_c_15L一 我亦爾者 此亦不然 我是眞實
003_0492_c_16L有相雜失 色虛幻故 測師亦云 三
003_0492_c_17L藏意爾此意緣成隨緣假別 我自實有 遍則實
雜 有說七物類別無雜非也 二有情變
003_0492_c_18L同塵器世 應相雜故 此基
師意 若云量時 別作同詞 立量破者 基云
003_0492_c_19L諸有情我 與天授我 體應是一 許
003_0492_c_20L常遍故 知天授我 論云相雜 意令
003_0492_c_21L相入成一物故寂云 此言非理 同前一切
有情一我 重言失故 但於
003_0492_c_22L一身 多我令雜 非也 今彼許異 難令一故
無重言失 彼許一身多我雜住 成相符過 雖
003_0492_c_23L言更遍 意言常遍 不爾更遍 便無
003_0492_c_24L「微」疑「徵」下同。
-
003_0493_a_01L同喩必聖二法 方名更遍
勿天授我 自更遍故 測云 天授眞
003_0493_a_02L我 與祠授我 體應相雜 更相遍故
003_0493_a_03L如祠授我證云二我皆有與他遍義 如所作性
總相爲因 此釋爲勝 順論文故 基
003_0493_a_04L云 常遍與論相違 然測師因 具足應言同類無
增更相遍故 同類簡七物 無增減簡器世 雖假
003_0493_a_05L無雜 有不定故 或可二我隨一攝更相遍故 則
無不定 若爾 初因猶有不定 二自受用色身同
003_0493_a_06L塵同類無增減 更相遍滿而無雜故 然於外
量 以內不定 違因明法 故七物等不定無用 觀
003_0493_a_07L云 一我論方相似言更相遍證云不爾
一體不可
003_0493_a_08L說更
遍故 範云 諸有情我 體應是一 以許
003_0493_a_09L密合遍故 如太虛空 此密合言 簡
003_0493_a_10L同處色 許非密合 不成一故證云 密
合何義
003_0493_a_11L若合成一 與宗無別 合而不一
則同同處故 密合言 於理無益 言應名一切
003_0493_a_12L所作受等者 一人三業作受之時 應
003_0493_a_13L名一切我所作受 一一三業 諸我合
003_0493_a_14L故 乃至一身 作解脫時 一切人我
003_0493_a_15L應得解脫 不同諸光各屬別燈 我不
003_0493_a_16L從別身所生故
003_0493_a_17L中亦非理 所以者何 我體常住 不應
003_0493_a_18L隨身而有舒卷 旣有舒卷如橐籥風 應
003_0493_a_19L非常住 又我隨身應可分析 如何可執
003_0493_a_20L我體一耶 故彼所言如童豎戲
003_0493_a_21L述曰破離繫中有四難 一以常破舒
003_0493_a_22L卷 二以舒卷破常 三以隨身可折
003_0493_a_23L四以可折非一 量易不解 童者小也
-
003_0493_b_01L奴也 如奴戲 無可錄也
003_0493_b_02L後亦非理 所以者何 我量至小如一極
003_0493_b_03L微 如何能令大身徧動 若謂雖小 而
003_0493_b_04L速巡身如旋火輪 似徧動者 則所執我
003_0493_b_05L非一非常 諸有往來非常一故
003_0493_b_06L述曰 破獸主等 基云 破意 於一刹
003_0493_b_07L那 不能遍動 以極小故 如極微等
003_0493_b_08L救云 非論久所執於一刹那動 以迅
003_0493_b_09L速故 似遍動耳 破非常一 有往來
003_0493_b_10L故 如旋火輪
003_0493_b_11L1)又所執我復有三種 一者卽蘊 二者
003_0493_b_12L離蘊 三者與蘊非卽非離
003_0493_b_13L述曰 第二三計中二 執故 破故 此
003_0493_b_14L初也 前三種計 瑜伽四中 後三皆
003_0493_b_15L此離蘊中攝 離者 異故 數論我思
003_0493_b_16L然非行蘊 雖有思慮 2)許常住故 伽
003_0493_b_17L四不攝此第三計 然約外道我執四
003_0493_b_18L盡樞要解爾 第三筏蹉氏 此云犢子
003_0493_b_19L上古有仙 居山3)寂處 貪心不已 遂
染母牛 生男爲姓 即婆羅門一姓也
003_0493_b_20L初卽蘊我 理且不然 我應如蘊非常一
003_0493_b_21L故又內諸色定非實我 如外諸色有質
003_0493_b_22L礙故 心心所法亦非實我 不恒相續待
003_0493_b_23L衆緣故 餘行餘色亦非實我 如虛空等
003_0493_b_24L非覺性故 中離蘊我 理亦不然 應如
-
003_0493_c_01L虛空無作受故 後俱非我 理亦不然
003_0493_c_02L許依蘊立 非卽離蘊 應如瓶等非實我
003_0493_c_03L故 又旣不可說有爲無爲 亦應不可說
003_0493_c_04L是我非我 故彼所執實我不成
003_0493_c_05L述曰 第二破也 破卽蘊四 電等爲
003_0493_c_06L喩 餘行色卽不相應外六處色 量易
003_0493_c_07L不釋 言不可說 有爲無爲等者 犢
003_0493_c_08L子部師立五法藏 謂三世無爲及不
003_0493_c_09L可說藏 眞我不可定說有爲無爲故
003_0493_c_10L範云 難破 不須量破 不可非我 應
003_0493_c_11L相符故 基云 立量可言汝我 應不
003_0493_c_12L可說是我 許不說有爲無爲故 如龜
003_0493_c_13L毛等 測云 是我者 是自我故 非我
003_0493_c_14L者 非他我故 不順文義
003_0493_c_15L又諸所執實有我體 爲有思慮 爲無思
003_0493_c_16L慮 若有思慮 應是無常 非一切時有
003_0493_c_17L思慮故 若無思慮 應如虛空 不能作
003_0493_c_18L業亦不受果 故所執我理俱不成
003_0493_c_19L述曰 大段第二 4)微破 中有三 此
003_0493_c_20L初也 破數論宗 我有思慮 汝我應
003_0493_c_21L是轉變無常 許非恒時有思慮故 猶
003_0493_c_22L如心根 基云 汝我體 應轉變無常
003_0493_c_23L「又所執」揷入。「許」一作「計」。「寂處」一
003_0493_c_24L作「峯家」。「微」疑「徵」下同。
-
003_0494_a_01L作用或時有不起故 如許大等 無思
003_0494_a_02L慮者 破勝論等 量易可知
003_0494_a_03L又諸所執實有我體 爲有作用 爲無作
003_0494_a_04L用 若有作用 如手足等 應是無常 若
003_0494_a_05L無作用 如兎角等 應非實我 故所執
003_0494_a_06L我二俱不成
003_0494_a_07L述曰 第二*微也 基云 無一師計我
003_0494_a_08L都無用 但隨所應 數論許無動轉用
003_0494_a_09L別破應知
003_0494_a_10L又諸所執實有我體 爲是我見所緣境
003_0494_a_11L不 若非我見所緣境者 汝等云何知實
003_0494_a_12L有我 若是我見所緣境者 應有我見非
003_0494_a_13L顚倒攝 如實知故 若爾 如何執有我
003_0494_a_14L者 所信至敎 皆毁我見 稱讚無我 言
003_0494_a_15L無我見能證涅槃 執著我見沈淪生死
003_0494_a_16L豈有邪見能證涅槃 正見翻令沈淪生
003_0494_a_17L死
003_0494_a_18L述曰 第三*微中 有三 難破故 量
003_0494_a_19L破故 正釋故 此初也 彼至敎意 我
003_0494_a_20L見雖順所緣 而倒順於染故 無我翻
003_0494_a_21L此 猶如內宗 雖有眞如 作有如解
003_0494_a_22L還爲法執 然所計我 實有體性 不
003_0494_a_23L同眞如離有無性 故彼宗義 心境相
003_0494_a_24L違
-
003_0494_b_01L又諸我見 不緣實我 有所緣故 如緣
003_0494_b_02L餘心 我見所緣 定非實我 是所緣故
003_0494_b_03L如所餘法
003_0494_b_04L述曰 第二量破 有外反難 汝緣眞
003_0494_b_05L心 不緣眞如 有所緣故 如緣餘心
003_0494_b_06L緣藏識心不緣藏識 因喩如前 判比
003_0494_b_07L量云 眞如眞智 離能所故 非量所
003_0494_b_08L及緣影像智
即爲相符 緣藏識難 證云 大乘所
003_0494_b_09L許 立已成過 無有少法能取餘故
003_0494_b_10L更有餘難
無用不叙
003_0494_b_11L是故我見 不緣實我 但緣內識變現諸
003_0494_b_12L蘊 隨自妄情種種計度 然請我執略有
003_0494_b_13L二種 一者俱生 二者分別 俱生我執
003_0494_b_14L無始時來虛妄熏習內因力故 恒與身
003_0494_b_15L俱 不待邪敎及邪分別 任運而轉 故
003_0494_b_16L名俱生 此復二種 一常相續 在第七
003_0494_b_17L識 緣第八識 起自心相執爲實我 二
003_0494_b_18L有間斷在第六識緣識所變五取蘊相
003_0494_b_19L或總或別 起自心相 執爲實我 此二
003_0494_b_20L我執 細故難斷 後修道中 數數修習
003_0494_b_21L勝生空觀方能除滅 分別我執 亦由現
003_0494_b_22L在外緣力故 非與身俱 要待邪敎及邪
003_0494_b_23L分別 然後方起 故名分別 唯在第六
003_0494_b_24L意識中有 此亦二種 一緣邪敎所說蘊
-
003_0494_c_01L相 起自心相 分別計度 執爲實我 二
003_0494_c_02L緣邪敎所說我相 起自心相 分別計度
003_0494_c_03L執爲實我 此二我執 麤故易斷 初見
003_0494_c_04L道時 觀一切法生空眞如 卽能除滅
003_0494_c_05L如是所說一切我執 自心外蘊 或有或
003_0494_c_06L無 自心內蘊 一切皆有 是故我執 皆
003_0494_c_07L緣無常五取蘊相 妄執爲我 然諸蘊相
003_0494_c_08L從緣生故 是如幻有 妄所執我 橫計
003_0494_c_09L度故 決定非有 故契經說 苾芻當知
003_0494_c_10L世間沙門婆羅門等所有我見 一切皆
003_0494_c_11L緣五取蘊起
003_0494_c_12L述曰 第三正釋 文顯可知 起自心
003_0494_c_13L相者 樞要二說 一影像相 二所執
003_0494_c_14L相 雖無實體 當情現故 細故難斷
003_0494_c_15L望見斷故 末那俱執 相傳有二 一
003_0494_c_16L云 一地賴耶 隨能感業 有九品故
003_0494_c_17L能緣末那 有九品八十一品 然此第
003_0494_c_18L十無麤細者 依障力說一道斷故 一
003_0494_c_19L云 一地一品 言無麤細 以一類法
003_0494_c_20L無別品故 業但令勝劣 不令麤細故
003_0494_c_21L難一道斷 由多方便 故言數數 非
003_0494_c_22L數數斷 意識我見 西方五釋 一云
003_0494_c_23L總緣別緣 行相細故 雖有九品 金
003_0494_c_24L剛頓斷 二云 總緣同前 別緣地地
-
003_0495_a_01L第九道斷 行微細故 三云 總緣同
003_0495_a_02L前 別緣地地九品別斷 四云 總別
003_0495_a_03L地地九道斷 五云 總別地地九品別
003_0495_a_04L斷 然護法宗 第四爲勝 若如前三
003_0495_a_05L那含不盡九品失故 聖入生上 却斷
003_0495_a_06L下故違第七卷
唯除末那 若如第五 後得無漏
003_0495_a_07L應無斷障 品別有迷理 正智通斷故
003_0495_a_08L便違瑜伽世出世斷道第五師會後智
斷者唯約菩薩金剛道具助正智斷 若說俱
003_0495_a_09L生唯修所斷 何故楞伽云 身見有二
003_0495_a_10L種 謂俱生及妄想 先二種身見妄想
003_0495_a_11L斷故 疑法不生 測云 預流斷俱生
003_0495_a_12L者 依伏斷說 景云 三藏勘梵本經
003_0495_a_13L卽有中字 若正翻者 二種見中 分
003_0495_a_14L別斷故 疑法不生 超越那含第六織
003_0495_a_15L執 樞要五釋 初眞見道無間頓斷分
003_0495_a_16L別及以失伴俱生 以爲正義不叙餘四
都無義故
003_0495_a_17L言及邪分別者 設聞正敎 生邪解故
003_0495_a_18L如聞藏識分別執我 唯在第六者 餘
003_0495_a_19L識淺細 及相續故 分別麤猛有間斷
003_0495_a_20L故 邪敎所說蘊相者 基云 卽蘊計
003_0495_a_21L也邪敎說蘊
以爲我故 邪敎所說我相者 基云
003_0495_a_22L離蘊計也 然離蘊影 三藏解云 如
003_0495_a_23L勝論等 周遍我影 或空界色 以遍
003_0495_a_24L滿故 或識處識 如說二蘊 除受想
-
003_0495_b_01L行 如理應思 又當心現 卽衆同分
003_0495_b_02L測云 雖有三釋 空色同分 以是假
003_0495_b_03L故 非所緣緣 故說識蘊 以爲正義
003_0495_b_04L此許不爾 無法之影 得所緣緣 況假之影 亦有
體故 釋空界靑雖實有色 以別名立 名爲假色
003_0495_b_05L猶如日光 本識所變 爲五識質 有實用故 別緣
我見 不緣他地 何欲見緣識處識 故不可依
003_0495_b_06L觀云 眞愛著處 旣是本識 行緣無
003_0495_b_07L邊 趣之爲我分別我見 未必緣彼 且如數
論 計我是思 非恒思慮 豈當
003_0495_b_08L本識 然末那等究竟
所着 名眞愛著處 基云 離蘊我影 名
003_0495_b_09L敎爲質 心所變相 衆同分攝若遍不
遍隨自
003_0495_b_10L所計一切有情 相似我相 非色非
心 而現於心 故名同分 此解爲勝 觀生空者
003_0495_b_11L基云 此依二乘及行相說 言生斷
003_0495_b_12L菩薩亦通以法空斷菩薩見道 若從勝用
名法空智 通斷二障
003_0495_b_13L若依行相 要以所帶 生空力斷 故依
行相 言生空斷 非法空用 斷煩惱故 樞要云
003_0495_b_14L邪敎邪思所起二見 三心見道 何者
003_0495_b_15L初斷 便出四解此問無用 一切煩惱 皆初
心斷 一切所知 第二心斷
003_0495_b_16L第三解脫 唯捨
習故 答亦無用 言或有或無者 基云 俱
003_0495_b_17L生定有 分別不定 卽蘊有質 離蘊
003_0495_b_18L無質 經依影說 皆緣取蘊
003_0495_b_19L實我若無 云何得有憶識誦習恩怨等
003_0495_b_20L事 所執實我旣常無變 後應如前 是
003_0495_b_21L事非有 前應如後 是事非無 以後與
003_0495_b_22L前體無別故 若謂我用 前後變易 非
003_0495_b_23L我體者 理亦不然 用不離體 應常有
003_0495_b_24L故 體不離用 應非常故 然諸有情 各
-
003_0495_c_01L有本識 一類相續 任持種子 與一切
003_0495_c_02L法 更互爲因 熏習力故 得有如是憶
003_0495_c_03L識等事 故所設難於汝有失 非於我
003_0495_c_04L宗
003_0495_c_05L述曰 大段第三釋外難中有三 此初
003_0495_c_06L也 有四比量 汝我後時 應無憶事
003_0495_c_07L體無別故 猶如前時等 第二翻此
003_0495_c_08L用應常有 不離體故 知體常有 第
003_0495_c_09L四翻此 熏習力者 敎處不同 或自
003_0495_c_10L由證 或由想力 各據一邊 由自證
003_0495_c_11L力 憶本所緣 由此後時念相應心
003_0495_c_12L憶前心憶 皆由熏習 前法雖異就
003_0495_c_13L由方便心境後心 設異就 由念憶餘
003_0495_c_14L法 能所隨應有熏習故
003_0495_c_15L若無實我 誰能造業誰受果耶 所執實
003_0495_c_16L我 旣無變易 猶如虛空 如何可能造
003_0495_c_17L業受果 若有變易 應是無常 然請有
003_0495_c_18L情 心心所法 因緣力故 相續無斷 造
003_0495_c_19L業受果 於理無違
003_0495_c_20L述曰 第二也 第二量意 基云 若用
003_0495_c_21L轉變 合體無常
003_0495_c_22L我若實無 誰於生死輪廻諸趣 誰復厭
003_0495_c_23L苦求趣涅槃 所執實我旣無生滅 如何
003_0495_c_24L可說生死輪廻 常如虛空 非苦所惱
-
003_0496_a_01L何爲厭捨求趣涅槃 故彼所言常爲自
003_0496_a_02L害 然有情類 身心相續 煩惱業力輪
003_0496_a_03L廻諸趣 厭患苦故求趣涅槃 由此故知
003_0496_a_04L定無實我 但有諸識無始時來 前滅後
003_0496_a_05L生 因果相續 由妄薰習 似我相現 愚
003_0496_a_06L者於中妄執爲我
003_0496_a_07L述曰 第三也
003_0496_a_08L如何識外實有諸法不可得耶 外道餘
003_0496_a_09L乘所執外法理非有故
003_0496_a_10L述曰 大段第二破法執中有三 總別
003_0496_a_11L結故 此初也
003_0496_a_12L外道所執云何非有 且數論者 執我是
003_0496_a_13L思 受用薩埵刺闍答摩所成大等二十
003_0496_a_14L三法 然大等法三事合成 是實非假
003_0496_a_15L現量所得
003_0496_a_16L述曰 別中有二 外道故 小乘故 亦
003_0496_a_17L有二 正破故 類破故 初亦有二 執
003_0496_a_18L故 破故 此初也 謂劫初有外道 名
003_0496_a_19L劫比羅舊云佉毗
羅訛也 此云黃赤 髮鬚面色
003_0496_a_20L並黃赤故後時弟子上首 如十八部首 名筏
里沙 此云雨雨際生故 其雨徒黨
003_0496_a_21L名雨衆
外道 梵云僧佉 此翻爲數 數卽慧
003_0496_a_22L數 數度諸法 從數起論 論能生數
003_0496_a_23L故名數論本師緣起
如1)面域記 造論及資 名數
003_0496_a_24L論師 彼宗立有二十五諦 頌曰 自
-
003_0496_b_01L性大我執 五唯量五大 十一根眞我
003_0496_b_02L二十五四三 此中薩埵等三 名自性
003_0496_b_03L諦 舊云冥性 將成大等 亦名勝性
003_0496_b_04L勝異舊故 能生死本 名爲三德 金
003_0496_b_05L七十云 喜爲薩埵體 羅闍爲憂體
003_0496_b_06L闍癡多磨體卽樂
苦捨 自性實有 微細不
003_0496_b_07L可見 外曰 若不可見 云何知有 答
003_0496_b_08L曰 緣事見因 謂大等事有三德故
003_0496_b_09L比知自性亦有三德 如見靑衣知有
003_0496_b_10L靑縷 三年增時 能伏餘二 如盛日
003_0496_b_11L光能伏星等 我起思慮 欲受用境
003_0496_b_12L雖不言須 自性卽變 初有麤相 名
003_0496_b_13L爲大諦 爾時未有色等差別 麤相起
003_0496_b_14L已 知主所須 隨我所欲 變色等相
003_0496_b_15L執取我意 故名我執 亦名覺等 執
003_0496_b_16L我意故 隨應變色聲香味觸 名五唯
003_0496_b_17L量 唯謂決定 量卽分限 唯有五境
003_0496_b_18L無增滅故 此五唯量 生餘十六 必
003_0496_b_19L以根等受用境故 謂卽五大地水火風
及空大也
003_0496_b_20L五知根眼耳鼻舌身 此何爲體 色造火爲眼
聲造空爲耳 耳聲並無礙 香造地爲
003_0496_b_21L鼻 味造水爲舌
觸造風爲皮 五作業根金七十云 舌手足
人根大遺 涅槃經
003_0496_b_22L云 手脚
口男女 心平等根一云識心 金七十云 能
分別爲心故 一云內心以
003_0496_b_23L淨妙色 能緣慮故 有說
地造心 有說五大皆能 我思勝境 三德
003_0496_b_24L卽變 我乃受用 爲境所縛 後厭修道
-
003_0496_c_01L我旣不思 自性不變 離縛解脫 言
003_0496_c_02L二十五四三者 廣二十五 中爲四句
003_0496_c_03L略爲三故 金七十論 頌曰 本性無
003_0496_c_04L變異 大等亦本變 十六但變異 知
003_0496_c_05L者非本變 釋曰 本性者 能生一切
003_0496_c_06L故稱本性 不從他生 故非變異 大
003_0496_c_07L我慢五塵 此七亦本亦變異 謂能生
003_0496_c_08L他從他生故 十六但變異者 五大十
003_0496_c_09L一根 知者非本變者 謂我不能生他
003_0496_c_10L不從他生 異前三故 言略三者 自
003_0496_c_11L性變異及我知故 彼計大等三事成
003_0496_c_12L實 如薩婆多微集成根 彼宗現量
003_0496_c_13L眼等五根心根爲性
003_0496_c_14L彼執非理 所以者何 大等諸法多事成
003_0496_c_15L故 如軍林等 應假非實 如何可說現
003_0496_c_16L量得耶 又大等法若是實有 應如本事
003_0496_c_17L非三合成
003_0496_c_18L述曰 第二破中 總非返問 如文可
003_0496_c_19L知 別破有三 破所成故 破能成故
003_0496_c_20L雙能所故 此初也 有三比量 彼宗
003_0496_c_21L瓶等 雖多事成 而不相離 故實非
003_0496_c_22L假 林等相離 許假爲喩 第二量云
003_0496_c_23L汝大等非現量所得 以是假故 如軍
003_0496_c_24L「面」疑「西」。
-
003_0497_a_01L林等 前量已成 故得爲因 彼宗永
003_0497_a_02L無現量得假 不同佛法定亦緣假 旣
003_0497_a_03L他比故 無不定失 測師因論長短等
003_0497_a_04L色 西方兩釋 一云 實法處攝 非眼
003_0497_a_05L識境 一云 如說色處眼識所緣然取
理實
003_0497_a_06L如本
母釋 又問 依色立長等色處 依聲立
003_0497_a_07L名 亦應聲處 答十二處中 長依一
003_0497_a_08L處 名依多處 故相應 如無心定命
003_0497_a_09L根通依心心種 爲不相應此不應理
如本母釋
003_0497_a_10L長等理通初十處故 表
旣通色聲 應不相應故 初後二量 易故不
003_0497_a_11L釋
003_0497_a_12L薩埵等三卽大等故 應如大等亦三合
003_0497_a_13L成 轉變非常 爲例亦爾 又三本事 各
003_0497_a_14L多功能 體亦應多 能體一故 三體旣
003_0497_a_15L徧 一處變時 餘亦應爾 體無別故 許
003_0497_a_16L此三事體相各別 如何和合共成一相
003_0497_a_17L不應合時變爲一相 與未合時體無別
003_0497_a_18L故 若謂三事體異相同 便違已宗體相
003_0497_a_19L是一 體應如相 冥然是一 相應如體
003_0497_a_20L顯然有三 故不應言三合成一
003_0497_a_21L述曰 第二破能成中 初量乘前令三
003_0497_a_22L合成 轉變非常爲例亦爾者 彼宗三
003_0497_a_23L德 體卽大等 三德是常住 而大等無
003_0497_a_24L常 唯轉變無常 求無生滅者 如金七
-
003_0497_b_01L十云 相違緣未來 是時蹔停住 譬如
003_0497_b_02L山樹等 未有火灾時 此時蹔停住 火
003_0497_b_03L灾若未至 是時五大等 則沒五唯中
003_0497_b_04L五唯沒我慢 我慢沒於1)火 大沒自
003_0497_b_05L性中 故大等無常 自性不如是 常
003_0497_b_06L無有沒故 此中難意 薩埵等三 轉
003_0497_b_07L變非常 卽大等故 猶如大等 如是
003_0497_b_08L例三合成宗也 第三體用相對破中
003_0497_b_09L體卽能故 如用應多彼宗體能許即是一
不同內宗不一不異
003_0497_b_10L略無如體 用亦應一許一各有變二
十三多功能故 第
003_0497_b_11L四時處 相對破中 自性此處變此色
003_0497_b_12L時 餘處應變 體無別故 猶如此處
003_0497_b_13L第五體相 相對破中 初直總非 次
003_0497_b_14L立量云 不應合時變成一相 與未合
003_0497_b_15L時體無別故 如未合時彼宗2)一增能
伏餘二 如盛
003_0497_b_16L日光能伏星等 故
難不應伏爲一相 後破言卽違宗失 體
003_0497_b_17L相相卽 成量應知
003_0497_b_18L又三是別 大等是總 總別一故 應非
003_0497_b_19L一三 此三變時 若不和合成一相者
003_0497_b_20L應如未變 如何現見是一色等 若三和
003_0497_b_21L合成一相者 應失本別相 體亦應隨失
003_0497_b_22L不可說三各有二相 一總二別 總卽別
003_0497_b_23L故 總亦應三 如何見一 若謂三體各
003_0497_b_24L有三相 和雜難知 故見一者 旣有三
-
003_0497_c_01L相 寧見爲一 復如何知三事有異 若
003_0497_c_02L彼一一皆具三相 應一一事能成色等
003_0497_c_03L何所闕少 待三和合 體亦應各三 以
003_0497_c_04L體卽相故 又大等法皆三合成 展轉相
003_0497_c_05L望 應無差別 是則因果 唯量諸大 諸
003_0497_c_06L根差別 皆不得成 若爾 一根應得一
003_0497_c_07L切境 或應一境一切根所得 世間現見
003_0497_c_08L情與非情 淨穢等物 現比量等 皆應
003_0497_c_09L無異 便爲大失 故彼所執 實法不成
003_0497_c_10L但是妄情計度爲有
003_0497_c_11L述曰 第三能所雙對破中 初總破云
003_0497_c_12L三德一大 體相卽故 大應非一 德
003_0497_c_13L應非三 次微破已展轉遮破 若謂
003_0497_c_14L三事本有二相 總故見一 別故不失
003_0497_c_15L三 相卽體 如體應三 復如何知三
003_0497_c_16L事有異者 汝薩埵等 非薩埵等 具
003_0497_c_17L三相故 如刺闍等 又一一德應成色
003_0497_c_18L等 具三相故 如三合時 若謂具相
003_0497_c_19L闕體不成 體各應三 以卽相故 如
003_0497_c_20L相 餘文可解
003_0497_c_21L勝論所執實等句義 多實有性 現量所
003_0497_c_22L得
003_0497_c_23L述曰 第二破勝論中有二 執故 破
003_0497_c_24L「火」疑「大」。「一」一作「二」。
-
003_0498_a_01L故 此初也 謂成劫末 人壽無量 外
003_0498_a_02L道出薩遮尼楗子經二云 此
等皆是不思議菩薩 名嗢露迦 此
003_0498_a_03L云鵂鶹 晝避五欲 匿逃山林 夜絕
003_0498_a_04L視聽 方行乞食 時人號曰鵂鶹仙人
003_0498_a_05L亂髮形醜 見驚失心 故於夜分求米
003_0498_a_06L於糠齊食存命 亦名食米齊 亦云吠
003_0498_a_07L世1)釋迦 此翻勝論 六句之論勝異
003_0498_a_08L餘故 彼獲五通 謂證菩提 將入涅
003_0498_a_09L槃 求傳法人 得具七德 基云 名摩
003_0498_a_10L納縛迦 此云儒童 儒童子亦名2)股
003_0498_a_11L遮尸棄 此云五頂 頂有五角 髮五
003_0498_a_12L旋故 測云 儒童更有弟子 名曰五
003_0498_a_13L頂相傳
不同 染妻難化 仙伺根熟 經九
003_0498_a_14L千年 方從化之 造義鬘論 釋六句義
003_0498_a_15L一實 二德 三業 四大有 五同異
003_0498_a_16L六和合 雖未譯 依三藏說 實句者
003_0498_a_17L有實自體 德業所依 能爲主故 此
003_0498_a_18L有九法 地水火風空時方我意 四大
003_0498_a_19L有二 一細二麤 細者體常 空劫散
003_0498_a_20L住成劫二微合生一子 一子涉入二
003_0498_a_21L微量等 二子生孫 轉成大地 懷時
003_0498_a_22L漸滅 皈本微性 空謂空大 時卽時
003_0498_a_23L節 方謂十方 我卽眞我 意者 梵云
003_0498_a_24L阿奴末那 此云微意 能生覺等 於
-
003_0498_b_01L五根門 數數廻轉 體有質礙 不能
003_0498_b_02L緣慮 言德句者 德謂道德 實家之
003_0498_b_03L德有勝力故 此有二十一 色聲香味
003_0498_b_04L觸 數量一異 合離好醜 苦樂憎愛
003_0498_b_05L愚智勤墮雪山地有一論師 名爲慧月 造十
句論 云有二十四德 非論所對 今
003_0498_b_06L不叙
之 業謂作業 此有五種 取捨屈申
003_0498_b_07L行故 有謂大有 唯有一法 能令實
003_0498_b_08L有體性故十句論
名同句 同異句者 有多常
003_0498_b_09L法 能令實等有同異故十句論師開此
爲四 一異句
003_0498_b_10L能令法別 二有能句 助和合句 能與諸果 其因
令生 三無能句 遮生餘果 四俱分句 遍在實德
003_0498_b_11L業 亦同亦異故 未生已滅 更互不會 畢竟五無
彼論立爲第十無說句 無體可說故 非六句攝
003_0498_b_12L六唯
有故 和合句者 有一常法 能令實等
003_0498_b_13L相屬不離 言多實有性 現量所得者
003_0498_b_14L雖有多釋 且取二義 一云 雖六皆
003_0498_b_15L實 實句之中 軍林假故 唯初五句
003_0498_b_16L現量得故 通言多也 一云 多言唯
003_0498_b_17L屬現量 唯和合一比量得故十句之中
實德業同
003_0498_b_18L及俱分句 是現量得 異和
合有能無能無說 非現量得 此論所破諸門
003_0498_b_19L頌曰 麤細大意礙 麤大德業遷遷無
常義
003_0498_b_20L細我常生果 餘法此相違 此第四句
003_0498_b_21L通對前三 謂六句中 麤細四大意是
003_0498_b_22L有礙 餘法此相違皆無
礙也 唯麤四大德
003_0498_b_23L業無常 餘皆常也 細四大我 是常
003_0498_b_24L生果 餘皆不爾下論所破
准此應釋
-
003_0498_c_01L彼執非理 所以者何
003_0498_c_02L述曰 第二破中有三 總非 返問 廣
003_0498_c_03L破故 此初二也
003_0498_c_04L諸句義中 且常住者 若能生果 應是
003_0498_c_05L無常 有作用故 如所生果 若不生果
003_0498_c_06L應非離識實有自性 如兎角等
003_0498_c_07L述曰 第三廣中有三 總破諸門故
003_0498_c_08L相對別破故 略結顚倒故 初亦有二
003_0498_c_09L此初常法生不生果門 謂常住法能
003_0498_c_10L生果者 卽細四大眞我正生 若助者
003_0498_c_11L意及大有同異和合 皆量如文若依十
句 德
003_0498_c_12L中十種通常住者 亦能
生果 非今所對六故 常不生果 唯空時
003_0498_c_13L方 若不生正 雖通大有同異和合
003_0498_c_14L然前量因旣總相言有作用故 通破
003_0498_c_15L正兼 不爾 彼因有不定故測云 若宗
眞言非實有
003_0498_c_16L者 即以眞如作不定過 故言離識非也 他比量
中 無自不定故 但以返成唯識義故 言非離識也
003_0498_c_17L諸無常者 若有質礙 便有方分 應可
003_0498_c_18L分析 如軍林等 非實有性 若無質礙
003_0498_c_19L如心心所 應非離此有實自性
003_0498_c_20L述曰 第二無常 有礙無礙門 謂麤
003_0498_c_21L四大無常有礙 德業無礙 彼許瓶等
003_0498_c_22L如大地實 但軍林等 爲體可分 非
003_0498_c_23L實故得喩 破無礙中 除彼覺等 餘
003_0498_c_24L「釋」疏作「史」。「股」疑「般」。
-
003_0499_a_01L爲有法 無相符過
003_0499_a_02L又彼所執地水火風 應非有礙 實句義
003_0499_a_03L攝 身根所觸故 如堅濕煖動 卽彼所
003_0499_a_04L執堅濕煖等 應非無礙 德句義攝 身
003_0499_a_05L根所觸故 如地水火風 地水火三 對
003_0499_a_06L靑色等 俱眼所見 準此應責 故知無
003_0499_a_07L實地水火風與堅濕等 各別有性 亦非
003_0499_a_08L眼見實地水火
003_0499_a_09L述曰 第二相對別破中有二 破實有
003_0499_a_10L性故 破現量得故 初亦有四 一破
003_0499_a_11L實德1)業二破有大 三破同異 四破
003_0499_a_12L和合 初有三難 此初實德不攝難
003_0499_a_13L彼執堅等與地等別 觸得所攝 身根
003_0499_a_14L之境 觀云 父母極微 二微之子 非
003_0499_a_15L現量得 十句論云 三微所生子 方
003_0499_a_16L麤2)重德合 下說麤德合 乃色根取
003_0499_a_17L故 測云 唯除和合 餘現量得 證云
003_0499_a_18L以測爲勝 彼宗不言色根所取方現
003_0499_a_19L量境 如德句中覺苦樂等 非色根取
003_0499_a_20L而現境故 是則今云身根所觸 唯破
003_0499_a_21L麤物 以細類麤 亦應爾故 例破量
003_0499_a_22L云 地水火三 應非有礙實句義攝
003_0499_a_23L眼所見故 如靑色等 反覆應知
003_0499_a_24L又彼所執實句義中 有礙常者皆有礙
-
003_0499_b_01L故 如麤地等 應是無常 諸句義中色
003_0499_b_02L根所取無質礙法 應皆有礙 許色根取
003_0499_b_03L故 如地水火風
003_0499_b_04L述曰 第二對無常有礙難 有礙常者
003_0499_b_05L細四大意 難成無常 色根所取無質
003_0499_b_06L礙者 德業大有同異 難成有礙 彼
003_0499_b_07L宗色根 卽實句攝 眼根卽火 耳根
003_0499_b_08L卽空基云空取聲時 於身
起作用 名空耳根也 鼻根卽地 舌
003_0499_b_09L根卽水 身根卽風細性
皆常
003_0499_b_10L又彼所執非實德等 應非離識有別自
003_0499_b_11L性 非實攝故 如石女兒 非有實等 應
003_0499_b_12L非離識有別自性 非有攝故 如空華等
003_0499_b_13L述曰 此第三對離識無性難 然除覺
003_0499_b_14L等 餘法爲宗 若立覺等 立已成故
003_0499_b_15L非實德者 除有法初 餘五爲宗 非
003_0499_b_16L有實等者 除有性初 餘五爲宗 初
003_0499_b_17L宗應言非實覺等 餘德等法 應非離
003_0499_b_18L識有別自性 後宗可言非有覺等 餘
003_0499_b_19L實等句 然略不簡覺樂等也 一一
003_0499_b_20L3)歷除 有六比量 除二三等 則有多
003_0499_b_21L量 然義勢通 破六盡故 除相性初
003_0499_b_22L而立二量
003_0499_b_23L彼所執有 應離實等無別自性 許非無
003_0499_b_24L故 如實德等 若離實等 應非有性 許
-
003_0499_c_01L異實等故 如畢竟無等 如有非無
003_0499_c_02L無別有性 如何實等有別有性 若離
003_0499_c_03L有法有別有性 應離無法有別無性
003_0499_c_04L彼旣不然 此云何爾 故彼有性 唯
003_0499_c_05L妄計度
003_0499_c_06L述曰 次破大有有二 量破故 難破
003_0499_c_07L故 言離實等者 取德業同異和合
003_0499_c_08L旣總取故 無不定失 二量如文 次
003_0499_c_09L難破云 如汝大有 體非無故 無別
003_0499_c_10L能令有體之性 實等亦應爾 自體非
003_0499_c_11L無故 若離有體法有別令有性 應離
003_0499_c_12L五無法有別令無性彼大有外不立有性
如薩婆多 依色等
003_0499_c_13L法 立衆同分 而同分
上 不立同分 故例破之 測云 量破 謂汝
003_0499_c_14L實等 無別有性 許非無故 猶如有性
003_0499_c_15L五種無句 應有別性 有無二中 隨
003_0499_c_16L一攝故 猶如實等此有二失 不順論故
量有通故 謂五種無
003_0499_c_17L令有別性 違自宗故 隨一攝因有不定故 謂有
無中隨一攝故 爲如實等有別性耶 如有同異
003_0499_c_18L無別
性耶 基云 汝有性應別有有性 許非
003_0499_c_19L無故 如實德等 以同異句應作不定
003_0499_c_20L然非極成 故無不定 汝第十句無法
003_0499_c_21L之外應別立性 除大有等 有無二法
003_0499_c_22L互相違故 如實德業此亦不然 共比尙
得以他法不定 況
003_0499_c_23L「業」一無。「重」一作「量」。「歷」一作「應」。
-
003_0500_a_01L今他比 同異不定 故 後破五無 第十句攝不違
自宗 應成比量 然五種無 令無無性 違意許宗
003_0500_a_02L不成比量故 如
論文唯難破攝 基述難意 有法雖非無
003_0500_a_03L不自有故 須有有 然應無法不自無
003_0500_a_04L無法之外別立無 此難恒齊 何方遣
003_0500_a_05L難 證師破云 有法體非無 有故有
003_0500_a_06L有性 無法體非有 無故無無性 以
003_0500_a_07L相返故 此答恒別 何乃破他 故今
003_0500_a_08L論中 但立量破今謂不然 如無無性故有
是有無有無性 反應成有
003_0500_a_09L如有難無無性有有性故成有 無亦雖無有性 有
無性故方無 此破恒齊 豈無能破 故今難破
003_0500_a_10L非立
量破 樞要云 破有句中 有四 一法
003_0500_a_11L自相相違等非也自惡立
量自出過故 觀云 離五種
003_0500_a_12L無 有別無性 有無法中隨一攝故
003_0500_a_13L如實德等所立不成 實等
許無別無性故
003_0500_a_14L又彼所執實德業性 異實德業 理定不
003_0500_a_15L然 勿此亦非實德業性 異實等故 如
003_0500_a_16L德業等 又應實等非實等攝 異實等性
003_0500_a_17L故 如德業實等 地等諸性 對地等體
003_0500_a_18L更相微詰 準此應知
003_0500_a_19L述曰 破同異中有二 量破故 難故
003_0500_a_20L此初也 此有二例 一者以法破性
003_0500_a_21L實等別性 名同異句 彼立量云 實
003_0500_a_22L性非實 異實故 如德 德性非德 異
003_0500_a_23L德故 如業 業性非業 異業故 如實
003_0500_a_24L論主總非理定不然勿此 皆有有法
-
003_0500_b_01L自相相違過故 相違量云 汝許實性
003_0500_b_02L應非實性 異實故 如德 德業亦爾
003_0500_b_03L然汝不許言勿此實等三性異實等故
003_0500_b_04L非實等性 二者以性破法 謂如前因
003_0500_b_05L非但違成實等之性 亦令實等失三
003_0500_b_06L句攝 量云 汝實應非實句 異實性
003_0500_b_07L故 如德等 德業亦爾 展轉爲喩 故
003_0500_b_08L擧三也 言地等者 實句九法 德句
003_0500_b_09L二十一 業句五性 各對自體 以法
003_0500_b_10L破性 以性破法 准前應知 問以性
003_0500_b_11L破法 言地非地 豈不違宗 答汝所
003_0500_b_12L計地非實句地 故無過失 基釋如此
003_0500_b_13L樞要更立比量相違 相違
決定 文外別論 非此所要
003_0500_b_14L如實性等 無別實等性 實等亦應無別
003_0500_b_15L實性等 若離實等有實等性 應離非實
003_0500_b_16L等有非實等性 彼旣不爾 此云何然
003_0500_b_17L故同異性 唯假施設
003_0500_b_18L述曰 第二難破 假立性上 不別立
003_0500_b_19L性 唯實上應無別性 德業亦爾 若
003_0500_b_20L離實等有表實等性 應離德等有遮
003_0500_b_21L實等遮性 旣無別表 云何有異此順
文義
003_0500_b_22L測云 汝說實等應無別性 許同異故
003_0500_b_23L如同異性 汝非實等應有非實等性
003_0500_b_24L實非實中 隨一攝故 猶如實等 離
-
003_0500_c_01L表性外 無別遮性 故今以量令有別
003_0500_c_02L體表性爲喩 令有遮性
基亦立量 意同測疏
003_0500_c_03L又彼所執和合句義 定非實有 非有實
003_0500_c_04L等諸法攝故 如畢竟無 彼許實等現量
003_0500_c_05L所得 以理推徵 尙非實有 況彼自許
003_0500_c_06L和合句義 非現量得 而可實有 設執
003_0500_c_07L和合是現量境 由前理故 亦非實有
003_0500_c_08L述曰 破和合句 言非有實等諸法攝
003_0500_c_09L故者 非是大有實等五句諸法攝故
003_0500_c_10L下言由前理者 卽此謂也
003_0500_c_11L然彼實等 非緣離識實有自體現量所
003_0500_c_12L得 許所知故 如龜毛等
003_0500_c_13L述曰 第二破現量得中有二 一破所
003_0500_c_14L得 二破能得 此初也 許實等六是
003_0500_c_15L緣識外實有自體現量之境 然彼五
003_0500_c_16L無非離識有 故引龜毛成非彼境 反
003_0500_c_17L成但是 緣不離識 五根蘊相 非量
003_0500_c_18L等境 然略不立 返成比量 測基云
003_0500_c_19L除德句中覺苦樂等 彼亦許此不離
003_0500_c_20L心故 若幷立彼一分相符 若避相符
003_0500_c_21L宗云實等非唯緣離識實有自體現量
003_0500_c_22L所得 還有相符 彼許通緣覺樂等心
003_0500_c_23L麤緣實等 非唯緣離識境心所得故
003_0500_c_24L通簡總緣之一分故 總言離識 不言
-
003_0501_a_01L唯也 旣爾 此量依唯緣外 及總緣
003_0501_a_02L中 簡取一分 緣離識境 以爲量故
003_0501_a_03L無諸過失基測意同 又彼釋云 若不言緣
離識自體 即屬現量 即犯違宗
003_0501_a_04L相符 二失 簡持業釋 故量緣字 此釋非要
若依此例 一切比量 除言出過 即無窮故
003_0501_a_05L又緣實智 非緣離識實句自體現量智
003_0501_a_06L攝 假合生故 如德智等 廣說乃至緣
003_0501_a_07L和合智 非緣離識和合自體現量智攝
003_0501_a_08L假合生故 如實智等 故勝論者 實等
003_0501_a_09L句義 亦是隨情妄所施設
003_0501_a_10L述曰 第二破能得也 所得一量 能
003_0501_a_11L得六量 各有總別 影現應知 假合
003_0501_a_12L生者 基云 實智生時 合緣實上 大
003_0501_a_13L有同異 隨所有德 緣德等智 皆假
003_0501_a_14L合生 故應如彼 非實智攝 若作此
003_0501_a_15L解 無獨緣德等智可以爲喩 必合緣
003_0501_a_16L故 有和合等 必有所有及所合故
003_0501_a_17L今更釋之 假合生者 顯藉多緣智方
003_0501_a_18L生也 如緣實時假合眞我 法非法行
003_0501_a_19L等衆緣生故 前解 境必有多 方能
003_0501_a_20L生智 後解 境可唯一 藉多緣生 名
003_0501_a_21L假合生同測二釋 一云假合所緣
一云假合生緣 彼無許取 證云 初
003_0501_a_22L義 但從正緣 名有等智 不從兼緣
003_0501_a_23L故無過失寂師設難 然不解論意
妄作虛語 故不叙之 論言乃
003_0501_a_24L至者 顯通破六 結文可知
-
003_0501_b_01L有執有一大自在天 體實徧常 能生諸
003_0501_b_02L法 彼執非理 所以者何 若法能生 必
003_0501_b_03L非常故 諸非常者 必不徧故 諸不徧
003_0501_b_04L者 非眞實故 體旣常徧 具諸功能 應
003_0501_b_05L一切處時 頓生一切法 待欲或緣方能
003_0501_b_06L生者 違一因論 或欲及緣亦應頓起
003_0501_b_07L因常有故 餘執有一大梵時方本際 自
003_0501_b_08L然 虛空 我等 常住實有 具諸功能
003_0501_b_09L生一切法 皆同此破
003_0501_b_10L述曰 第三破一因論 彼計此天 法
003_0501_b_11L身常遍 無別居處 其變化身 別有
003_0501_b_12L住處 諸非常者 必不遍故者 前量
003_0501_b_13L已成 非常爲因 不遍亦爾 自受用
003_0501_b_14L身 雖遍非常 豈無不定 今入彼宗
003_0501_b_15L立化量故 無彼不定 應一切處時
003_0501_b_16L1)頓生一切法者 旣遍何不於一切處
003_0501_b_17L旣常何不於一切時 不生時處 亦應
003_0501_b_18L恒生 體無別故 如生時處 若謂必待
003_0501_b_19L欲及緣故不頓生者 違自論宗測云
自在
003_0501_b_20L天欲 基云 衆生樂欲 初順餘論緣現
前時 大自在天發起樂欲 方生法故2)之 縱待
003_0501_b_21L欲緣 欲緣頓起 彼因自在恒常有故
003_0501_b_22L言本際者 過去初首 復有宿作因等
003_0501_b_23L非一 故論言等勘廣百論等 然自在等一因
八師名及所計 如測師疏
003_0501_b_24L有餘偏執明論聲常 能爲定量 表詮諸
-
003_0501_c_01L法 有執一切聲皆是常 待緣顯發 方
003_0501_c_02L有詮表 彼俱非理 所以者何 且明論
003_0501_c_03L聲 許能詮故 應非常住 如所餘聲 餘
003_0501_c_04L聲亦應非常 聲體如瓶衣等 待乘緣故
003_0501_c_05L述曰 第四破聲論 言明論者 先云
003_0501_c_06L遣陁論 今云吠陁 此云明也 明諸
003_0501_c_07L實事是非定故 餘聲有錯 非常定量
003_0501_c_08L婆羅門有如是計 梵王誦者 唯而非
003_0501_c_09L作者 唯婆羅門性口誦持 無別卷軸
003_0501_c_10L不許餘姓 設誦非正 待緣顯者 聲
003_0501_c_11L顯論也 待緣發者 聲生論也 顯論
003_0501_c_12L二類 一計於一一物各有常聲 如薩
003_0501_c_13L婆多所說無爲 二計一切物上共一
003_0501_c_14L常聲 計內外全分一分 如因明疏
003_0501_c_15L許能詮故者 聲性雖常 非能詮故
003_0501_c_16L無不定過 言餘聲者 明論之餘 基
003_0501_c_17L云 聲性合名餘聲 勿以聲性作不定
003_0501_c_18L故 宗云 汝聲非常聲體 待衆緣故
003_0501_c_19L通對顯生 唯言待緣
003_0501_c_20L有外道執地水火風極微實常 能生麤
003_0501_c_21L色 所生麤色 不越因量 雖是無常 而
003_0501_c_22L體實有
003_0501_c_23L述曰 第五破順世義中有二 執故
003_0501_c_24L「頓」一作「頻」。「之」更勘。
-
003_0502_a_01L破故 此初也 如廣百第二云 順世外
003_0502_a_02L道作如是言 諸法及義大種爲性 四
003_0502_a_03L大種外無別有物測云四大中精 能有緣
慮 如燈光等 不同餘物
003_0502_a_04L言不1)越因量者 本二常微 方邊合
003_0502_a_05L住 生一麤色 色色涉入於二微 故言
003_0502_a_06L不起 旣同勝論 亦兼破之 下擧德
003_0502_a_07L句量而救故 但以勝論許有餘物 此
003_0502_a_08L唯四大 爲二宗異順世宗云 由唯有大
後死滅時 還歸四大
003_0502_a_09L彼2)亦非理 所以者何 所執極微 若有
003_0502_a_10L方分 如蟻行等 體應非實 若無方分
003_0502_a_11L如心心所 應不共聚 生麤果色 旣能
003_0502_a_12L生果 如彼所生 如何可說 極微常住
003_0502_a_13L述曰 第二破中 非徵可解 別破有
003_0502_a_14L三 因故 果故 雙故 此初也 測云
003_0502_a_15L勝論順世 極微雖小 而有方分 同
003_0502_a_16L部部計 故初正破 後量遮破 基云
003_0502_a_17L二師皆無方分 唯有圓得 故初遮破
003_0502_a_18L後量正破 範云 勝論極微 許無方
003_0502_a_19L分 十句論說無方分故 順世未必同
003_0502_a_20L勝論宗今謂基釋應好 何者 若順世計 一
切極微有方 分何彼所成心心所法
003_0502_a_21L許無方分 若有方分
論所引喩 能立不成
003_0502_a_22L又所生果 不越因量 應如極微 不名
003_0502_a_23L麤色 則此果色 應非眼等色根所取
003_0502_a_24L便達自執 若謂果色量德合故 非麤似
-
003_0502_b_01L麤 色根能取 所執果色 旣同因量 應
003_0502_b_02L如極微 無麤德合 或應極微 亦麤德
003_0502_b_03L合 如麤果色 處無別故
003_0502_b_04L述曰 第二破果中有二 依言破故 依
003_0502_b_05L宗故 此初也 旣不越因 應如一微
003_0502_b_06L彼計常微非色根取 初子等色方色
003_0502_b_07L根境基測
傳爾 觀云 依十句論 大性量德
003_0502_b_08L三微果上 方名大性 故知子微非色
003_0502_b_09L根取 不名爲麤 證云 雖依十句 不
003_0502_b_10L順此論 旣云果色不越因量 應如極
003_0502_b_11L微不名麤色 非色根取 便違自執
003_0502_b_12L明知所生非難孫色 然望父母 名爲
003_0502_b_13L麤色 非必大性 或可順世不同十句
003_0502_b_14L若謂果色徧在自因 因非一故 可名麤
003_0502_b_15L者 則此果色體應非一 如所在因 處
003_0502_b_16L各別故 旣爾 此果還不成麤 由此亦
003_0502_b_17L非色根所取 若果多分合故成麤 多因
003_0502_b_18L極微 合應非細 足成根境 何用果爲
003_0502_b_19L旣多分成 應非實有 則汝所執前後相
003_0502_b_20L違 又果與因俱有質礙 應不同處 如二
003_0502_b_21L極微 若謂果因體相受入 如沙受水
003_0502_b_22L藥入鎔銅 誰許沙銅體受水藥 或應離
003_0502_b_23L變 非一非常 又麤色果 體若是一 得
003_0502_b_24L一分時 應得一切 彼此一故 彼應如
-
003_0502_c_01L此 不許違理 許便違事 故彼所執 進
003_0502_c_02L退不成 但是隨情虛妄計度
003_0502_c_03L述曰 第二依宗破也 謂一果色遍父
003_0502_c_04L母二 所遍非一 能遍名麤量等二因
003_0502_c_05L名不越故 此中比量 易故不釋 又
003_0502_c_06L果與因 下雙因果 二因相礙而容果
003_0502_c_07L故 藥入鎔銅者 測云 水銀等入銅
003_0502_c_08L汁成金相似
金也 基云 鍮石之藥入鎔銅
003_0502_c_09L故 言誰許等者 基云 破意 但入沙
003_0502_c_10L銅空隟之處 非入微體 喩不極成
003_0502_c_11L設許入體 或應離變 量云 水入沙
003_0502_c_12L體應離非一 水入中故 如二沙間
003_0502_c_13L如此子微若入父母 汝一一微應離
003_0502_c_14L非一 許入中故 如水入沙 藥銅二
003_0502_c_15L微 體不相入 雖居間隟 藥合銅變
003_0502_c_16L亦應果色 合極變交 雜量同故 如
003_0502_c_17L藥變銅 是則汝宗父母極微 離故非
003_0502_c_18L一 如沙 變故非常 如銅 言不許違
003_0502_c_19L理等者 不許得東卽得西分 則違如
003_0502_c_20L前彼此一量 若得一分許得餘分 則
003_0502_c_21L違世間現見事也 破彼實一 故不違
003_0502_c_22L宗 大乘以理無實一物 乃至一極微
003_0502_c_23L亦無實一 是假立故 依宗正破名進
003_0502_c_24L「越」一作「起」。「亦」論作「執」。
-
003_0503_a_01L破彼轉救名退 表結前故
003_0503_a_02L然諸外道品類雖多 所執有法 不過四
003_0503_a_03L種 一執有法與有等性 其體定一 如
003_0503_a_04L數論等 彼執非理 所以者何 勿一切
003_0503_a_05L法卽有性故 皆如有性 體無差別 便
003_0503_a_06L違三德我等體異 亦違世間諸法差別
003_0503_a_07L又若色等卽色等性 色等應無黃等
003_0503_a_08L異
003_0503_a_09L述曰 大段第二類破 隨類遍攝有四
003_0503_a_10L句故 此初句也 謂諸外道皆許有法
003_0503_a_11L各有二性 一總 二別 總謂諸法非
003_0503_a_12L無體性 別謂諸法自他別性 言有等
003_0503_a_13L者 等取別性 彼總別性 卽大等法
003_0503_a_14L故與1)故比量相違過言 汝大等法
003_0503_a_15L卽有性故 應無差別 由此便亦違宗
003_0503_a_16L及世 彼許二十三法體同偏▼(芑+舌)違汝
003_0503_a_17L三德義別 四法相望有亦等故 破別
003_0503_a_18L性中 言色性者 變礙性也 如五唯
003_0503_a_19L量 應無靑等 卽色性故 好色性者
003_0503_a_20L亦與比量自宗世間相違三過 問佛
003_0503_a_21L法二性豈離法耶 答雖不離法 但假
003_0503_a_22L施設 自相共相不一異故
003_0503_a_23L二執有法與有等性 其體定異 如勝論
003_0503_a_24L等 彼執非理 所以者何 勿一切法非
-
003_0503_b_01L有性故 如已滅無體不可得 便違實等
003_0503_b_02L自體非無 亦違世間現見有物 又若色
003_0503_b_03L等非色等性 應如聲等非眼等境
003_0503_b_04L述曰 第二句亦與三過 許有法外別
003_0503_b_05L有大有同異性故 今離六句體不可
003_0503_b_06L得 無礙德句色 非眼境故 無違宗
003_0503_b_07L餘亦准此
003_0503_b_08L三執有法與有等性 亦一亦異 如無慚
003_0503_b_09L等 彼執非理 所以者何 一異同前一
003_0503_b_10L異過故 二相相違 體應別故 一異體同
003_0503_b_11L俱不成故 勿一切法皆同一體 或應一
003_0503_b_12L異是假非實 而執爲實 理定不成
003_0503_b_13L述曰 第三句離繫子 露形 佛毁曰
003_0503_b_14L無慚 避前偏過 故作此許二性與法
003_0503_b_15L亦異 論主破云 還同前二 設救曰
003_0503_b_16L前異體別 今異義云 二相相違 體
003_0503_b_17L應別故 猶如苦樂 設救苦樂體用相
003_0503_b_18L違 一異義殊 體不相別故 次破違
003_0503_b_19L故 次破云 一異體同 俱不成故 如
003_0503_b_20L廣百論破此執言 一異二種 性相相
003_0503_b_21L違 而言體同 理不成立 一應非一
003_0503_b_22L以卽異故 如異 異應非異 以卽一故
003_0503_b_23L如一 性相相違 設許同體 汝一切
003_0503_b_24L法 皆應同體 若以別義施設一異
-
003_0503_c_01L則如佛法 是假非實
003_0503_c_02L四執有法與有等性 非一非異 如邪命
003_0503_c_03L等 彼執非理 所以者何 非一異執 同
003_0503_c_04L異一故 非一異言 爲遮爲表 若唯是
003_0503_c_05L表 應不雙非 若但是遮 應無所執 亦
003_0503_c_06L遮亦表 應互相違 非表非遮 應成戲
003_0503_c_07L論 又非一異 違世共知有一異物 亦
003_0503_c_08L違自宗色等有法決定實有 是故彼言
003_0503_c_09L唯矯避過 諸有智者勿謬許之
003_0503_c_10L述曰 破第四句 內與食爲生物善
003_0503_c_11L義不妄語 自欲存活 奸生他信 毁
003_0503_c_12L言邪命 避相違過 立言俱非 論主
003_0503_c_13L破云 返同前過 應不雙非者 旣有
003_0503_c_14L所表 應一定故 應互相違者 遮必
003_0503_c_15L非表 表非遮故 言違自宗決實有者
003_0503_c_16L非一非異 應施設故
003_0503_c_17L成唯識論學記卷上本
003_0503_c_18L「故」疑剩。
-
003_0504_a_01L
003_0504_a_02L菩薩藏阿毗達摩古迹記卷第三末
003_0504_a_03L
- 1){底}續藏經 第一編八十套一册(但論本文全載{編})。
- 2)「本」補入{編}。
- 1)「空」下一有「故空」。
- 2)「爲」下一有「今」。
- 3)「鈍」更勘。
- 4)「泳」一作「詠」。
- 5)「前」上一有「尋」。
- 1)「已」一無。
- 2)「所」下疑脫「集」。
- 1)「論本卷第一」補入{編}。
- 2)「別」一作「引」。
- 3)「爲」疑剩。
- 1)「未」作「耳」。
- 2)「竟」疑「境」{編}。
- 3)「等」疑「所」{編}。
- 1)「北」疑「比」。
- 2)「開」疑「關」。
- 3)「無」一無。
- 1)「以」一作「似」。
- 2)「重」疑「熏」下同。
- 3)「開」疑「關」下同。
- 4)「品」作「器」。
- 1)「種」疑「雖」。
- 2)「和」更勘。
- 1)「微」疑「徵」下同。
- 1)「又所執」揷入。
- 2)「許」一作「計」。
- 3)「寂處」一作「峯家」。
- 4)「微」疑「徵」下同。
- 1)「面」疑「西」。
- 1)「火」疑「大」。
- 2)「一」一作「二」。
- 1)「釋」疏作「史」。
- 2)「股」疑「般」。
- 1)「業」一無。
- 2)「重」一作「量」。
- 3)「歷」一作「應」。
- 1)「頓」一作「頻」。
- 2)「之」更勘。
- 1)「越」一作「起」。
- 2)「亦」論作「執」。
- 1)「故」疑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