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C_NC_01816_0010_T_001
-
0010_0001_b_01L
0010_0001_b_02L
0010_0001_b_03L
0010_0001_b_04L會玄記
0010_0001_b_05L
0010_0001_b_06L
0010_0001_b_07L
0010_0001_b_08L
0010_0001_b_09L
0010_0001_b_10L
-
0010_0002_a_01L
0010_0002_a_02L
0010_0002_a_03L빈페이지
0010_0002_a_04L
0010_0002_a_05L
0010_0002_a_06L
0010_0002_a_07L
0010_0002_a_08L
0010_0002_a_09L
0010_0002_a_10L
-
0010_0002_b_01L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三十七
0010_0002_b_02L蒼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 集
0010_0002_b_03L○鈔三法無去來宗中 言都有八全一少分者 一大
0010_0002_b_04L衆部 卽窟外結集之大衆也 或大天分部時 凡僧多
0010_0002_b_05L者爲大衆部 二說轉部 有本云 雪轉部者 非也 以上
0010_0002_b_06L座部轉居雪山 云雪山轉部 此部在前法有我無宗
0010_0002_b_07L中收 今正是說轉部也 此師說有唯一種子現在相
0010_0002_b_08L續 轉至後世故 言說轉 此部本名經量部 唯依經爲
0010_0002_b_09L比量 不依律及對法 凡所解義以經爲證 名爲經量
0010_0002_b_10L亦說轉也然有本鈔都有七全一少分無 此說轉部
以根本經部 在第一宗中已收 則無者爲
-
0010_0003_a_01L正 或約別義 此宗
又攝亦無妨也 三鷄胤部者 上古有仙 貪欲所逼
0010_0003_a_02L遂染一鷄而生子 從所生族因名鷄胤 卽婆羅門中
0010_0003_a_03L仙人種姓 今部主其族也 故以爲名 文殊問經云 是
0010_0003_a_04L律主姓也 四制多山部者 制多此云靈廟 此多有制
0010_0003_a_05L多 因以立名 纂玄記云 佛於一世初生成道轉法輪
0010_0003_a_06L般涅槃四處 皆有靈廟 此卽一處山 有制多 人依山
0010_0003_a_07L住 從山立名 卽後大天所居處也餘如
上說 五六二部者
0010_0003_a_08L制多山西稱曰西山 旣與大天不和 因此別住北山
0010_0003_a_09L亦爾 制多山北之一山也 此上三部並從所住立名
0010_0003_a_10L七法藏部者 或名法宻部 部主名也 卽目連弟子 目
-
0010_0003_b_01L連滅後習師所說故也 然宻與藏義意大同 此師含
0010_0003_b_02L容正法如藏之宻故 亦名爲法䕶 䕶亦防䕶 卽宻藏
0010_0003_b_03L義也 八飲光部者 上古有仙身光明盛 飲蔽餘光 令
0010_0003_b_04L不現故 今此部主是其苗裔 故以爲名 言化地者 如
0010_0003_b_05L上已釋 言叙雪轉云者 非也 應云說轉 言四分律法
0010_0003_b_06L藏部義者 梵云曇無德 此云法藏 卽四分律主名也
0010_0003_b_07L言僧祇大衆部義者 具云摩訶僧祗 此云大衆 此部
0010_0003_b_08L是總以行解虚通 不生偏執 順五部所見故 或云摩
0010_0003_b_09L訶僧祗 云大衆者 此與大衆部不同 僧祗大衆卽上
0010_0003_b_10L座窟內大衆故 不同窟外大部也 今詳旣云僧祗律
-
0010_0004_a_01L大衆部者 是大衆部同於僧祇律也 如上四分律 同
0010_0004_a_02L曇無德法藏部故○鈔說假部者 此部所說 世出世
0010_0004_a_03L法 皆通假名及眞實故 言成實論 先是數論弟子等
0010_0004_a_04L者 此論是訶梨跋摩造 在僧法中已造此論 言以所
0010_0004_a_05L造爲能造者 彼宗以五塵爲能造 五大爲所造 卽與
0010_0004_a_06L我宗能所造倒故 後入佛法 此論屬經部攝也 言三
0010_0004_a_07L藏云下 證成經部師 是此宗攝也 言細實而麁假者
0010_0004_a_08L唯識䟽云 經部十處十二處中
除意法也 麁假細實極微爲實
麁色等爲
0010_0004_a_09L假 聚細爲
麁故假 大乗世俗麤實細假一切色等皆從種生
由識變故 相分收故
0010_0004_a_10L麁實極微但是觀心假
想分析而有 故細名假 薩婆多等麁細俱實極微隨
色等處
-
0010_0004_b_01L攝 卽和集色等
細 從麁攝故 一說部等麤細俱假 今當初句 與說
0010_0004_b_02L假部義稍同故 合爲一宗 言此說假下 揀之三部異
0010_0004_b_03L別 後二家所宗之論 以釋說假名也 此從俗諦中皆
0010_0004_b_04L有假實故 不同一說部 不同眞俗一切皆假 不同說
0010_0004_b_05L出世部 眞諦唯實俗諦皆假故 此揀之 言藴門中下
0010_0004_b_06L釋成俗諦中有假實也 若法在五藴門中 攝時是實
0010_0004_b_07L若分五藴 爲十二處十八界謂開色合心爲十二處
心色俱開爲十八界
0010_0004_b_08L旣開五藴色心爲界處故 是假說也謂旣開五藴積
聚爲界處故 界
0010_0004_b_09L處名假
積聚也○䟽世俗是假等者 此部明世間法從顚倒
0010_0004_b_10L生智是虚妄 故非實有悉是假名 出世之法不從顚
-
0010_0005_a_01L倒起 有道果故 二空境是眞實 一空智亦眞實 眞實
0010_0005_a_02L境能生眞實智 眞實智能通眞實境 故是實有名出
0010_0005_a_03L世也 此約所立爲名 此分通大乗故 鈔云 少似中論
0010_0005_a_04L等 鈔少似中論等者 謂少似中論前一半也 以中論
0010_0005_a_05L四諦品前以空破有 四諦品中以空立有 今以二空
0010_0005_a_06L爲眞實 似前一半義也 或可世俗是妄少似因緣所
0010_0005_a_07L生法 出世爲眞少 似我說卽是空不得全偈 故云前
0010_0005_a_08L半 然此言少似卽有少分 通於大乗破相始敎之義
0010_0005_a_09L或可以彼世俗是妄出世爲實 望中論前半偈者 亦
0010_0005_a_10L不全同故 但云少似 以中論前二句緣生之法卽空
-
0010_0005_b_01L者 卽世出世法皆盡空也 今第五宗唯空世間故 世
0010_0005_b_02L俗是妄不空出世間故 出世爲實故 中論前半偈中
0010_0005_b_03L唯似其空世間之一分故 云少似及向前也 若旣全
0010_0005_b_04L似則與大乗何別 思之 䟽一說部者 名卽是說名爲
0010_0005_b_05L一說 說一假名爾 從所立爲名 前則出世是眞 今則
0010_0005_b_06L出世亦假名爾○鈔旣無世間者 撿論應云旣無有
0010_0005_b_07L世間 探玄記云 此亦通於初敎之始卽破相始敎中
0010_0005_b_08L初入方便○鈔應理圓實宗者 金光明經鈔云 應者
0010_0005_b_09L合也 應正道理圓滿成實 非方便說顯了義故 故名
0010_0005_b_10L應理圓實宗也 今以彼雖自爲圓實妄 後三宗義非
-
0010_0006_a_01L圓滿故 改名三性空有宗也○䟽謂心境兩亡者 通
0010_0006_a_02L但空破相之意 及頓敎絕相之意 言直顯體故者 唯
0010_0006_a_03L是頓義 今以深從淺故 爲此次 若探玄記不立三性
0010_0006_a_04L空有宗 第七名一切皆空宗 謂大乗初敎八名眞德
0010_0006_a_05L不空宗 九名相想俱絕宗 今以第九合其第七爲第
0010_0006_a_06L八眞空絕相 加第七三性空有 以當相敎移彼第八
0010_0006_a_07L爲今第九 收義方足○䟽九空有無碍宗者 然約大
0010_0006_a_08L乗宗中 第七是有 雖云徧計空 此約情執空爾 然依
0010_0006_a_09L他似有圓成實有 故爲有也 故下立爲二諦俱有宗
0010_0006_a_10L第八卽是空 今第九融取空有令無碍也○鈔不壞
-
0010_0006_b_01L相故等者 前互融明空有不異 次雙絕拂空有之相
0010_0006_b_02L今正雙拂時 而不壞空有之相 卽遮其斷滅也言眞
0010_0006_b_03L如隨緣下 以䟽中眞如二字 揀空宗 意謂旣上言互
0010_0006_b_04L融雙絕 而不碍兩存 足顯終敎之宗 何必更言眞如
0010_0006_b_05L耶 故今云前說空有無碍 直據空有而言 若不更說
0010_0006_b_06L眞如 則揀濫不盡 以空有無碍 尚濫但空故 故說眞
0010_0006_b_07L如卽空 空卽眞如 問就言眞如已揀第八宗 何必更
0010_0006_b_08L云隨緣二字耶 答爲揀法相故 又云隨緣 問眞如旣
0010_0006_b_09L唯隨緣 何成眞如之義 又異但凝然下 答也 唯以隨
0010_0006_b_10L緣揀但凝然第七宗也 非無不變二義雙足 方得無
-
0010_0007_a_01L碍 言具恒沙下 復揀空宗故 圭山立空性十門之異
0010_0007_a_02L然西域立性宗 以今空頓實圓皆名性宗 今則以義
0010_0007_a_03L分之 淺深有異○鈔今廻第七爲第八等者 正明立
0010_0007_a_04L意 以賢首探玄所立多順於彼 以第七名一切皆空
0010_0007_a_05L第八名眞德不空 九名相想俱絕 雖七始八終九頓
0010_0007_a_06L有異 七八二宗皆依彼 次但名有異以釋第八義 云
0010_0007_a_07L約奘師持法輪中 說三性及眞如不空理等 以此爲
0010_0007_a_08L終敎 然與彼應理圓實之義有濫故 今欲反彼所立
0010_0007_a_09L故 以彼七爲第八 彼八爲第七 却加第九融彼七八
0010_0007_a_10L方順法性故 問賢首順彼八宗 何有玄妙 答但以後
-
0010_0007_b_01L二宗超之爾 今有三宗超勝 以第八中有頓義故 言
0010_0007_b_02L如前西域者 前鈔云 說假有故 爲第二時 卽此第七
0010_0007_b_03L宗顯理 至空會緣相盡爲第三時 卽此第八宗等 言
0010_0007_b_04L符法性者 如前四不了皆歸法相 四了皆歸法性故
0010_0007_b_05L廻彼七八也○鈔然五六立在小乗等者 第五宗立
0010_0007_b_06L在說出世部 第六宗立在一說部 前鈔釋此二宗 皆
0010_0007_b_07L引中論明通大乗故 探玄記第一并敎義云 此通初
0010_0007_b_08L敎之始 問若云此立在小乗義通大小者 第三宗中
0010_0007_b_09L亦應通大乗 以大乗亦說過未是無現在是有故第
0010_0007_b_10L四宗中亦應通大乗 現在色心等爲實 從自種子而
-
0010_0008_a_01L生起故 不相應行爲假 依色心分位假建立故 何獨
0010_0008_a_02L五六二宗耶 答第三宗現在爲有 第四宗現在之實
0010_0008_a_03L皆離識實有故 不通大乗 䟽約此義故 不說之 或可
0010_0008_a_04L與五六義齊 䟽舉一隅 令准知之○䟽七卽法相等
0010_0008_a_05L者 然准起信䟽有五宗 一隨相法執宗 卽小乗諸師
0010_0008_a_06L依阿含等經 立造諸部小乗等論 二眞空無相宗 卽
0010_0008_a_07L龍樹提婆依般若等經 立造中觀等論 三唯識法相
0010_0008_a_08L宗 卽無着天親依解深宻等經立造唯識等論 四如
0010_0008_a_09L來藏緣起宗 卽馬鳴堅慧等依楞伽等經 立造起信
0010_0008_a_10L等論 五圓融具德宗 卽華嚴經天親菩薩造十地論
-
0010_0008_b_01L立六相圓融義 初一卽此前六宗 二三卽此八七二
0010_0008_b_02L宗 四五卽此後二宗也 然法相猶存假名故 定是權
0010_0008_b_03L無相有二 若緣生卽空平等一味故 是頓實 若但明
0010_0008_b_04L空不顯不空故 是破相之權 起信䟽以頓實從在破
0010_0008_b_05L相權中故 居唯識相宗前 唯識明中道故 今淸涼以
0010_0008_b_06L破相權從在頓實之中 會緣相盡故 居法相之後故
0010_0008_b_07L次科云 八卽頓敎者 隱破相之義不言也○鈔以五
0010_0008_b_08L敎料揀者 此約宗敎相當之 處配之不必全取敎之
0010_0008_b_09L次第也 問若爾應 頓敎淺於終敎 以前云前前淺後
0010_0008_b_10L後深故 答眞空絕相雖是頓敎 然亦通始敎 但從多
-
0010_0009_a_01L分及隱始義 此配爲頓也 故淸涼云况復宗者從多
0010_0009_a_02L分說 今亦多分故 配於頓前淺後深 未爽通理○鈔
0010_0009_a_03L卽淸辯菩薩所造者 西域記云 淸辯論師外示僧佉
0010_0009_a_04L之服 內弘龍猛之宗 欲與䕶法論議 淸辯誓不空見
0010_0009_a_05L菩提樹 見當作佛 䕶法無暇離菩提樹故 不能相見
0010_0009_a_06L論議 乃云 非慈氏成佛誰决我疑 於觀音像前誦隨
0010_0009_a_07L心陁羅尼 絕食飲水三歲 菩薩現曰 何志 曰留身待
0010_0009_a_08L見慈氏云云如
前已述 其掌珎論有二卷 唯釋此二量故 言
0010_0009_a_09L謂立云等者 百法慈恩䟽云 彼勝義諦中有爲無爲
0010_0009_a_10L二俱是空 第一量云 諸有爲眞性故 空從緣故 如幻
-
0010_0009_b_01L事明鈔云 爲遮犯世間相違過故 以諸有爲學者 世
間非學世間皆許有故 諸無爲法學者世間許是
0010_0009_b_02L有故 若不揀之 故成此過 今言眞性依勝義諦不依
世間 故無此過 初量應云 眞性有爲 前揀定是空 後
0010_0009_b_03L說前陳後說互相差別 不相離性合以爲宗因 云緣
生如幻事等喻 問眞性是勝義者 世俗勝義其相如
0010_0009_b_04L何 答眞性義諦一切都空 世俗諦中可有色心修證
等法 如金剛經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是世俗諦 諸相
0010_0009_b_05L非相則見如來 是勝義相 問此應有自敎相違過 以
違諸敎不空義故 如善戒經等云 有爲無爲名之爲
0010_0009_b_06L有 我及我所名之爲無等 答我亦有敎如前所引 又
問 應有自語相違過 謂吾宗言眞性表依勝義 汝宗
0010_0009_b_07L勝義諸法都無 復言有爲乃是有義 雖因明法似 宗
之中無此有法自語相違之過 於理旣乖亦是過也
0010_0009_b_08L答應知眞性之言 爲防過故 該通二量 但逺指初過
總示非正是宗有法意 先指云 我依眞性立有爲 是
0010_0009_b_09L有法 定空故宗 或欲顯示無過道理 故無違也 故應
立量云 有爲是有法 依眞性皆空故 宗便無過也 故
0010_0009_b_10L掌珎論云 且如眼處一種
有爲 就勝義其體空等 言此中因喻前却者 三支
-
0010_0010_a_01L次第先宗 次因 後喻 今頌中先宗 次喻後因 故云前
0010_0010_a_02L却却猶
後也 或是譯者 廻文不盡故 言二無爲比量下 百
0010_0010_a_03L法䟽云 諸無爲法眞性故非實 以不起故 猶如空華
0010_0010_a_04L明鈔云 揀過如上 又此後量元依勝義諦立 不同前
0010_0010_a_05L量 或准前量理亦無違 因云不起故 謂本不生起 諸
0010_0010_a_06L不起者 皆定無有實 喻如空華 掌珎論云 不說遮止
0010_0010_a_07L卽不立異喻然准明鈔二量 皆有自敎相違失 今以
自亦有敎 故不爲失也 彼雖以此宗之
0010_0010_a_08L敎爲非了 而此宗亦以彼敎爲非了 故如前西域四
不了 皆歸法相宗也 故二量皆眞能立亦眞能破 况
0010_0010_a_09L頓是楞嚴經文 豈爲似量耶 故䕶法菩薩所造廣百
論第七中亦云 諸有爲法隨緣生故 猶如幻事非實
0010_0010_a_10L有體 諸無爲法亦非實有 以不生故 譬
似龜毛 明知造論之師 情無去取者也 鈔卽般若三
-
0010_0010_b_01L論中一分之義下 此言般若 乃指諸部般若經爾 三
0010_0010_b_02L卽中百門也 對前深宻瑜伽爾 言故有言下 彈責他
0010_0010_b_03L人之言也 此是法相宗 破學龍猛依奘法師傳云 正
名龍猛 舊云龍樹
0010_0010_b_04L宗失意之者 非破龍猛宗 不爾何用更加學字 今淸
0010_0010_b_05L凉言斯言可怖者 亦遮學法相宗 恐執此言破龍猛
0010_0010_b_06L宗也○鈔卽眞不碍俗下 如性相對辨中已釋 然必
0010_0010_b_07L融於前下 如圓敎具前四敎故 其第十一宗卽第十
0010_0010_b_08L圓融具德之宗 非是諸宗所競故 䟽不言 圭峰云 十
0010_0010_b_09L宗皆佛滅後弘顯佛經 承習各異 遂各爲一宗○䟽
0010_0010_b_10L敎則一經容有多敎下 若圭山大䟽云 謂一宗容有
-
0010_0011_a_01L多敎 一敎容有多宗 故又敎約佛意權實有殊 宗約
0010_0011_a_02L人心所尚差別 然此二義料揀 與今不同 初則直以
0010_0011_a_03L宗敎對論 寬狹不同 今䟽以宗敎就經 說寬狹也 次
0010_0011_a_04L約佛意人心亦不同 今次段約位所尚也 言若局判
0010_0011_a_05L下 正是吾宗判敎之意 唯此義故 勝於餘師 今有指
0010_0011_a_06L於一經一部 以爲此是始此是終等者 所失多矣○
0010_0011_a_07L鈔如一維摩等者 明一部經通有五敎云通 然䟽中
0010_0011_a_08L容有多者不必多故 或一經有四敎三敎二敎等 般
0010_0011_a_09L若等亦具五者 學者多云 般若但名空敎 應審此文
0010_0011_a_10L具覽彼經 方知不唯空義 恐招謗法之 ((僣-日/心)) 而影出宗
-
0010_0011_b_01L局者 如維摩經多明理事無碍 以斯爲主 是所尚故
0010_0011_b_02L但名理事無碍宗 言顯明宗通下 以一宗通多經故
0010_0011_b_03L通而影出 敎局者一經之中所有五敎等義 各互不
0010_0011_b_04L相通故局也 問餘經可爾 華嚴一經具五敎之義 爲
0010_0011_b_05L互通不互通 通則違此文 不通則違 前䟽云 斯則有
0010_0011_b_06L其所通無其所局 答此且論餘宗不說華嚴 若說華
0010_0011_b_07L嚴約遮詮 則非通非局 約表詮則通局無碍 故云圓
0010_0011_b_08L融具德也 前云無其所局 且約遮他○䟽八輩者 四
0010_0011_b_09L果四向也○鈔難云等者 躡跡難也 言宗不約此者
0010_0011_b_10L宗不約此斷證以論 斷證無多故 敎但有五 問若斷
-
0010_0012_a_01L證無多故 但有五敎者 聲聞緣覺斷證階位各別 何
0010_0012_a_02L不分爲敎 答斷煩惱障證生空理 大同雖有位次小
0010_0012_a_03L異 相從合爲一敎 又緣覺出無佛世 以無敎故 不別
0010_0012_a_04L分也 問破相始敎說三乗 同有十地與立相 始敎明
0010_0012_a_05L資糧加行等五位及斷證等亦別 何不分爲二敎 答
0010_0012_a_06L同許定性無性皆不成佛 亦許三乗斷證階位大同
0010_0012_a_07L故合爲一敎 問終敎所立時位等 亦同法相何故別
0010_0012_a_08L爲一敎 答伏斷惑障證理起行等多異 故別爲一敎
0010_0012_a_09L問頓敎何有斷證階位 而別爲一敎 答以無位之位
0010_0012_a_10L爲此敎之位不同漸次不同圓融故 別爲一敎 此上
-
0010_0012_b_01L且爲成五敎故 作如是說 若如前於大乗分爲七類
0010_0012_b_02L等 乃至如來聖敎意趣無邊 何須局執宗尚義別 故
0010_0012_b_03L有十宗 前六宗 所尚不同 而䟽但言前五者 䟽約第
0010_0012_b_04L六一切我法 但有假名而無實體 通大乗義稍顯故
0010_0012_b_05L言五鈔約前立在小乗故 故云六宗 而據斷惑證理
0010_0012_b_06L等義 六宗不離四果四向故 合爲一小敎 則敎與宗
0010_0012_b_07L互不相違○鈔雖互有兼通者 問法華豈無佛性等
0010_0012_b_08L涅槃豈非一乗等 旣是互通 何故各別局定耶 故此
0010_0012_b_09L答也 文含縱奪可知○鈔宗通自修行等者 經云 三
0010_0012_b_10L世如來有二種法通 謂說通及自宗通 說通者 隨衆
-
0010_0013_a_01L生心之所應爲說衆經 自宗通者 謂修行者離自心
0010_0013_a_02L現種種妄想 謂不墮一異俱不俱品 以超度一切心
0010_0013_a_03L意意識 自覺聖境 離因成見相 一切外道聲聞緣覺
0010_0013_a_04L墮二邊者 所不能知 我說是名自通法通 淸涼釋云
0010_0013_a_05L初了唯心 謂不墮下境界則滅 超度一切下 能所亦
0010_0013_a_06L無 自覺下 證悟自心不由他悟 離三量成故離因成
0010_0013_a_07L一切外道下 對他顯勝○䟽二裕法師者 傳云 靈裕
0010_0013_a_08L姓趙氏 定州鉅鹿曲陽人 年居童幻異行感人 每見
0010_0013_a_09L儀像沙門必形心隨敎 後專華嚴涅槃地論律部 有
0010_0013_a_10L華嚴䟽指歸合九卷 十地䟽四卷 廣有著述 齊后染
-
0010_0013_b_01L患 願開華嚴 諸統舉裕當之 時有雄鷄常隨衆聽 逮
0010_0013_b_02L于講散 乃大鳴高飛 西南樹上 經夕而終 俄而齊后
0010_0013_b_03L疾愈 斯感通之應也 齊安東王婁叡致敬 諸僧次至
0010_0013_b_04L裕前不覺怖而流汗退 問知其異度 卽奉爲戒師 其
0010_0013_b_05L潜德感人如此 至大業元年正月二十二日三更 忽
0010_0013_b_06L覺異香滿室 奄終于演空寺 春秋八十有四 然彼意
0010_0013_b_07L初旣以法界爲所成法身 後復以法界爲所證之境
0010_0013_b_08L界 故法界爲宗爾○䟽五敏印等者 釋法敏姓孫氏
0010_0013_b_09L丹陽人也 八歲出家 事英禪師爲弟子 後貞觀十九
0010_0013_b_10L年會稽士俗請住靜林 講華嚴經 六月未正講 有蛇
-
0010_0014_a_01L懸在敏頂上 長七尺許 作黃金色 吐五色光 講終方
0010_0014_a_02L隱 至夏訖還一音寺 有赤衣二人 禮敏曰 法師講四
0010_0014_a_03L部大經 功德難量 須徃他方敎化故 從東方來迎法
0010_0014_a_04L師 弟子數十人同見 八月十七日卒 前三日三夜無
0010_0014_a_05L故闇㝠 恰至將逝 忽放大光夜明如晝 因爾遷化 春
0010_0014_a_06L秋六十有 七身長七尺六寸停䘮七日異香不滅 造
0010_0014_a_07L華嚴䟽七卷 印師卽同判宗者 逺師光統如前立敎
0010_0014_a_08L中已叙○䟽笈多三藏者 具云達磨笈多 隨言法宻
0010_0014_a_09L本南賢豆囉囉力加
切國人 刹帝利種姓 獘耶伽羅 此
0010_0014_a_10L云虎氏 開皇十年冬十月至京城 翻經論七部三十
-
0010_0014_b_01L三卷 卽起世緣生藥師本願攝大乗菩提資糧是也
0010_0014_b_02L䟽故賢首意取下 探玄記云 五依光統律師 以因果
0010_0014_b_03L理實爲宗 卽因果是所成行德 理實是所依法界 此
0010_0014_b_04L雖義具 然猶未顯露 今總尋名按義 以因果緣起理
0010_0014_b_05L實法界爲宗 卽大方廣爲理實法界 佛華嚴爲因果
0010_0014_b_06L緣起 因果緣起必無自性故 卽理實法界 理實法界
0010_0014_b_07L必無定性 無定性故 卽成因果緣起 是故此二無二
0010_0014_b_08L唯一無碍自在法門故 以爲宗○䟽以事法界有事
0010_0014_b_09L理等者 謂事法界 理法界 事理無碍法界 事事無碍
0010_0014_b_10L法界 緣起體上之用故者 依四法界爲體 緣起是用
-
0010_0015_a_01L卽依總體起總用故○鈔緣起是總下一者 緣起是
0010_0015_a_02L總該本有修生之別 但言因果卽當緣起中修成緣
0010_0015_a_03L起之一分 如大方廣者 是總指也 正取方廣業用 爲
0010_0015_a_04L本有緣起 非取其體也 或可大卽本有之體 方廣卽
0010_0015_a_05L本有之用 以業用本有之義 不彰釋 以稱體周徧故
0010_0015_a_06L亦是本有 問本有可然 緣起云何 答體用互爲緣起
0010_0015_a_07L故 若唯約業用 則一多大小等 互爲緣起也 若修成
0010_0015_a_08L則因果一多 互爲緣起 二者緣起卽是義門 總該萬
0010_0015_a_09L法故總因果 但是位之一法故別○鈔不應復存因
0010_0015_a_10L果理實之言等者 正改賢首意也 言若取次第等者
-
0010_0015_b_01L以順一題次第也 或可法界卽總體 理實卽別體 緣
0010_0015_b_02L起是總體之總用 因果但緣起中別義 但就位說故
0010_0015_b_03L以先總後別爲次 復以不思議貫前四重 口欲辯而
0010_0015_b_04L詞䘮 心將緣而慮忘故○䟽觀其總題已知別義者
0010_0015_b_05L謂因前宗中差別之法攝總題 所以觀其總題 却已
0010_0015_b_06L知一題差別之義 或是已知一部差別之義 前義爲
0010_0015_b_07L勝耳○鈔故云法界總該前二者 因上大方卽法界
0010_0015_b_08L體故 方廣卽法界用故 所以䟽中云 法界總該前理
0010_0015_b_09L實緣起二也○䟽所以龍樹指此下 卽䟽主依龍樹
0010_0015_b_10L立華嚴宗也 旣不加不思議 則濫於餘經 故知成華
-
0010_0016_a_01L嚴德用自在 因果法界皆不思議者 出於龍樹而已
0010_0016_a_02L又賢首等師依龍樹 判華嚴爲不共般若 立爲別敎
0010_0016_a_03L逈異餘宗 則若敎若宗皆出於龍樹 又始於龍樹 於
0010_0016_a_04L龍宫誦出流布 仍造大論於西竺 故於西域建立華
0010_0016_a_05L嚴 以龍樹爲初祖 天親爲二祖 以至相 於大藏前立
0010_0016_a_06L誓抽得華嚴第一 志欲弘通後遇異僧來 謂曰 汝欲
0010_0016_a_07L解一乗義者 其十地中六相之義 是也 愼勿輕之 可
0010_0016_a_08L一兩月間 攝靜思之 當自知爾 言訖忽然不見 因卽
0010_0016_a_09L淘研不盈累朔 於焉大悟遂立敎開宗 製此經䟽 時
0010_0016_a_10L年二十七也 廣如傳說 旣立宗敎 由悟六相 而地經
-
0010_0016_b_01L唯有六相之名 而天親論中廣申義釋 則天親爲二
0010_0016_b_02L祖矣 後至此方 帝心雲華賢首淸涼圭峯相承而來
0010_0016_b_03L則華嚴之祖皆有自也○䟽浄名但明等者 天台補
0010_0016_b_04L注破此義云 淸涼觀師云 浄名但顯作用不思議解
0010_0016_b_05L脫 葢是一分之義 未顯法界融通不思議故 不同華
0010_0016_b_06L嚴經也 天台學者敢謂淸涼此義不然 請以敎義判
0010_0016_b_07L經 方知法門有異 浄名但顯不思議用 華嚴亦彰法
0010_0016_b_08L界融通 彼此圓妙皆不思議 復何優劣於其間哉 別
0010_0016_b_09L圓大乗法門正等 但卽不卽及具不具而分兩殊 作
0010_0016_b_10L此所判 自然無滯 不明斯㫖 任運抑揚大乗經矣 思
-
0010_0017_a_01L之 後昆愼之 會解評曰 義師何謬至於此耶 一不知
0010_0017_a_02L他宗㫖歸 二又失本宗言敎 不識他宗者 且華嚴具
0010_0017_a_03L二分義 一者法界融通此是
德相 二者作用解脫此是
業用 以
0010_0017_a_04L浄名闕前義故 云一分 但得華嚴業用一分義 未顯
0010_0017_a_05L法界融通故 云爾也 况眞諦謂 西域記說 此華嚴大
0010_0017_a_06L不思議解脫經三本 下本十萬偈 又波羅頗宻多三
0010_0017_a_07L藏云 龍樹造大不思議論釋 亦十萬頌 此方十住毗
0010_0017_a_08L婆沙論十六卷 卽後秦耶舍誦出 什師譯文 亦言是
0010_0017_a_09L大不思議論中一分文也 旣云大不思議 明知形對
0010_0017_a_10L浄名等爲言 如鈔說者是也 而謂法門正等者 豈可
-
0010_0017_b_01L得耶 二失本宗言敎者 旣言但卽不卽具不具殊者
0010_0017_b_02L由不卽故 不具故 得一分業用義 失於融通 斯亦見
0010_0017_b_03L矣 豈有敎殊而法門正等 豈不法門隨敎有異耶 以
0010_0017_b_04L不思議法門名同故云等 而具不具義異 故敎不同
0010_0017_b_05L如汝宗中凡釋一法門 皆約四敎義解 豈以法門名
0010_0017_b_06L同令敎亦同耶 故知法門隨敎有異 故云一分爾 思
0010_0017_b_07L之 後昆愼之 又如涅槃玄義解不思議 以須彌內芥
0010_0017_b_08L中義云 小不自小亦不由大故小 大不自大 亦不由
0010_0017_b_09L小故大 因緣故小大亦不離小大 在內外兩中間亦
0010_0017_b_10L不常 自有不可思議大亦如是 通達此理故 卽事而
-
0010_0018_a_01L眞 唯應度者見不思議須彌之高廣 入於不思議芥
0010_0018_a_02L中之微小 是名不思議之大入不思議之小 住首楞
0010_0018_a_03L嚴能建大義 如經廣說 若一徃明不思議用 在於道
0010_0018_a_04L後 其理亦通 評曰 設作此解亦未免一分之義 何者
0010_0018_a_05L彼先作三觀三諦卽事而眞故 大小不思議 此是吾
0010_0018_a_06L宗理事無碍故 不思議卽同敎一分義爾 亦未至法
0010_0018_a_07L界自在融通無盡德相故 以吾宗圓敎有二分義 一
0010_0018_a_08L事事無碍別敎義 二理無碍同敎義 又有二分 一德
0010_0018_a_09L相 二業用 彼涅槃玄義有二義 一卽事而眞 二道後
0010_0018_a_10L作用 若卽事是眞 卽同敎一分義 若道後作用 卽業
-
0010_0018_b_01L用一分義 豈得與華嚴同日而語耶 並名小不思議
0010_0018_b_02L爾 義師旣不審他宗 亦不體自宗 妄申破斥 愚之甚
0010_0018_b_03L也 可不哀哉○鈔有解脫等者 作用解脫約法名業
0010_0018_b_04L用 菩薩住故 卽入業用 眞如具德卽約法稱德相 佛
0010_0018_b_05L身不分下 就人名德相故 龍樹下 如向所指 若爾應
0010_0018_b_06L更加大字 答彼浄名但彰業用不思議狹故爲小 今
0010_0018_b_07L明法界等皆不思議德用俱備 則已有大義故 不假
0010_0018_b_08L言之○䟽若就題中等者 大方則理實爲體 方廣卽
0010_0018_b_09L緣起爲用 佛華嚴是因果爲宗 尋因果之宗 令趣證
0010_0018_b_10L理實體故 法界總攝體宗用三 法界爲總 理實緣起
-
0010_0019_a_01L因果 皆別舉一全收 所以數配歸題者 題爲大部綱
0010_0019_a_02L領 宗要不出一題故○鈔若准天台下 以天台玄義
0010_0019_a_03L有其五重 一釋名 二辯體 三明宗 四論用 五判敎 故
0010_0019_a_04L彼云 尋名識體 體非宗不會 會體自行已圓 從體起
0010_0019_a_05L用 利道含識 今是中三義也 彼宗玄義十卷 專明此
0010_0019_a_06L五 約通別以釋經題 於中釋體云 體者 一部之指歸
0010_0019_a_07L衆議之都會也 今取佛所見爲實相正體 又云 卽一
0010_0019_a_08L實相印也 引證序品云 今佛放光明 助發實相義 又
0010_0019_a_09L云 諸法實相義 已爲汝等說乃至廣
引云云 二明宗者 修行
0010_0019_a_10L之喉衿 顯體之要路 如梁柱持屋 結網綱維 提維則
-
0010_0019_b_01L目動 梁安則柱存 宗者 要也 所謂自行因果以爲宗
0010_0019_b_02L也 云何爲要 無量衆善 言因則攝無量證得 言果則
0010_0019_b_03L攝如提網維無目而不動 牽衣一角無縷而不來故
0010_0019_b_04L言宗要然宗之與體 不異而異 約非因非果 而論因
0010_0019_b_05L果故 有宗體之別耳 普賢觀云 大乗因者 諸法實相
0010_0019_b_06L大乗果者 亦諸法實相 卽其義也云云
如彼 三明用者 用
0010_0019_b_07L是如來之妙能 此經之勝用 秪二智能斷疑生信 生
0010_0019_b_08L信斷疑 由於二智 約人約法 左右互論耳 前明宗 就
0010_0019_b_09L宗體分別 使宗體不濫 今論於用 就宗用分別 使宗
0010_0019_b_10L用不濫 何者宗亦有用 用亦有宗 宗用非用用 用用
-
0010_0020_a_01L非宗用 用宗非宗宗 宗宗非用宗 言宗用者 因果是
0010_0020_a_02L宗 因果各有斷伏爲用 言用宗者 慈悲爲用宗 斷疑
0010_0020_a_03L生信爲用用 若論於宗 且置斷伏 但論因果 今明於
0010_0020_a_04L用 但論斷疑生信且置慈悲 若得此意 則知權實二
0010_0020_a_05L智皆斷疑生信 是今經之大用 其義明矣 乃至廣說
0010_0020_a_06L評曰 實相卽理實因果明同 彼但以斷疑生信爲用
0010_0020_a_07L此中緣起爲用 斯不同爾 然次䟽明理實因果緣起
0010_0020_a_08L之義 對彼之義 自然見皂白也○䟽今釋前義等者
0010_0020_a_09L今釋前宗中十一字義也 所以釋名但釋 法界者 以
0010_0020_a_10L法界名義差別故 偏釋之 或是略故 問釋名且爾 二
-
0010_0020_b_01L顯義中何故不具釋耶 答實則理實該於法界 因果
0010_0020_b_02L該於緣起 今且約以理實法界之性 對因果之相 以
0010_0020_b_03L明無碍 先顯性相無碍 後因其性相無碍 起事事無
0010_0020_b_04L碍故 以無障碍法界 而爲宗趣故 不具釋也 言法界
0010_0020_b_05L名體廣如本品者 如前第一卷中已明○䟽別開法
0010_0020_b_06L界以成因果等者 問法界何不對緣起以明 而對因
0010_0020_b_07L果明耶 答從文顯故 或可體中舉總 用中舉別 互影
0010_0020_b_08L略故 言謂普賢法界爲因等者 成就品䟽云 發普賢
0010_0020_b_09L心修普賢行 信等諸位皆名普賢 全依法界分成此
0010_0020_b_10L因 明知此因體是法界 還稱法界 方名普賢 法界爲
-
0010_0021_a_01L因 其果例然 因果雖異 不離理實及四法界○䟽下
0010_0021_a_02L當指文者 卽下䟽云 三以文從義科 於初會中先顯
0010_0021_a_03L遮那果德 後遮那一品 明彼本因名所信因果 二從
0010_0021_a_04L第二會至第七會隨好品 名差別因果 謂先二十六
0010_0021_a_05L品辨因 後三品明果 亦名生解因果 三普賢行品辨
0010_0021_a_06L因 出現品明果 名平等因果 非差別顯故 亦名出現
0010_0021_a_07L因果 四第八會初明五位因 後顯八相果 名出世因
0010_0021_a_08L果 亦名成行因果 五第九會中初明佛果大用 後顯
0010_0021_a_09L菩薩起用修因 名證入因果 一一皆證入故○鈔一
0010_0021_a_10L者 五周等者 如修所信因爲宗 得所信果爲趣 舉所
-
0010_0021_b_01L信果爲宗 令修所信因爲趣 所信因果旣爾 餘四因
0010_0021_b_02L果亦然 此卽各自因果別別 互爲二畨宗趣 總成十
0010_0021_b_03L畨宗趣 乃至總修五周因爲宗 總得五周果爲趣 總
0010_0021_b_04L舉五周果爲宗 令修五周因爲趣 此爲盡理 若能達
0010_0021_b_05L此最後兩畨 前諸宗趣畨畨盡理 而復五門不同 互
0010_0021_b_06L不相濫 前互爲宗趣之處 皆可例知 若於前數中取
0010_0021_b_07L一畨具 餘等則無窮盡 以互爲緣起不相離故 又前
0010_0021_b_08L一一因中有多因故 一一果中有多果故 復互相望
0010_0021_b_09L以成宗趣 亦至無盡 二者所信因果等者 卽五周因
0010_0021_b_10L果各合互爲宗趣 復應以所信因果爲宗 令得差別
-
0010_0022_a_01L平等因果爲趣 舉差別平等因果爲宗 令修成行所
0010_0022_a_02L信因果爲趣 乃至以所信因果爲宗 令得餘四因果
0010_0022_a_03L爲趣 舉餘四因果爲宗 令成所信因果爲趣等 以是
0010_0022_a_04L具德無盡法門故 經云 欲具演說一句法 阿僧祇劫
0010_0022_a_05L無有盡 而令文義各不同 菩薩以此初發心等○䟽
0010_0022_a_06L以辨義深等者 由識辨義理深玄爲宗 令知言敎殊
0010_0022_a_07L勝爲趣 言舉人爲宗下 法界品䟽說 卽舉諸善知識
0010_0022_a_08L佛菩薩等爲宗 令知解脫等法爲趣 舉法爲宗 令當
0010_0022_a_09L根得作佛菩薩爲趣 言五對別明是宗之趣者 約行
0010_0022_a_10L布說故 五對相卽爲宗卽趣者 約圓融說故 雖六釋
-
0010_0022_b_01L名同於法相 而義全異爾○鈔收前衍裕等者 前䟽
0010_0022_b_02L云 一衍法師以無障碍法界爲宗 二裕法師以甚深
0010_0022_b_03L法界心境爲宗 總爲一眞無碍法界 別悟性相卽事
0010_0022_b_04L理法界 若失總義卽不能收 此二師所立法界 况因
0010_0022_b_05L果無性 旣因果收前四對 今因果歸於理法界 卽前
0010_0022_b_06L四對皆歸理法界矣○鈔餘四例知者 後四對各以
0010_0022_b_07L初一爲宗 後一爲趣 問前何互爲宗趣 至此唯一徃
0010_0022_b_08L耶 答但可以淺爲宗 令至深爲趣 不可以深爲宗 令
0010_0022_b_09L至淺爲趣 如以出纒爲宗 不可却令在纒爲趣 或可
0010_0022_b_10L舉出纒淸浄爲宗 令信在纒爲趣 乃至舉修顯果爲
-
0010_0023_a_01L宗 令得修生果爲趣 䟽欲顯有一徃之義 不但互爲
0010_0023_a_02L顯前 亦應有一徃之義 義門無邊不應一准○鈔由
0010_0023_a_03L雙融故俱離者 由因果之相與法界之性互相不異
0010_0023_a_04L云雙融俱離性相 卽下十門中初二門等 第五門但
0010_0023_a_05L總別之異耳 此有兩重理事無碍初二門一重
第五門一重 由雙
0010_0023_a_06L融故 性相混然俱現 卽三四二門并第六門 亦總別
0010_0023_a_07L之異 此亦有兩重理事無碍三四中一重
第六門一重 離不碍存
0010_0023_a_08L下 卽七八二門總爲第三重理事無碍 總由上理事
0010_0023_a_09L無碍 成後二門事事無碍 則後二門通由性相俱離
0010_0023_a_10L性相混然 存離自在無碍故 標章云爾 法界雖通下
-
0010_0023_b_01L釋妨可知○䟽一由離相故者 行願鈔云 此標所以
0010_0023_b_02L也 相是因果 此舉緣起如幻之因果 非妄計定性之
0010_0023_b_03L因果也 言因果不異法界等者 正顯法界相也 二由
0010_0023_b_04L離性故者 舉其所以 此明法界非因果外定空之法
0010_0023_b_05L界也 言法界不異因果等者 正顯因果相也 三由離
0010_0023_b_06L性不泯性故者 出所以也 以第二門離性收第一門
0010_0023_b_07L不泯性 言法界卽因果時法界宛然者 第二門卽第
0010_0023_b_08L一門也 言則以非下 意取緣起無性之法界 非取因
0010_0023_b_09L果外定空之法界也 四由離相不壞相故者 出所以
0010_0023_b_10L也 此舉第一門離相 收第二門不壞相故 言因果卽
-
0010_0024_a_01L法界時因果歷然者 正顯法界時不失因果 言非因
0010_0024_a_02L果下 非取法界外定相之因果也 五離相不異離性
0010_0024_a_03L故者 出所以也 卽收一二兩門同時故 因果法界雙
0010_0024_a_04L泯離相者 卽第一門中離相故 不異離性者 卽第二
0010_0024_a_05L門明由離性故 是以雙泯 又亦由三四兩門旣不相
0010_0024_a_06L失 隨一泯時一切卽泯 六由不壞不異不泯故者 出
0010_0024_a_07L所以也 卽收三四兩門同時故 因果法界雙存不壞
0010_0024_a_08L者 卽第四門不壞相 不異不泯者 卽第三門中不泯
0010_0024_a_09L性 旣不壞相不泯性 卽隨一存時二皆存也 七由五
0010_0024_a_10L六存泯復不異故者 此標所以也 第六明存第五明
-
0010_0024_b_01L泯 此二門旣其同時故 無障碍也 亦逺收三四及一
0010_0024_b_02L二門 言超視聽及絕思議者 卽指離性離相也 言通
0010_0024_b_03L見聞及未嘗碍於言念者 卽指不壞不泯也後三門
如鈔中
0010_0024_b_04L可
知○鈔性則叵壞等者 通妨也 問何以性言不泯相
0010_0024_b_05L言不壞 而不性云不壞相言不泯 又何不俱言不泯
0010_0024_b_06L俱言不壞耶 答性不可壞 今取存義故 翻云不泯 相
0010_0024_b_07L則可壞 今取存義故 翻言不壞 言二對皆不相異下
0010_0024_b_08L及次相字皆平聲呼 言正存卽泯故復不異者 行願
0010_0024_b_09L鈔說 展轉有三重理事無碍 一初二門由相卽故 性
0010_0024_b_10L相俱離次第明無碍 二第五門合初二門同時故 性
-
0010_0025_a_01L相俱絕明無碍 又一三四兩門由相卽故 不碍兩存
0010_0025_a_02L次第明無碍 二第六門合三四兩門同時故 性相俱
0010_0025_a_03L存明無碍 三以第七門收第二重俱泯 次第明無碍
0010_0025_a_04L合正存卽泯同時故 存泯無碍 入躡前事理無碍 以
0010_0025_a_05L爲後二門事事無碍之所以 九躡事理無碍 總以因
0010_0025_a_06L果互攝 十以前因果各自有多差別 若分若全乃至
0010_0025_a_07L微細 亦各具攝重重無盡此與行願䟽鈔
少異 可對詳之○鈔舉相
0010_0025_a_08L意欲令亡下 以初心行人未能亡相造極故 舉因果
0010_0025_a_09L之相爲宗 誘令契入 離相爲趣舉者 意欲令亡相故
0010_0025_a_10L得不異法界 明本不在相故 於正說因果相處 勿昧
-
0010_0025_b_01L此意此上
初對 後對合上離相下 准此釋詞 䟽中應云舉
0010_0025_b_02L相離相爲宗 則合上宗趣並爲宗故 言令亡因果者
0010_0025_b_03L下 准此牒詞 䟽少一令字也 言前離於相下 揀前對
0010_0025_b_04L後對二趣之意別也 或揀後對宗趣義別 意云 前言
0010_0025_b_05L離相 明非遣之 方離明因果之相本離 此上約境 今
0010_0025_b_06L令離取相之心故 然其言猶略 若具應云令離取相
0010_0025_b_07L心 及取離相之心 何者以宗中離相並爲其宗故 或
0010_0025_b_08L可但離取因果相之心也 以上約離境爲宗 今約離
0010_0025_b_09L心爲趣故異也下九
准知○鈔二中應云等者 鈔爲補而續
0010_0025_b_10L之 舉法界性爲宗 意欲令亡不在於性故 得不異因
-
0010_0026_a_01L果 明法界之性 本離爲趣 卽初對也離性下 後對准
0010_0026_a_02L前 應云舉性離性則合上宗趣爲宗 此上約境令離
0010_0026_a_03L取着 法界性之心爲趣也○鈔三卽離性爲宗下 法
0010_0026_a_04L界卽因果故 離性爲宗 正卽因果時不泯性爲趣 以
0010_0026_a_05L性本自離故 得卽因果不待泯故 法界宛然 非斷無
0010_0026_a_06L也 此上初對 又離性下 後對 合上宗趣爲宗 此上約
0010_0026_a_07L境令離取亡 法界不碍法界之心爲趣○鈔四以離
0010_0026_a_08L相爲宗下 因果卽法界故 離相爲宗 正卽法界時不
0010_0026_a_09L壞因果相爲趣 相本自離故 得卽法界不待壞故 因
0010_0026_a_10L果歷然 非定有也 此上初對 又離相不壞相下 後對
-
0010_0026_b_01L合上宗趣爲宗 此約境也 令離取亡因果不壞因果
0010_0026_b_02L之心爲趣○鈔五離相爲宗下 以初門離相爲宗 不
0010_0026_b_03L異第二門離性爲趣 由性相下 順文釋成 若異下 反
0010_0026_b_04L成可知 此上初對 又離相不異離性下 後對 合上宗
0010_0026_b_05L趣爲宗 此約境也 今逈超取說雙融性相俱不俱泯
0010_0026_b_06L之心言爲趣以此例前遣心
亦遣於言也○鈔六不壞相爲宗下
0010_0026_b_07L以第四門不壞相爲宗 卽此不壞不異第三門不泯
0010_0026_b_08L性爲趣 若離下 但反釋成此初對 又不壞下 後對 合
0010_0026_b_09L上宗趣爲宗 約境說也 令離取俱存現前之心爲趣
0010_0026_b_10L○鈔七雙存爲宗下 以第六門不壞相不泯性故 雙
-
0010_0027_a_01L存爲宗 卽此雙存 不異第五門離性離相故 雙泯爲
0010_0027_a_02L趣 以卽泯下 釋成 此上初對 又雙存下 後對 合上宗
0010_0027_a_03L趣爲宗 此約境也 令超常情眼視耳聽心思口議 以
0010_0027_a_04L雙泯故 通配離性離相不碍無念 眼見耳聞口言心
0010_0027_a_05L念爲趣 由雙存故 通配不壞不泯 言然超視聽下 更
0010_0027_a_06L別配之 超視聽之妙法 約離相說 絕思議之深義 約
0010_0027_a_07L離性說 不碍見聞 約不壞相說 不碍言念 約不泯性
0010_0027_a_08L說 此上具依一相 不爾豈相但超視聽不絕思議等
0010_0027_a_09L耶○鈔八法界性融下 以法界性爲宗 性融不可分
0010_0027_a_10L爲趣 此上初對後對 合上宗趣爲宗 此約境也 理應
-
0010_0027_b_01L令絕念知因果 各攝法界爲趣 上皆理事無碍○九
0010_0027_b_02L因果各全下 合上第八後對宗趣爲宗 卽理事無碍
0010_0027_b_03L爲所以故也 令因果下 正明事事無碍爲趣 此上初
0010_0027_b_04L對後應 合上宗趣爲宗 此約境也 行起解絕爲趣○
0010_0027_b_05L鈔十二位下 因果二位差別之法 皆各總攝法界爲
0010_0027_b_06L宗 亦事事無碍之所以也 一一正明事事無碍爲趣
0010_0027_b_07L此上初對復應 合上宗趣爲宗 此約境也 亦行起解
0010_0027_b_08L絕爲趣 已上三門准鈔顯文 雖各唯一重宗趣 據理
0010_0027_b_09L亦合具二重也 以前云下九准思故 但文略爾 思之
0010_0027_b_10L可知○䟽又初一等者 初以別因果全總緣起 次別
-
0010_0028_a_01L理實全總法界 已上前後明三 以前二同時 後一總
0010_0028_a_02L貫前三 皆不思議 旣以下 明第四門中 說因果法界
0010_0028_a_03L融通之義 復深於前則融三門所說因果法界 始末
0010_0028_a_04L通明方顯玄妙 隨義說之 似異一一通徹故皆一揆
0010_0028_a_05L○鈔會歸心觀下 旣以第四門融前故 但會第四門
0010_0028_a_06L中十義 歸心成觀也 則顯前三門各十義 皆亦成觀
0010_0028_a_07L言在法爲離下 對境釋心也 在所觀境法因果 法界
0010_0028_a_08L爲離性本離故 在能觀心 㝠符本離之性爲遮 在所
0010_0028_a_09L觀境法因果 法界爲不壞此是通相之意 不同前約
性相分不壞不泯之異
0010_0028_a_10L在能觀心照徹無謬爲照 已上總明遮 卽初之二門
-
0010_0028_b_01L下 別配釋也 然有二義釋初約十門別別配釋 後又
0010_0028_b_02L十門下 總望十門釋 今初遮 卽初之二門者 初門遮
0010_0028_b_03L相 次門遮性照 卽三四二門者 三門照性 四門照相
0010_0028_b_04L已上四門單照單遮 然字已下單遮單照 互卽融通
0010_0028_b_05L五卽合初二門爲雙遮 六卽合三四二門爲雙照 七
0010_0028_b_06L卽雙照雙遮互融 八卽四門一揆等者 以法界性融
0010_0028_b_07L不可分故 遮照雙遮照之四門有以四門爲四大門
者 非也 卽䟽中卽照
0010_0028_b_08L之遮卽遮之照
雙遮照爲四門 一揆互通卽事理無碍圓明一觀也
0010_0028_b_09L九因果總句 各全攝法界 具遮照雙遮雙照之四門
0010_0028_b_10L爲一事事無碍觀 十因果別法各各爲一句 全攝法
-
0010_0029_a_01L界 亦具攝遮照雙遮雙照之四門 爲一事事無碍觀
0010_0029_a_02L也○鈔又十門齊鑒下 二總望十門釋也 謂十門齊
0010_0029_a_03L鑒非無記曰照 無心於十非妄想曰遮 此遮照亦互
0010_0029_a_04L融 卽此釋䟽中初二句雙照 下謂雙照卽照前十門
0010_0029_a_05L齊鑒無 心於十雙遮卽遮前 無心於十十門齊鑒 卽
0010_0029_a_06L釋䟽中雙照雙遮也 言亡慮絕者 卽定之極 了了分
0010_0029_a_07L明者 卽慧之極 定慧旣其玄極 則爲一總 無德不圓
0010_0029_a_08L無法不照之觀 能與如是觀行相應 方契十門之㫖
0010_0029_a_09L合上四大門之宗 希諸學者領受於文外之意趣也
0010_0029_a_10L問旣領於文外之趣 何須廣說 答本圖領㫖不爲文
-
0010_0029_b_01L字事業 問旣曰無心於十 何須齊鑒 答非齊鑒無以
0010_0029_b_02L增智慧 非無心無以造玄極也○鈔三慧齊備者 餘
0010_0029_b_03L說一向多聞 猶渉方便 言纂靈記說者 以華嚴傳記
0010_0029_b_04L五卷本 賢首集文有十章 一部類 二隱顯 三傳譯 四
0010_0029_b_05L支流 五論釋 六講解 七 ((言+奉)) 誦 八轉讀 九書寫 十雜述
0010_0029_b_06L此賢首初集後經修飾 至淸涼時有二家 並賢首弟
0010_0029_b_07L子 一靜法寺慧苑法師 修五卷名纂靈記 二經行寺
0010_0029_b_08L慧英法師 修兩卷名華嚴感應傳 又近四明居士胡
0010_0029_b_09L幽貞纂成一卷 今所引卽靜法五卷者 若賢首華嚴
0010_0029_b_10L傳 但云依智度論諸大乗經 多是文殊師利之所結
-
0010_0030_a_01L集 此經則是文殊師利所集 佛初去世賢聖隨隱 異
0010_0030_a_02L道競興 乏大乗噐 攝此經在海龍王宫 六百餘年 未
0010_0030_a_03L能傳於世 龍樹菩薩入龍宫 因見此經淵府誦之在
0010_0030_a_04L心 遂出傳授 因茲流布上傳
記文 但纂靈記經靜法修餙
0010_0030_a_05L故有增加也 言未見其文者 應是論本有其具闕 言
0010_0030_a_06L金剛仙論者 廣鈔第四云 金剛仙菩薩造釋金剛般
0010_0030_a_07L若經 旣如其說驗必然也○鈔纂靈記引眞諦三藏
0010_0030_a_08L西域記說者 卽傳第一部類中說也 彼乃云 如眞諦
0010_0030_a_09L三藏云西域中傳記說等 非謂眞諦自有西域記也
0010_0030_a_10L言亦說入龍宫之緣廣如別說者 此傳卽什師所譯
-
0010_0030_b_01L今旣指廣當略引之 傳云 龍樹菩薩南天竺梵志種
0010_0030_b_02L也 天聰奇悟事不再告 在乳哺之中 聞諸梵志誦四
0010_0030_b_03L圍陁典 各四萬偈 偈有三十二字 皆誦其文而領其
0010_0030_b_04L義 弱冠馳名獨歩諸國 天文地理圍緯秘䜟 及諸道
0010_0030_b_05L術無不悉綜 後結友三人 以隱身術入王宫事 三人
0010_0030_b_06L遭害 因悟 欲爲苦本衆禍之根 敗德危身皆由此起
0010_0030_b_07L卽入山詣一佛塔出家受戒 九十日誦三藏盡 更求
0010_0030_b_08L異經都無處得 遂入雪山 山中有塔 塔有一老比丘
0010_0030_b_09L以摩訶衍典與之 誦受愛樂 雖知實義未得通利 周
0010_0030_b_10L遊諸國更求餘經 於閻浮提中徧求不得 外道諸師
-
0010_0031_a_01L沙門義宗 咸皆摧伏 外道弟子白之言 師爲一切智
0010_0031_a_02L人 今爲佛弟子 弟子之道咨承不足 將未足耶 未足
0010_0031_a_03L一事非一切智也 辭窮情屈卽起邪慢 心自念言 世
0010_0031_a_04L界法中律塗甚多 佛經雖妙 以理推之 故未盡 未盡
0010_0031_a_05L之中可推而演之 以悟後學 於事不失 斯有何咎 思
0010_0031_a_06L此事已 卽欲行之立師敎誡 更造衣服而有小異 欲
0010_0031_a_07L以除衆人情 示不受學 擇日選時 當與弟子授新戒
0010_0031_a_08L着新衣 獨坐靜處水精房中已上卽是入
龍宫之緣也 大龍菩薩
0010_0031_a_09L見其如是 惜而憫之 卽接之入海 於宫殿中發七寳
0010_0031_a_10L花函 以諸方等深奥深典無量妙法授之 龍樹受讀
-
0010_0031_b_01L九十日中 通解甚多 其心深入體得實利 龍知其心
0010_0031_b_02L而問之曰 看經遍否 答言 汝諸函中經多無量不可
0010_0031_b_03L盡也 我可讀者已十倍閻浮提 龍言 如我宫中所有
0010_0031_b_04L經典 諸處比此復不可數 龍樹旣得諸經一箱 深入
0010_0031_b_05L無生法忍具足 龍還送出天台學者疑上品華嚴大
多 龍宫無着處 觀此傳一
0010_0031_b_06L處 函中之經 已勝閻浮提十倍之多 尚未得盡 又云
諸處比之不可數記 而以情記惻龍宫不可思議事
0010_0031_b_07L者 亦可
笑矣 於南天竺國大弘佛法 摧伏外道 乃至廣造
0010_0031_b_08L諸論等 評曰 此傳但有入海見經通說所誦 并得經
0010_0031_b_09L而出 雖不具說三部華嚴 旣見經無量亦可知矣 此
0010_0031_b_10L但傳略故爾○鈔能破有無宗者 旣佛記爲能破有
-
0010_0032_a_01L無宗 而法相學者以學龍樹宗爲着空者 未之審也
0010_0032_a_02L言唐三藏西域記者 大意皆如前傳○鈔案隋開皇
0010_0032_a_03L三寳錄者 卽翻經學士費長房撰 長房城都人也 房
0010_0032_a_04L本出家 周廢僧侣反俗 隋及興復 仍習白衣 時預叅
0010_0032_a_05L傳筆受詞義 以歷代羣錄名唯編經 至於佛僧紀述
0010_0032_a_06L盖寡 乃撰三寳履歷帝年 始自周莊魯莊至於開皇
0010_0032_a_07L末歲 首列甲子 傍列衆經 翻譯時代 准見綸綜號爲
0010_0032_a_08L開皇三寳錄 今鈔依纂靈記引也 言都薩羅者 此云
0010_0032_a_09L喜出生 言支法領等者 開元錄云 秦晉以前出家者
0010_0032_a_10L多隨師姓 後彌天道安云 剃髮染衣紹釋迦種 卽無
-
0010_0032_b_01L殊姓 尊莫尊於釋迦 乃以釋命姓 後增一阿含經至
0010_0032_b_02L果云 四河入海無復河名 四姓出家皆稱釋種 又沙
0010_0032_b_03L彌塞律云 汝等比丘雜類出家 皆捨本姓同稱釋子
0010_0032_b_04L旣符經律遂爲永式 今此領法師當晉代人 則從師
0010_0032_b_05L爲姓 云支也 捐棄也 言卽東晉朝所譯是也者 始因
0010_0032_b_06L法領請至爾 後因秦沙門智儼 至罽賔國 請覺賢至
0010_0032_b_07L此土 至東晉安帝義熈十四年 方於道場寺譯之也
0010_0032_b_08L○鈔然而龍樹下 以入海宫誦具本十萬偈 法從於
0010_0032_b_09L人上昇天竺流布 葢聖人已證妙窮梵音故獲全寳
0010_0032_b_10L法領所得 其猶半珠 遂行東土 由凡夫未證 不善梵
-
0010_0033_a_01L音 邊逺之劣噐未任故 猶獲半珠淪沒也 湑相居
切切
0010_0033_a_02L韻云 露貌 卽隱顯之間纔得其少半 僅猶纔也 少也
0010_0033_a_03L又案今于闐下 西域記云 唐言地乳 無憂王太子至
0010_0033_a_04L此建國 齒耆云暮未有胤嗣 乃祈禱毗沙門天神之
0010_0033_a_05L廟 像額上剖出嬰孩 神前之地忽然隆起 其狀如乳
0010_0033_a_06L神童飲吮 遂至嗣位 因爲國號 言卽上略本者 此雖
0010_0033_a_07L正釋下本兼明略本 從此出故○䟽四上本經等者
0010_0033_a_08L探玄記說於可結集經分下中上 以此品偈廣多故
0010_0033_a_09L前鈔引金剛仙論說 召集羅漢八十億那由他菩薩
0010_0033_a_10L無量無邊恒河沙等 結集此等經也○䟽五普眼經
-
0010_0033_b_01L等者 謂能詮之經如眼照了普法故 或法如眼 經詮
0010_0033_b_02L普眼故 故彼䟽云 詮普法故 普詮諸法故 得此法者
0010_0033_b_03L一法之中見一切法故 言海雲所持者 彼䟽云 觀海
0010_0033_b_04L爲法門 以普眼法雲潤一切故○鈔如六十二經說
0010_0033_b_05L者 謂我住此海門國十有二年 常以大海爲其境界
0010_0033_b_06L乃至觀大海出寳蓮華 佛坐其上 身至有頂 爲說此
0010_0033_b_07L普眼法門 於日日中以種種陁羅尼力 領受趣入分
0010_0033_b_08L別開演等 各無數品 如是千二百歲 故知品偈尤多
0010_0033_b_09L○䟽同說經者 謂約同一類世界 同以音聲所說之
0010_0033_b_10L經 名同說經 如不思議下 引證可知○䟽七異說經
-
0010_0034_a_01L謂約異類世界異類六塵所顯之經 名異說經○䟽
0010_0034_a_02L故下云普眼等者 毗盧遮那品云 波羅宻善眼莊嚴
0010_0034_a_03L王如來 爲威光說普眼修多羅 世界海微塵數修多
0010_0034_a_04L羅以爲眷屬 此言佛刹微塵數者 如一華藏爲一佛
0010_0034_a_05L刹 則別敎所明 非如前所引權實 同許一三千界爲
0010_0034_a_06L一佛刹 然猶義引 此且依揀義眷屬 但是伴類 非卽
0010_0034_a_07L是伴 以不能却爲主故○䟽十圓滿經等者 此約收
0010_0034_a_08L義 如海一滴具百川味等○鈔晉經但名等者 今經
0010_0034_a_09L云 以圓滿音說修多羅 名普照因輪 旣言普照 卽圓
0010_0034_a_10L滿義 或圓滿音說得名圓滿 言大願精進力下 䟽云
-
0010_0034_b_01L無功用道任大願風普救䕶故 言善伏太子者 卽人
0010_0034_b_02L壽一萬歲時 勝光王之太子 應是潜藴 宿善遇緣 當
0010_0034_b_03L成太子 悲救獄囚 王臣大怒 母請半月行施纔畢 就
0010_0034_b_04L戮時至 法輪音虚空燈王如來 入彼施會 爲說此經
0010_0034_b_05L○䟽以晉經等者 以晉經十地品後 便至十通品 則
0010_0034_b_06L無說經處 會旣連十地品 便謂俱是他化天說 已下
0010_0034_b_07L十品經文由闕 唐經第七會初十定品 今經十定品
0010_0034_b_08L云 於普光明殿說 明是重會故 別爲一會 則成九會
0010_0034_b_09L彼以離世間品爲第七會 法界品爲第八會故○鈔
0010_0034_b_10L將欲命乎微言者 命猶說也 或請命也 言舉其問端
-
0010_0035_a_01L者 初海會舉四十問端也 言口光逺召菩薩來儀者
0010_0035_a_02L第六經中 如來卽於面門衆齒之間 放佛刹微塵數
0010_0035_a_03L光 於十方一切菩薩衆會之前說偈 爾時十方世界
0010_0035_a_04L一切衆蒙佛光明所開覺已 各共化現諸供養雲 來
0010_0035_a_05L詣佛所 作禮供養等 言毫光普爥等者 經云放眉間
0010_0035_a_06L光下䟽云 卽
光體也 名一切菩薩智光明普照曜十方藏辯
光
0010_0035_a_07L明
也 其狀猶如寳色燈雲顯光
相也 徧照十方一切佛刹光
業
0010_0035_a_08L用中所
照分齊 其中國土及與衆生悉令顯現光所
現 乃至顯
0010_0035_a_09L示十方世界中 普賢菩薩道場衆會將說普法令知
法王大願普周
0010_0035_a_10L刹塵
內故 言震動刹網者經云 普震動諸世界網䟽云 光
業用中
-
0010_0035_b_01L動刹網也 以諸世界重疊
影現交互相當如網孔故 言佛前現華下 經云 爾時
0010_0035_b_02L佛前有大蓮花 忽然出現 其花具有十種莊嚴 一切
0010_0035_b_03L蓮花所不能及等 言白毫出衆者 經云 此花生已 一
0010_0035_b_04L念之間於如來白毫相中 有菩薩名一切法勝音 與
0010_0035_b_05L世界海微塵數菩薩 俱時出現等䟽云 表敎從所證
浄法界流爲衆敎
0010_0035_b_06L源 如白
爲色本 言端倪者 端緒也 倪者自然之分也 今言端
0010_0035_b_07L倪 取其由緒義耳○鈔方舉依果者 方者 纔也 於所
0010_0035_b_08L信中分二 上明所信依報果 下三品明正報果 卽下
0010_0035_b_09L十類科中 第四前後襵疊科從後例襵總有十重 其
後二重云 九就前亦二
0010_0035_b_10L初明所信佛果法 後問明品 下三品明能依能信菩
薩行十 就前中復二 初會明佛依報果 後名號等三
-
0010_0036_a_01L品明正
報果 言四百億十千之名者 准下䟽云 今一四天
0010_0036_a_02L下一諦有十千名四諦 歷於百億故 有四百億箇十
0010_0036_a_03L千之名也 言故授之以光明覺品者 光明體也 覺者
0010_0036_a_04L用也 此二各二 謂光有身智二光 覺有覺知覺悟 又
0010_0036_a_05L光有能照所照 覺有能覺所覺 如來放身光照事法
0010_0036_a_06L界 令菩薩覺知見事無碍 文殊演智光雙照事理 令
0010_0036_a_07L衆覺悟法之性相 由事理俱融 唯一無碍境故 得一
0010_0036_a_08L事卽徧無邊 而不壞本相 身智無二唯一無碍光 涅
0010_0036_a_09L槃經琉璃光菩薩處云 光明者名爲智慧 知悟不殊
0010_0036_a_10L唯一平等覺悟之心 知無事非理故 又此二光不異
-
0010_0036_b_01L覺境 謂能照之光 所照之境 所成之覺 此三圓融唯
0010_0036_b_02L一無碍之法界 雖平等絕相 不壞光明之覺 品中辯
0010_0036_b_03L此 故以名也 言上之三品下 結歸前後 襵疊科中 第
0010_0036_b_04L十重意也○鈔謂十甚深者 一覺首菩薩明緣起甚
0010_0036_b_05L深 二財首菩薩明敎化甚深 三寳首明業果甚深 四
0010_0036_b_06L德首明說法甚深 五目首明福田甚深 六勤首明正
0010_0036_b_07L敎甚深 七法首明正行甚深 八智首明正助甚深 九
0010_0036_b_08L賢首明一道甚深 十文殊明佛境甚深 互相激揚者
0010_0036_b_09L問者激發 答者顯揚 言賢首說此者 賢首菩薩說此
0010_0036_b_10L一品 從能說人以爲名下 䟽云 體性至順調善曰賢
-
0010_0037_a_01L吉祥勝德超絕名首 賢卽是首 賢首之品 以當賢位
0010_0037_a_02L之初 攝諸德故 偏舉賢名○鈔體用無方等者 以體
0010_0037_a_03L無在無不在 用無應無不應 不離覺樹故 非動而昇
0010_0037_a_04L釋天故非靜 言顯住體深玄者 䟽云 體卽佛智故將
0010_0037_a_05L演住門先陳體性 以住性卽佛智光讃如來 是以三
0010_0037_a_06L賢十地等 皆依佛智有差別故 言信滿入位者 十信
0010_0037_a_07L位滿 方入三祇五位之數故 言得正定心者 依仁王
0010_0037_a_08L經及起信論 卽十千刦來修信行滿 入位不退等 十
0010_0037_a_09L住名正定聚故 言別行不同者 隨一住之行各各不
0010_0037_a_10L同如前十住品 若欲通修 復須皆修浄行 言觀十種
-
0010_0037_b_01L境者 所謂身身業 語語業 意意業 佛法僧戒也 䟽云
0010_0037_b_02L梵是西域之音 具正應云勃藍摩 此翻爲浄 離染中
0010_0037_b_03L極 故名爲梵 卽梵爲行 故名梵行 若爾何殊浄行品
0010_0037_b_04L答前信中之行 隨事造修悲智兼導 至此純熟了心
0010_0037_b_05L自性 悲智無二 故小不同 言說於明門者 䟽云 明是
0010_0037_b_06L智用法是理行及果 又所修行法體離無明等○鈔
0010_0037_b_07L夜摩天宫者 下䟽云 夜摩此云時分 論云 隨時受樂
0010_0037_b_08L故 名時分 准大集經 此天用蓮花開合以爲晝夜 又
0010_0037_b_09L云 赤蓮花開爲晝白蓮花開爲夜 故云時分 卽空居
0010_0037_b_10L之首 以表十行渉有化物宜適其時 時而後言 聞者
-
0010_0038_a_01L悅伏 時而後動 見者敬從 渉有依空卽事入玄 記此
0010_0038_a_02L而說也○鈔兠率天宫者 䟽云 此云知足 亦名喜足
0010_0038_a_03L論云 後身於彼敎化 多修喜足之行故 得少意悅爲
0010_0038_a_04L喜 更不求餘爲足 處此說者表位超勝 是次第故 又
0010_0038_a_05L上下放逸 此天知足表世間行滿故 居喜足之天又
0010_0038_a_06L彼有一生補處 表菩提之心功行滿故 又積功累勳
0010_0038_a_07L知階未足 廻勲授子 乃知有餘菩薩亦爾 勤苦積行
0010_0038_a_08L未見有餘 回向衆生乃知自足 又欲界六天此居其
0010_0038_a_09L中 表悲智均平處於中故等○鈔若四河入海下 一
0010_0038_a_10L兢伽河 二信度河 三縛蒭河 四私陁河 經䟽皆有法
-
0010_0038_b_01L喻合 今引其合文略示 經云 佛子 菩薩亦爾 從菩提
0010_0038_b_02L心流出善根大願之水 以四攝法充滿衆生 無有窮
0010_0038_b_03L盡 復更增長 乃至入於一切智海 令其充滿 䟽云 菩
0010_0038_b_04L提心合池流出 善根等合四河 依菩提心修四攝行
0010_0038_b_05L自善增長 同入如來一切智海 言寳珠十德者 經云
0010_0038_b_06L譬如大摩尼珠有十種性 出過衆寳 一者從大海出
0010_0038_b_07L二者巧匠治理 三者圓滿無缺 四者淸浄離垢 五者
0010_0038_b_08L內外明徹 六者善巧鑚穿 七者貫以寳縷 八者置在
0010_0038_b_09L琉璃高幢之上 九者普放一切種種光明 十者能隨
0010_0038_b_10L王意兩衆寳物 如衆生心充滿其願 佛子菩薩當知
-
0010_0039_a_01L亦爾 有十種事 出過衆聖 一者發一切智心 二者持
0010_0039_a_02L戒頭陁正行明浄 三者諸禪三昧圓滿無缺 四者道
0010_0039_a_03L行淸白離諸垢穢 五者方便神通內外明徹 六者緣
0010_0039_a_04L起智慧善巧鑚穿 七者貫以種種方便智縷 八者置
0010_0039_a_05L於自在高幢之上 九者觀衆生行放聞持光 十者受
0010_0039_a_06L佛智職墮在佛數 能爲衆生廣作佛事次第喻十地
漸漸增廣修
0010_0039_a_07L至第
十地 言大地十山者 經云 譬如十大山王因地而有
0010_0039_a_08L菩薩十地因佛智故 而有差別 言嶷然高出者 十定
0010_0039_a_09L品文 音義云 嶷者 宜力切 山峯貌也佛智如大地 十
山如十地之智
0010_0039_a_10L山從地出 十地之智
皆從佛智而有故 言大海十德德德該通者 經云
-
0010_0039_b_01L譬如大海 以十種相得大海定 果可移奪 一次第漸
0010_0039_b_02L深 二不受死屍 三餘水入中皆失本名 四普同一味
0010_0039_b_03L五無量珎寳 六無能至底 七廣大無量 八大身所居
0010_0039_b_04L九潮不過限 十普受大雨無有盈溢 菩薩行亦復如
0010_0039_b_05L是 以十相故名菩薩行不可移奪所謂歡喜地出生
0010_0039_b_06L大願漸次深故 離垢地不受一切破戒屍故 發光地
0010_0039_b_07L捨離世間假名字故 燄慧地與佛功德同一味故 難
0010_0039_b_08L勝地出生無量方便神通世間所作衆珎寳故 現前
0010_0039_b_09L地觀察緣生甚深理故 逺行地廣大覺慧善觀察故
0010_0039_b_10L不動地示現廣大莊嚴事故 善慧地得深解脫行於
-
0010_0040_a_01L世間如實而知不過限故 法雲地能受諸佛如來大
0010_0040_a_02L法明雨無厭足故海喻全一佛智之體 而十德不同
德非別物 故云智業 又互相徧不
0010_0040_a_03L同於山 其乃無差別
之差別 差而無差 已上四喻 皆從果品地影像分
0010_0040_a_04L中文 初池喻修行功德 二山喻勝功德 三海喻大果
0010_0040_a_05L功德 四珠喻堅固功德 故下䟽云 四喻喻四功德 以
0010_0040_a_06L顯圓融 初一圓家漸 次喻圓中漸 珠喻卽是漸圓 海
0010_0040_a_07L喻卽圓圓也 四喻圓融鈔云此言自天台生 而小不
同 彼處漸圓是漸敎家圓 今
0010_0040_a_08L亦圓敎行布之極耳 圓圓亦與彼不同 乃是
初後圓融名圓圓 非是圓敎圓滿名圓圓也○鈔十定
0010_0040_a_09L品者 瑜伽五十云 名無碍智三摩地 是其菩薩學道
0010_0040_a_10L所攝 金剛喻定 彼䟽云 此明因滿菩薩位中最後位
-
0010_0040_b_01L也 此位亦名等覺 今經欲顯開合無碍故 存其義不
0010_0040_b_02L彰其名 第十定經說 此菩薩同三世佛 明是等覺 言
0010_0040_b_03L非數去
聲能數上
聲者 始從一百洛义爲一俱胝 是中等
0010_0040_b_04L數洛叉 是萬俱胝是億已下皆上等數法 倍倍變之
0010_0040_b_05L爲俱胝 俱胝爲一阿庾多 乃至不可說卽長行意 言
0010_0040_b_06L又積不可說 以至十重校量等者 卽偈中意 一積不
0010_0040_b_07L可說至不可說偈云不可言
說不可說 二不可說刦中說不盡
0010_0040_b_08L充滿一切不可說不可言說
諸刦中說 不可說不可盡 三上不可說一一是一
0010_0040_b_09L刹皆碎爲塵不可言說諸佛刹
皆悉碎末爲微塵 四前一一塵 皆有不
0010_0040_b_10L可說刹一塵中刹不可說
如一一切皆如是 五將前諸塵中刹 一念遍
-
0010_0041_a_01L碎爲塵此不可說諸佛刹
一念碎塵不可說 六念念碎塵復盡多刦念
念
0010_0041_a_02L碎塵亦復然 盡
不可說刦 恒爾 七前所碎塵復有多刹此塵有刹
不可說 八
0010_0041_a_03L卽此多刹復碎爲塵此刹爲塵
說更難 九以多算數經於多
0010_0041_a_04L刦數上諸塵以不可說算數法
不可說刦如是數 十以是諸塵數刦 一
0010_0041_a_05L一刦復各有十萬箇不可說刦以此諸塵數諸刦
一塵十萬不可說 言
0010_0041_a_06L校量下 經偈云 爾刦稱讃一普賢 無能盡其功德量
0010_0041_a_07L於一微細毛端處 有不說諸普賢 一切毛端悉亦爾
0010_0041_a_08L如是乃至遍法界 䟽云 略舉三重 一將上諸刦讃一
0010_0041_a_09L普賢之德不盡 二况一塵中有多普賢 三况遍法界
0010_0041_a_10L塵皆有多矣 若不以稱性之心思之 心或狂亂 等覺
-
0010_0041_b_01L尚爾 况佛德耶 言阿僧祇爲大數之首者 阿僧祇此
0010_0041_b_02L云無數 爲十大數之首 所謂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
0010_0041_b_03L可數 不可稱 不可思 不可量 不可說 不可說 不可說
0010_0041_b_04L言念刦圓融下 卽是僧祇所數之法 上二句約時 卽
0010_0041_b_05L當後壽量品 下二句約處 卽當後住處品 言以刦爲
0010_0041_b_06L日者 謂經中以前刹之刦 爲後刹之日故 後後倍前
0010_0041_b_07L也 言上就實說下 卽指上塵刹該攝等也○鈔卽十
0010_0041_b_08L門出現者 一總明出現之法 二身業 三語業 四意業
0010_0041_b_09L五境界 六所行行 七成菩提 八轉法輪 九般涅槃 十
0010_0041_b_10L見聞親近 此上皆有出現二字 十門皆從性起舉一
-
0010_0042_a_01L全收 故云圓融○鈔近望上文者 卽上第八會托法
0010_0042_a_02L進修成行分也 言逺取諸會者 信卽第一會舉果勸
0010_0042_a_03L樂生信分也 解卽第二會至第七會修因契果 生解
0010_0042_a_04L分行卽第八會 托法進修成行分 言依人證入者 卽
0010_0042_a_05L第四依人 證入成德分也 此但總科一經始末大意
0010_0042_a_06L以爲四分 若就行人隨其品會 皆容信解行證 具缺
0010_0042_a_07L隨根固難詳議○鈔頓漸該羅者 在文則本會唯頓
0010_0042_a_08L末會則漸 圓根尅證頓漸混融 亦不碍頓漸殊分 披
0010_0042_a_09L文之次無迷玄㫖 使卽心修證頓漸無在故 法界品
0010_0042_a_10L䟽云 夫圓滿敎海攝法無遺 頓漸該羅本末交映 人
-
0010_0042_b_01L法融會貴在弘通 故非頓無以顯圓 非漸無以階進
0010_0042_b_02L非本無以垂末 非末無以顯本 非人無以證法 非法
0010_0042_b_03L無以成人 故前明不異漸之頓多門 而衆人同契 後
0010_0042_b_04L明不異頓之漸一人而歷位圓修 前則不異末之本
0010_0042_b_05L雖卷而恒舒 後則不異本之末 雖舒而恒卷 本末無
0010_0042_b_06L碍同入法界 又略以束云末會 歸菩提場則十會圓
0010_0042_b_07L明 言自此略畢者 良以具本旣末流於東夏故 且云
0010_0042_b_08L略畢也
0010_0042_b_09L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三十七
0010_0042_b_10L
-
0010_0043_a_01L
0010_0043_a_02L
0010_0043_a_03L
0010_0043_a_04L빈페이지
0010_0043_a_05L
0010_0043_a_06L
0010_0043_a_07L
0010_0043_a_08L
0010_0043_a_09L
0010_0043_a_10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