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C_NC_01816_0001_T_001
-
0001_0001_b_01L
0001_0001_b_02L
0001_0001_b_03L
0001_0001_b_04L
0001_0001_b_05L會玄記 一
0001_0001_b_06L
0001_0001_b_07L
0001_0001_b_08L
0001_0001_b_09L
0001_0001_b_10L
-
0001_0002_a_01L
0001_0002_a_02L
0001_0002_a_03L
0001_0002_a_04L
0001_0002_a_05L빈페이지
0001_0002_a_06L
0001_0002_a_07L
0001_0002_a_08L
0001_0002_a_09L
0001_0002_a_10L
-
0001_0002_b_01L
0001_0002_b_02L
0001_0002_b_03L
0001_0002_b_04L
0001_0002_b_05L빈페이지
0001_0002_b_06L
0001_0002_b_07L
0001_0002_b_08L
0001_0002_b_09L
0001_0002_b_10L
-
0001_0003_a_01L
0001_0003_a_02L
0001_0003_a_03L
0001_0003_a_04L
0001_0003_a_05L빈페이지
0001_0003_a_06L
0001_0003_a_07L
0001_0003_a_08L
0001_0003_a_09L
0001_0003_a_10L
-
0001_0003_b_01L序 누락
0001_0003_b_02L
0001_0003_b_03L
0001_0003_b_04L
0001_0003_b_05L
0001_0003_b_06L
0001_0003_b_07L
0001_0003_b_08L
0001_0003_b_09L
0001_0003_b_10L
-
0001_0004_a_01L序 누락
0001_0004_a_02L
0001_0004_a_03L
0001_0004_a_04L
0001_0004_a_05L
0001_0004_a_06L
0001_0004_a_07L
0001_0004_a_08L
0001_0004_a_09L
0001_0004_a_10L
-
0001_0004_b_01L序 누락
0001_0004_b_02L
0001_0004_b_03L
0001_0004_b_04L
0001_0004_b_05L
0001_0004_b_06L
0001_0004_b_07L
0001_0004_b_08L
0001_0004_b_09L
0001_0004_b_10L
-
0001_0005_a_01L序 누락
0001_0005_a_02L
0001_0005_a_03L
0001_0005_a_04L
0001_0005_a_05L
0001_0005_a_06L
0001_0005_a_07L
0001_0005_a_08L
0001_0005_a_09L
0001_0005_a_10L
-
0001_0005_b_01L華嚴懸談會玄記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一
0001_0005_b_02L蒼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 集
0001_0005_b_03L將明一部懸談 啓以二門分別 初總解題目 後逐難
0001_0005_b_04L釋文 初又分二 初別解法題 以經䟽科鈔題 各別故
0001_0005_b_05L後通解人題 以䟽科鈔中人無異故 今初大凡開演
0001_0005_b_06L不越其四 謂先科 次經 次䟽 後鈔 所以然者 欲知經
0001_0005_b_07L䟽大綱非科不能 故先科釋 雖知大綱在文難曉 故
0001_0005_b_08L次舉正經 正文雖見非䟽何知 故次解次解解衍䟽釋 䟽釋雖
0001_0005_b_09L明而多總略 故以鈔文補而備之 如是四種理應爾
0001_0005_b_10L故 若約生起次第 佛先說經 依經造䟽 依䟽有科 隨
-
0001_0006_a_01L科鈔釋 今釋題目 當依生起次第 示有由漸故 後逐
0001_0006_a_02L難釋文 依開演次第 不越常䂓故 然法題不同 有其
0001_0006_a_03L四題 分爲四段 初經題 二䟽題 三科題 四鈔題 且初
0001_0006_a_04L經題卽大方廣佛華嚴經 然此七字廼無盡修多羅
0001_0006_a_05L之總名 義門極廣下雖廣釋 今入文之先理應略陳
0001_0006_a_06L且以七門分別爲順七字之題故 一明來意 二華梵
0001_0006_a_07L對翻 三依題列對 四出名義體 五六釋分別 六辯其
0001_0006_a_08L異名 七釋通妨難 且初來意者 華嚴大敎稱性極談
0001_0006_a_09L我佛世尊初成正覺 遍觀衆生皆具性德 以妄覆故
0001_0006_a_10L不能證之 於是稱性頓演斯經 明各人本地之風光
-
0001_0006_b_01L與佛無異 庶其一切共證之也 二華梵對翻者 佛出
0001_0006_b_02L西天敎流東土 若不翻譯無由解會 講學之者首先
0001_0006_b_03L明之 表敎來有自然有總翻別翻 若總翻者 梵語摩
0001_0006_b_04L訶毗佛略勃陁徤拏驃訶修多羅 唐言大方廣覺者
0001_0006_b_05L雜華嚴飾經 若別翻者摩訶云大 毗佛略云方廣 勃
0001_0006_b_06L陁云覺者 徤拏云云花間落雜華 驃訶云嚴飾 修多羅云經 其中
0001_0006_b_07L覺者 卽是佛字 略存梵音 以生信心 又略雜飾二字
0001_0006_b_08L不令繁廣 具以具以具作且七字爲名 三依題列對者 七字一題
0001_0006_b_09L列爲十事五對 一敎義一對 經之一字是能詮敎 大
0001_0006_b_10L等六字是所詮義故 二就上義中法喻一對 謂大等
-
0001_0007_a_01L是法 華嚴是喻 三就上法中人法一對 謂大方廣是
0001_0007_a_02L所證之法 佛字是能證之人 亦名境智對 四就上法
0001_0007_a_03L中揀持一對 大之一字是揀 方廣二字是持 卽揀大
0001_0007_a_04L異小 揀實異權 揀果異因 亦是體用一對 或性相一
0001_0007_a_05L對 五就人中 借下花字以喻其因 卽因果一對 佛是
0001_0007_a_06L果故 是以單 華字但喻於因 若合華嚴二字 亦喻上
0001_0007_a_07L之四字 四出名義體者 大以當體得名 常徧爲義 常
0001_0007_a_08L則三際莫易 徧則十虛無外 卽以全有全空實相爲
0001_0007_a_09L體 方以就法得名軌持爲義 雙持性相軌生物解 故
0001_0007_a_10L卽以六相十玄爲體 廣以從用得名包博爲義 包則
-
0001_0007_b_01L廣容 博則廣遍 卽以染淨依正卽入 重重爲體 佛以
0001_0007_b_02L就人得名 覺照爲義 照則朗萬法之幽邃 覺則悟大
0001_0007_b_03L夜之重昏 卽以十身無障礙身雲爲體 華以從喻得
0001_0007_b_04L名 感果嚴身爲義 感果則萬行圓成 嚴身則衆德備
0001_0007_b_05L體 卽以行布圓融行願爲體 嚴以功用受名資莊爲
0001_0007_b_06L義 謂資廣大之體用 莊眞應之佛身 卽以無障礙大
0001_0007_b_07L智爲體 經以能詮得名攝持爲義 持性相之無盡 攝
0001_0007_b_08L衆生之無邊 卽以身以身身當在文下名句文爲體○五六釋分別者
0001_0007_b_09L此有四畨離合 通其三釋 謂依主持業有財也 一大
0001_0007_b_10L方廣所證法也 此通依主持業二釋 謂大之方廣 有
-
0001_0008_a_01L體之相用 故方廣之大 有相用之體 故此約依主 則
0001_0008_a_02L行布義 又大卽方廣方廣卽大 體用相卽 此約持業
0001_0008_a_03L則圓融義 二佛華嚴能證人也 亦具二釋 謂佛之花
0001_0008_a_04L揀非因位之行 故花之佛揀非餘行之佛 故此亦依
0001_0008_a_05L主行布 若持業圓融相卽可知 三大方廣之佛華嚴
0001_0008_a_06L揀非權小之佛等 故佛華嚴之大方廣 揀非因位所
0001_0008_a_07L得法 故相卽可知 四大方廣佛華嚴之經 揀非涅槃
0001_0008_a_08L等經 經之大方廣佛華嚴 揀非論中所明 此則依主
0001_0008_a_09L若持業者 文隨於義 義隨於文 詮㫖圓融故 又上敎
0001_0008_a_10L望於義 人望於法 通有財釋 並可思準○六辯其異
-
0001_0008_b_01L名者 如攝論中名百千經 此約數爲目 以此經具本
0001_0008_b_02L有十萬頌故 涅槃經中名雜華經 此約喻爲目 智論
0001_0008_b_03L之中名大不思議解脫經 此約法爲目故 又出現品
0001_0008_b_04L及離世間品 皆有十名 具如後示 淸凉云 前三異名
0001_0008_b_05L義多總略二品 十目多從別名 又局當品 故今譯者
0001_0008_b_06L具以七以七七作六字 爲名 則人法䨇題法喻齊舉 具體具用有
0001_0008_b_07L果有因 理盡義圓 故標經首○七釋通妨難者 問如
0001_0008_b_08L大方廣三字 餘經多同 如三戒經 十輪經 寶篋經 圓
0001_0008_b_09L覺經等十有餘部 皆有大方廣言 則與此經爲同爲
0001_0008_b_10L異 若言同者 何獨此經以爲圓敎 若言異者 其相云
-
0001_0009_a_01L何 答圭峯云 配屬三大則同 釋義隨宗則異 謂圓覺
0001_0009_a_02L大雖配體 唯明自體常徧 此經則若相若用等 皆同
0001_0009_a_03L眞性而常徧 又彼方亦配相 但任持自性 軌生物解
0001_0009_a_04L此則雙持性相具十玄門 一一諸相皆軌生物解 又
0001_0009_a_05L彼廣亦配用不能卽體 今此則全德相之業用也 故
0001_0009_a_06L後序云 冥眞體於萬化之域 顯德相於重玄之門 用
0001_0009_a_07L繁興以恒如等 故與諸經異也 釋經題竟○次釋䟽
0001_0009_a_08L題 卽大方廣佛華嚴經䟽卷第一并序 釋此一題 初
0001_0009_a_09L作對二解釋 初中先將并序二字 望上大等十一字
0001_0009_a_10L爲能序所序對 二以第一二字 望上大等九字 爲能
-
0001_0009_b_01L記所記對 三又將卷字 望上八字 爲能依所依對 卷
0001_0009_b_02L爲所依 八字爲能依 四䟽之一字 望上七字 爲能釋
0001_0009_b_03L所釋對 二解釋者 亦二 先解義後六釋 先解義者 經
0001_0009_b_04L題七字如上所釋 䟽者 踈也 决也 開也 通也 謂經中
0001_0009_b_05L義理深奥之處 䟽以䟽明䟽明䟽作疎經㫖 決擇疑惑 開而顯之
0001_0009_b_06L通而達之 故云䟽也 又是䟽理之義 如盧仝云 人有
0001_0009_b_07L髮兮旦旦 䟽理身有心兮胡不如是 今卽䟽理經中
0001_0009_b_08L之文義也 卷者 舒卷爲義 舒則閱之卷則思之 展卷
0001_0009_b_09L無礙故謂之卷 第謂次第 一乃數之極首 蓋此䟽有
0001_0009_b_10L二十卷 今記其次數令不差互 故云第一 言并序者
-
0001_0010_a_01L并者 兼也 及也 序者 緒也 如繭得緒 緒盡一繭之絲
0001_0010_a_02L若䟽得序 序盡一䟽之意 又序者 爾雅云 東西墻謂
0001_0010_a_03L之序 所以序別
內外也 見墻所以別宅舍之淺深 觀序所以
0001_0010_a_04L知作者之意㫖 又序者 敘也 謂敘述經䟽之大意 纂
0001_0010_a_05L於文前令學者頓觀其大㫖 故云序也 上解義竟 後
0001_0010_a_06L六合釋者 一䟽字望上七字 卽能所釋之 依主也 或
0001_0010_a_07L通揀別依主 謂大方廣佛華嚴經之䟽 揀非論等故
0001_0010_a_08L或作通別依主 䟽字通故 以經別之二 卷第一三字
0001_0010_a_09L作釋 有其三說 一總別依主釋 卷字是總第一是別
0001_0010_a_10L卷有二十 第一唯一 總中有別 卷之第一 二體用持
-
0001_0010_b_01L業 卷字是體第一是用 以體就用 卷卽第一 三帶數
0001_0010_b_02L釋 卷字是法第一是數 卷法帶起第一數 故三以卷
0001_0010_b_03L字望上八字 所依紙素之卷 從能依䟽以彰名 謂大
0001_0010_b_04L方廣佛華嚴經䟽之卷 依主釋也 四第一兩字 望上
0001_0010_b_05L九字 能記從所記以彰名 亦依主釋 五并序二字 望
0001_0010_b_06L上一題作相違釋 釋䟽題竟○三釋科題 卽大方廣
0001_0010_b_07L佛華嚴經䟽科文卷第一 釋此科題 初列對後釋義
0001_0010_b_08L初列對者 上之八字以爲所科 下之五字以爲能科
0001_0010_b_09L卷字望上爲能所依 第一望上爲能所記 如前可知
0001_0010_b_10L後釋義者有四 一略解名義 二古今對辯 三義類分
-
0001_0011_a_01L別 四六釋料揀 且初略解名義者 所科八字如前已
0001_0011_a_02L解 能科五字者 卷第一三字義不異前 科文二字今
0001_0011_a_03L當略釋 先釋科字 後釋文字 且釋科字有其二義 一
0001_0011_a_04L依義訓 二依字形 依義訓者 諸說不同 今略顯示 一
0001_0011_a_05L云科者 分齊義 令文及義有分限故 一云科者 類聚
0001_0011_a_06L之義 若文若義隨其所應 約一類聚而收攝故 一云
0001_0011_a_07L科者 斷也 定也 斷量楷定分是非故 一云科者 開通
0001_0011_a_08L爲訓 若見科文義開通故 一云科者 略聚爲義 以少
0001_0011_a_09L言詞括多義故 一云科者 次第爲義 若無科文理必
0001_0011_a_10L叢雜 若標判已有次第故 已上六解並依義訓 二依
-
0001_0011_b_01L字形者 科字形狀禾邊從斗 文義如禾 科文似斗 禾
0001_0011_b_02L得斗而知數 文得科而義明 後釋文字者 文卽是字
0001_0011_b_03L未改轉位 名字已改轉位名文 爲名句所依 今言文
0001_0011_b_04L者 攝名句故 二古今對辯者 科判之義 本出佛經 或
0001_0011_b_05L名品或名章或名分 皆科之異名 如今經有三十九
0001_0011_b_06L品等也若就迹而言 此土以道安爲始 以魏帝或云
秦主
0001_0011_b_07L請諸德入內 講楞伽經已 問曰 朕聞佛法幽深至理
0001_0011_b_08L玄奥 向觀所談都無科次何耶 諸德無對 時道安在
0001_0011_b_09L襄陽聞之 遂將華夏大小諸經科爲三分 當時舉朝
0001_0011_b_10L不許後唐三蔵譯 親光菩薩所造佛地論釋佛地經
-
0001_0012_a_01L科爲三分 敎起因緣分 聖敎所說分 依敎奉行分 爾
0001_0012_a_02L來經無豐約科爲三分 今古同遵 然後諸師或多或
0001_0012_a_03L少 各各不同 不勞繁述 三義類分別者 凡科判者有
0001_0012_a_04L其二類 一三義門 二四義門 且三義門者 一者文科
0001_0012_a_05L隨文而判故 二者義科 隨義而分故 三者文義科 雙
0001_0012_a_06L約文義而斷故 言四義門 一以文從義科 謂此約所
0001_0012_a_07L詮之義而科判 不拘於文故 二以義從文科 謂此就
0001_0012_a_08L能詮文段而科判 不拘所詮義故 三義類相從科 如
0001_0012_a_09L題目中 雖有人法之異 同爲題故 總爲一科 本文之
0001_0012_a_10L中雖有序文 本文之異同是本文故 亦合爲一等也
-
0001_0012_b_01L四分別不同科 如人法之題 雖同題目 人法異故分
0001_0012_b_02L之爲二 本文之中序䟽別異 亦不可同 須分開等四
0001_0012_b_03L六釋料揀者 科文二字文體科用 科卽是文持業釋
0001_0012_b_04L餘可思準釋科題竟○四釋鈔題 卽大方廣佛華嚴
0001_0012_b_05L經隨䟽演義鈔卷第一并序 釋此亦二 先列對後解
0001_0012_b_06L釋 且初列對者 一能釋能釋下落所釋二字也對 䟽義二字并上七字爲所
0001_0012_b_07L釋 䟽隨演鈔等八字爲能釋鈔 二隨䟽二字約能詮
0001_0012_b_08L文 爲能隨所隨對 三演義二字約鈔家能詮 演䟽家疑脫䟽家二字
0001_0012_b_09L所詮 爲能演所演對 四隨䟽二字對 演義二字爲隨
0001_0012_b_10L文演義對 五上四字爲用 鈔字爲體 卽體用一對 六
-
0001_0013_a_01L卷字望上爲所依能依對 七第一望上爲所記能記
0001_0013_a_02L對 八并序二字 望上一題爲能序所序對 後解釋者
0001_0013_a_03L有三 初釋義 二六合 三問答 初釋義者 隨謂隨順 卽
0001_0013_a_04L無違義 䟽謂䟽文 謂不違經之文故 演謂流演開通
0001_0013_a_05L之義 義者義理 卽經䟽所詮 鈔者鈔略備缺之義 總
0001_0013_a_06L此意云 隨順本䟽加言解釋 使經䟽玄義流演開通
0001_0013_a_07L鈔其略而補其缺 正其異而採其要 故云隨䟽演義
0001_0013_a_08L鈔也 餘義準思 二六合釋者 初對卽能所依主釋 以
0001_0013_a_09L能釋鈔從所釋經 䟽以彰名故 第二一對 能隨名隨
0001_0013_a_10L䟽之隨 所隨名隨䟽卽隨 依主持業二釋如次 第三
-
0001_0013_b_01L一對能演名演義之演 所演名演義卽演 二釋亦然
0001_0013_b_02L第四一對隨文與演義異故 作相違釋 第五一對作
0001_0013_b_03L持業釋 或作同依釋 二用同依一鈔體故 或通通別
0001_0013_b_04L依主 謂鈔字通於諸鈔 以隨䟽隨文隨䟽之疏誤也演義而別之 故餘三
0001_0013_b_05L對作釋準前可思 三問答 問何故隨對於䟽演對於
0001_0013_b_06L義 而不得互對耶 答䟽約能詮 鈔但隨順 義約所詮
0001_0013_b_07L鈔須演唱 故不以互對也 問准諸家章䟽體例 經題
0001_0013_b_08L之下應安䟽字 於䟽字下方立鈔號 今何不爾 答以
0001_0013_b_09L鈔題中所隨已有䟽字 影取䟽題也 若上更安䟽字
0001_0013_b_10L則一題之中有二䟽字 文則重併非立名之巧 今唯
-
0001_0014_a_01L一䟽字互望上下二題 雙足立名之妙 固在是矣 釋
0001_0014_a_02L鈔題竟 上來四段別解法題竟○後通解人題 淸凉
0001_0014_a_03L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 釋此一題大分爲二 上之
0001_0014_a_04L七字是所依處 下之五字是能依人 於所依中 又上
0001_0014_a_05L三字所依之總名 下四字所依之別號 所以雙舉二
0001_0014_a_06L者 有其二意 一舉山令遠人知 舉寺令近人知故 二
0001_0014_a_07L以則天弘大經故 多改華嚴寺 號賢首居處 皆摽此
0001_0014_a_08L名 故今摽山以揀之也 言淸凉山者 卽岱州鴈門郡
0001_0014_a_09L五臺是也 以歲積堅氷夏凝飛雪 曾無炎暑 故曰淸
0001_0014_a_10L凉 山峯山峯山作五聳出頂無林木 有如壘土之臺 又曰五臺 卽
-
0001_0014_b_01L本經所謂東北方有處 名淸凉山等 又寶蔵陁羅尼
0001_0014_b_02L經云 我滅度後於贍部州東北方有國 名大振那大振那 此云多思唯 指中源也 其
0001_0014_b_03L國中間有山 號爲五頂 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住 爲
0001_0014_b_04L諸菩薩衆 於中說法等 又准大鈔云 離坎乾坤得其
0001_0014_b_05L中理 此以八卦通配淸凉一山 五臺近西 是以東臺
0001_0014_b_06L在離坎二卦之間 北臺在坎乾二卦之間 西臺在乾
0001_0014_b_07L坤二卦之間 南臺在坤離二卦之間 故中臺在離坎
0001_0014_b_08L乾坤四卦之最中 通表中道之理 又云 其山磅礡數
0001_0014_b_09L州七百餘里 左鄰恒岳 右接孟津 北臨絕塞 南擁汾
0001_0014_b_10L陽 廻泊日月蓄洩雲龍 雖積雪嚴寒而名花萬品 寒
-
0001_0015_a_01L風勁烈而瑞草千般 乃至云 白雲凝布奪萬里之澄
0001_0015_a_02L江 某日將昇見三尺之大海等 言大華嚴寺者 卽古
0001_0015_a_03L大孚靈鷲也 按感通傳玄▩七卷二十一丈廣引 南山問天神曰 今五臺山東
0001_0015_a_04L南三十里 現有大孚靈鷲寺 兩堂舊跡猶存 南有花
0001_0015_a_05L園可二頃許 四時發彩人莫究之 或云 漢明所立 又
0001_0015_a_06L云 魏文所作 互說不同如何 天答曰 俱是二帝所作
0001_0015_a_07L周穆王時已有佛法 此山靈異文殊所居 周穆王於
0001_0015_a_08L中造寺供養 及阿育王亦依置塔 漢明帝之初 摩騰
0001_0015_a_09L天眼亦見有塔 請帝立寺 山形似於靈鷲 故號爲大
0001_0015_a_10L孚靈鷲 孚孚字上落大字也者 弘信也 帝信佛理立寺勸人 花園在寺
-
0001_0015_b_01L前 後之君王或改爲大花園寺 珠林集云 每春首至
0001_0015_b_02L秋末 異花間發光曜人目四邊樹園以愛華竒 人間
0001_0015_b_03L無有移栽不生 乃至移樹園外 亦不生等 至則天時
0001_0015_b_04L與于闐三蔵譯華嚴經 見菩薩住淸凉山 因改大華
0001_0015_b_05L嚴焉 寺者 司也 天子置九司以置九卿 一太常寺 主
0001_0015_b_06L禮樂 二宗正寺 主六親昭穆 三大理寺 主刑獄 四光
0001_0015_b_07L祿寺 主膳羞 五司農寺 主倉儲 六大府寺 主平凖 七
0001_0015_b_08L太僕寺 主車轝 八衛尉寺 主器械 九鴻臚寺 主賓客
0001_0015_b_09L此寺凡有外方使命 皆止其中 漢明帝時 摩騰竺法
0001_0015_b_10L蘭二三蔵 初至此土 令鴻臚安下 爾後僧居之處 因
-
0001_0016_a_01L以名焉 次釋能依人者 沙門二字釋子之通稱 梵語
0001_0016_a_02L具云沙迦懣曩 此云息惡 瑞應經云 一切諸法中 因
0001_0016_a_03L緣空無主 息心達本源 故號爲沙門 然有四沙門 一
0001_0016_a_04L勝道沙門 二活道沙門 三示道沙門 四污道沙門 義
0001_0016_a_05L如別章 然今䟽主據本而說 卽勝道沙門 依迹而論
0001_0016_a_06L卽示道沙門也 澄觀二字卽䟽主之別號 澄者 定也
0001_0016_a_07L觀者 慧也 表和尚定慧雙修故 按妙覺塔記云 法號
0001_0016_a_08L澄觀 字大體 俗姓夏侯 越州會稽人也 法界孕靈隨
0001_0016_a_09L緣於帝禹之族 誕若剖珠 洞鑒鄰室 稚歲趨庭 厥考
0001_0016_a_10L授與六月之詩 卽曰 可畏而敬 每童戲聚沙建塔 或
-
0001_0016_b_01L誡之 汝聚沙安避塵垢染 卽鞠躬對曰 沙無自性攬
0001_0016_b_02L眞而成 眞豈染矣 夙習警矣 年九歲禮本州寶林寺
0001_0016_b_03L禪德體眞大師爲師 歲曜一周解通三蔵至十一奉
0001_0016_b_04L恩得度 纔服田裳思冥理觀 乃講般若涅槃白蓮淨
0001_0016_b_05L名圓覺等一十四經 起信瑜伽唯識俱舍中百因明
0001_0016_b_06L寶性等九論 年滿具戒 於曇一大師門下 受南山行
0001_0016_b_07L事 止作遂講律蔵 又禮常照禪師 授菩薩戒 原始要
0001_0016_b_08L終啓厥十誓 體不損沙門之表 心不違如來之制 坐
0001_0016_b_09L不背法界之經 性不染情礙之境 足不履尼寺之塵
0001_0016_b_10L脇不觸居士之榻 目不視非儀之彩 舌不味過午之
-
0001_0017_a_01L餚 手不釋圓明之珠 宿不離衣鉢之則 遂參無名大
0001_0017_a_02L師印可 融寂自在受用 卽曰 明以照幽法以達迷 然
0001_0017_a_03L交暎千門融治萬有 廣大悉備盡法界之術 唯大華
0001_0017_a_04L嚴 乃依東京大詵和尚 聽受玄㫖利根頓悟 再周能
0001_0017_a_05L演 詵曰 法界全在汝矣○至住處品 審文殊隨事觀
0001_0017_a_06L照五頂 遂不遠萬里 委命大抄云 途雖五千反復萬
里 當時逆寇亂常兵戈鋒
0001_0017_a_07L起 不憚而遊 故云委命也 栖托聖境 相仍十稔 掛錫于大華嚴寺
0001_0017_a_08L山門眞侶懇命敷揚 遂思五地聖人身栖佛境 心證
0001_0017_a_09L眞如 於後得智起世俗心學世間解 廼却覽詩禮傳
0001_0017_a_10L籍圖讖 道德寓言 四科十翼 百家祖述 周易子書 華
-
0001_0017_b_01L夏古訓竺乾梵字諸部異計 四圍五明 顯密軌注 二
0001_0017_b_02L王筆法悉煥然氷釋 卽於般若院 啓曼拏羅 優游理
0001_0017_b_03L觀 祈聖祐之 夣一金像挺特山嶽 月滿毫相卓立空
0001_0017_b_04L際 仍於寐內捧咽面門 及覺久如遂下鴻筆 恍若有
0001_0017_b_05L神 是月也設無遮以慶之 䟽成將闡 忽夣爲龍頭枕
0001_0017_b_06L南臺尾蟠北臺 鱗鬣輝空光逾皎日 須臾奮迅化成
0001_0017_b_07L多龍 分照而去 流通之兆也 後製隨䟽演義鈔四十
0001_0017_b_08L卷 隨文手鏡一百卷 華嚴綱要三卷 法界觀玄鏡一
0001_0017_b_09L卷 三聖圓融觀一卷 華嚴圓覺四分中觀等論關脉
0001_0017_b_10L三十餘部 七處九會華蔵世界圖心鏡說文十卷 大
-
0001_0018_a_01L經了義備要三卷 七聖降誕節對御講經談論文 兼
0001_0018_a_02L一家述詩表牋章 總八十餘卷 後奉德宗詔 與般若
0001_0018_a_03L三蔵譯烏盤所進華嚴後分 譯就帝請講之講已 上
0001_0018_a_04L曰 誠哉 是言微而顯 撫廼賜紫衲方袍 兼禮爲敎授
0001_0018_a_05L和尚奉詔述䟽十軸 誕聖節賜輦迎之內殿談法 帝
0001_0018_a_06L命廣敷新經 厥㫖要曰 大哉 眞界萬法資始 云
云 帝
0001_0018_a_07L時默湛海印朗然大覺 誡於羣臣曰 朕之師言雅而
0001_0018_a_08L簡 辭典而富 扇眞風於第一義天 能以聖法淸凉朕
0001_0018_a_09L心 仍以淸凉賜爲國師之號 是時內外台輔重臣 咸
0001_0018_a_10L以八戒禮而師之 後答順宗經義 帝於興唐寺爲造
-
0001_0018_b_01L普光殿華嚴閣塑華嚴圖 法界會次因答憲宗法界
0001_0018_b_02L帝爲鑄金印 遷國師統冠天下緇侣 穆宗敬宗感仰
0001_0018_b_03L巨休 悉封大照國師 以開元二十六年戊寅歲生 天
0001_0018_b_04L寶戊子歲出家玄宗
年號 至德肅宗
年號 丁酉年心印受戒 代
0001_0018_b_05L宗大歷戊申年 詔入內與辯正三蔵譯經爲潤文 大
0001_0018_b_06L德興元元年甲子歲 造䟽 貞元丁卯歲功就貞元丙
0001_0018_b_07L子年翻經賜紫 己卯年授淸凉國師號 憲宗元祐五
0001_0018_b_08L年庚寅歲 授僧統印 文宗大和辛丑歲帝授心印於
0001_0018_b_09L師 至開成己未年春三月六日旦 詔上足三敎首座
0001_0018_b_10L寶印大師海岸等 付法囑[ ((口+累)) ]竟而卒 歷九宗聖世爲
-
0001_0019_a_01L七帝門師 代宗德宗順宗憲
宗穆宗敬宗文宗 俗壽一百二 僧臘八十
0001_0019_a_02L三 形長九尺四寸手垂過膝 目夜發光晝乃不瞬 言
0001_0019_a_03L論淸雅動止作則 學贍九流才供二筆 凡著述現流
0001_0019_a_04L傳者 總四百餘卷 盡形一食 大經始終講五十遍 無
0001_0019_a_05L遮大會十有五 設弟子爲人師者 三十有八 海岸寂
0001_0019_a_06L光爲首 禀受學徒一千 唯東京僧睿圭山宗密獨得
0001_0019_a_07L其奥 餘卽虛心而來 實腹而去蛻 經三七顔光益潤
0001_0019_a_08L端身凛岳自證之力也 其月二十七日恭承遺㫖 遷
0001_0019_a_09L奉全身於終南山石室 皇帝輟朝重臣縞素 其餘卽
0001_0019_a_10L可知也 初朞有西域梵僧 在葱嶺見二使者 步履虛
-
0001_0019_b_01L地以呪止而詰之曰 余北印土文殊堂之神 東土取
0001_0019_b_02L華嚴菩薩大牙供養 及至奏啓石室驗之 果無大牙
0001_0019_b_03L唯三十九璨然如霜 遂闍維靈骨得舍利數千粒 明
0001_0019_b_04L白光潤舌紅如蓮火不能變 上略
記文 又大宋高僧傳中
0001_0019_b_05L有贊寧僧統所述之傳 事多錯謬 不須繁引 撰者集
0001_0019_b_06L也 採錄衆文集成章句 釋此一經故名爲撰 有本云
0001_0019_b_07L述者 蓋述而不作之義也 樂記云 知禮樂之情者 能
0001_0019_b_08L作 識禮樂之文者 能述作者之謂聖 述者之謂明 已
0001_0019_b_09L上離解 若合釋者 淸凉之山大華嚴之寺 皆通別依
0001_0019_b_10L主 或山有淸凉之德用 寺中興於華嚴故 以爲名者
-
0001_0020_a_01L持業有財二釋 如次 或經顯菩薩住處 在於淸凉 而
0001_0020_a_02L寺在山中故 以華嚴爲名者 卽隣近釋 又淸凉山之
0001_0020_a_03L大華嚴寺 大華嚴寺之沙門二釋 皆是總別依主也
0001_0020_a_04L淸凉山大華嚴寺沙門卽澄觀 沙門之澄觀澄觀卽
0001_0020_a_05L述 澄觀之述二釋皆得 問科䟽鈔中 各有人題 今何
0001_0020_a_06L唯解一題耶 答雖有三題 一人無異故 於一處通明
0001_0020_a_07L餘二不勞繁迷 釋題目竟○後逐難釋文中 先解鈔
0001_0020_a_08L序○至聖垂誥鏡一心之玄極者 顯如來說經也 釋
0001_0020_a_09L之分三 初列對 二消文 三五敎辯明 且初二句序文
0001_0020_a_10L十事五對 一人法對 至聖是人餘皆是法 二法義對
-
0001_0020_b_01L垂誥是法一心等是義 三總別對 一心是總玄極爲
0001_0020_b_02L別 四法喻對 鏡字是喻垂誥爲法 五揀持對 至字能
0001_0020_b_03L揀聖字能持 二消文者 至者 極也 聖者 正也 見道已
0001_0020_b_04L去雖名爲聖 唯至佛果方名至聖 垂者 布也 誥者 典
0001_0020_b_05L誥 書云 典謨訓誥皆經誥之別稱 鏡者 喻上誥字 法
0001_0020_b_06L者 典誥 能明示一心鑒微玄極 喻中如秦鏡至明照
0001_0020_b_07L人心 故朱鎧詩云 西國有秦鏡 其光世所希照人見
0001_0020_b_08L肝膽 鑑物窮幽微 今正取此故 後䟽云 以聖敎爲明
0001_0020_b_09L鏡 照見自心等 無二無三謂之一堅實 靈明謂之心
0001_0020_b_10L玄 卽幽玄 極謂至極 意云 我佛世尊布敎如明鏡洞
-
0001_0021_a_01L鑒 一心之中 幽玄至極之自理也 三五敎辯明者 一
0001_0021_a_02L小敎至卽生空理 聖卽生空智 菩提樹下斷結成佛
0001_0021_a_03L名爲至聖 垂者 設也 引也 權設小法引二乘故 誥卽
0001_0021_a_04L阿含緣生等經 言一心者 卽假說一心 謂實有外法
0001_0021_a_05L由心轉變 非皆是心 謂世出世間染淨等法 由心造
業之所感故 改轉變動而非皆
0001_0021_a_06L是心也 二始敎者 至卽二空理 聖卽二空智 色究竟天
0001_0021_a_07L上成正覺者 名爲至聖 垂者 說也 悟也 根本智中流
0001_0021_a_08L出後得 從後得智起大悲心爲物宣說 令二乘人悟
0001_0021_a_09L唯識故 誥卽深密楞伽等經 言一心者 卽本識也 然
0001_0021_a_10L有三類 一相見俱存名一心 二攝相歸見名一心 三
-
0001_0021_b_01L攝所歸王名一心 玄極者 根本智名玄 二空理名極
0001_0021_b_02L也 三終敎者 至卽本覺理 聖卽始覺智 始本不二名
0001_0021_b_03L爲至聖 垂者 賜也 顯也 等賜一乘顯理事無礙故 誥
0001_0021_b_04L卽法華涅槃等經 言一心者 卽如來蔵名一心 此亦
0001_0021_b_05L有二 一攝末歸本攝前七
歸第八 二攝染淨歸如來蔵 寂照
0001_0021_b_06L卽以眞妄和合 名一心 指玄卽以眞妄不二 名一心
0001_0021_b_07L各唯得一義也 言玄極者 卽始本二覺也 四頓敎者
0001_0021_b_08L至卽無理之理 聖卽無智之智 以無佛無不佛名爲
0001_0021_b_09L至聖 垂者 傳也 彰也 單傳心印彰絕待理故 誥卽金
0001_0021_b_10L剛思益等經 言一心者 泯絕染淨名爲一心 絕待之
-
0001_0022_a_01L智曰玄 絕待之理曰極 五圓敎者 至卽無障礙理 聖
0001_0022_a_02L卽無障礙智 十身無礙身雲名爲至聖 垂者 布也 安
0001_0022_a_03L也 通方之說布於法界 安立四種法界義故 誥卽華
0001_0022_a_04L嚴大經 言一心者 卽無障礙一心也 此亦有三 謂融
0001_0022_a_05L事相入 融事相卽 帝網無盡 已上五敎具十種 一
心如行願鈔等說 言
0001_0022_a_06L玄極者 亦無障礙之智與理也○鈔大士弘闡燭微
0001_0022_a_07L言之幽致者 菩薩造論也 釋之分四 初列對 二消文
0001_0022_a_08L三五敎分別 四會餘儀 此二句序文亦十事五對 一
0001_0022_a_09L人法對 大士卽人 弘闡等卽法 二經論對 或云本末
0001_0022_a_10L對 微言卽經弘闡爲論 三敎義對 微言卽敎 幽致卽
-
0001_0022_b_01L義 四法喻對 弘闡是法 燭字是喻 五揀持對 大者能
0001_0022_b_02L揀 士者能持 二消文者 士謂士夫 通目於人 然凡聖
0001_0022_b_03L不同有其四種 凡夫唯名士 二乘名上士 菩薩名大
0001_0022_b_04L士 佛號無上士 今揀餘三 故名大士 准智論中釋大
0001_0022_b_05L士有十義 一依大乘敎 二起大信心 三發大願 四具
0001_0022_b_06L修大行 五備歷大位 六起大智 七斷大惑 八圓證大
0001_0022_b_07L理 九當成大果 十當度大生 總相而言 謂依大敎 發
0001_0022_b_08L大心 行大行 證大果故 名大士 問大士若唯菩薩如
0001_0022_b_09L何通小敎耶 答小乘諸論多菩薩造 如世親菩薩晦
0001_0022_b_10L孤明 於俱舍造五百部小乘論等 是也 弘謂弘揚 闡
-
0001_0023_a_01L謂宣闡 謂宣闡卽目菩薩所造諸論 燭者 喻上弘闡
0001_0023_a_02L之論 如經云 譬如闇中寶無燈不可見 佛法無人說
0001_0023_a_03L雖慧莫能了 法中經無菩薩之論 不能見其幽致 喻
0001_0023_a_04L闇中寶 若無燈燭不可見而取也 微言者 卽上垂誥
0001_0023_a_05L之經 幽致者 幽謂幽深 致卽致趣 卽上微言中所詮
0001_0023_a_06L之義也 意云 菩薩大士造論弘闡 皆照燭佛經之中
0001_0023_a_07L幽深之致趣也 三五敎分別者 小敎卽天親世友等
0001_0023_a_08L大士 弘闡俱舍婆沙等論文 釋阿含緣生等經 六識
0001_0023_a_09L三毒七十五法等之幽致也 始敎卽無着天親等大
0001_0023_a_10L士 弘闡瑜伽唯識等論文 釋深密楞伽等經 八識十
-
0001_0023_b_01L如百法之幽致也 終頓二敎卽馬鳴龍樹等大士 弘
0001_0023_b_02L闡起信摩訶衍等論文 釋法華涅槃等經 二門三大
0001_0023_b_03L九相染淨等法之幽致也 圓敎卽世親龍樹等大士
0001_0023_b_04L弘闡十地不思議等論文 釋華嚴大經 六相十玄之
0001_0023_b_05L幽致也○鈔雖忘懷於詮㫖之域 而浩汗於文義之
0001_0023_b_06L海者 釋妨也 妨云 理本無言躡前垂誥
及弘闡也 義絕疆域躡前
0001_0023_b_07L一心及玄
極幽致也 大覺能仁及諸菩薩 以忘分別情懷證眞
0001_0023_b_08L成果 今復說經造論詮義差別 豈爲允當 故此釋也
0001_0023_b_09L雖字文舍縱奪 上句縱 下句奪 意云 佛及菩薩於一
0001_0023_b_10L眞法界之中 雖無心懷於詮㫖之疆域 而不妨以無
-
0001_0024_a_01L緣慈愍生未悟 浩浩汗汗起廣多之文義 如海之深
0001_0024_a_02L廣也○鈔葢欲下 二句顯意也 問旣忘懷於詮㫖之
0001_0024_a_03L域 何不忘言而契道而反 浩汗於文義耶 故今云爾
0001_0024_a_04L意謂 道本無言非言何以傳 理本無象非象何以顯
0001_0024_a_05L故假寄所詮之義 象能詮之言 繫使學者 因其跡而
0001_0024_a_06L窮無盡眞趣矣 象繫之言語出周易 象謂爻象以喻
0001_0024_a_07L所詮 繫謂言繫 以喻能詮 卽因言以得象 因象以得
0001_0024_a_08L意 得意以忘象 得象以忘言也 或可跡謂兎象跡 如
0001_0024_a_09L因跡而得兎 得象因文義而證玄趣矣 准此繫字或
0001_0024_a_10L目繫象蹄之索也 或周易中 大象小象上繫下繫 孔
-
0001_0024_b_01L子寄以顯易理○鈔斯經等者 上該通諸敎 此下唯
0001_0024_b_02L顯此經能詮之文 所詮義理甚深廣大 不可得稱 此
0001_0024_b_03L借論語文 彼云 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
0001_0024_b_04L讓 民無得而稱焉 今顯深廣之極也 謂文該三部理
0001_0024_b_05L極十玄故 問諸家外鈔通前段 皆讃當經 則此段唯
0001_0024_b_06L屬結嘆之 文今所以前通諸敎 此別讃當經耶 答此
0001_0024_b_07L中唯云 斯經文理故 若結嘆前者 應云斯經論文理
0001_0024_b_08L也 則有收文不盡之過 是以前通此局其理明矣○
0001_0024_b_09L鈔晉譯下 別明造䟽 此明造䟽所由有二 今初晉譯
0001_0024_b_10L得門 謂晉朝翻譯之經幽玄祕密 雖光統靈裕等諸
-
0001_0025_a_01L師皆伸䟽解 唯賢首大師探玄一記 可得其入理之
0001_0025_a_02L門也 論語云 夫子之墻數仞 不得其門而入 不見宗
0001_0025_a_03L廟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門者亦寡矣 今借用之○鈔
0001_0025_a_04L唐翻下 唐經迷奥也 謂唐時所翻靈妙之篇章或此
經多
0001_0025_a_05L靈 應如譯時雙童現瑞
甘露呈祥等 故云靈篇 賢首造新修略䟽 至十九卷
0001_0025_a_06L大願不終 後時賢哲靜法苑公刊定而釋之 大義屢
0001_0025_a_07L乖 微言將隱 未得窺覩其玄奥爾 奥者 卽堂之西南
0001_0025_a_08L隅也 然其上句互影 謂得入門者 必覩其奥 若未窺
0001_0025_a_09L其奥者 由不得其門也 上來新經比舊經文 義多全
0001_0025_a_10L而缺 得意之䟽 學者無由趣入 故䟽主不可緘默 斯
-
0001_0025_b_01L造䟽之緣也○鈔澄觀下 二句謙己述作也 揆者 度
0001_0025_b_02L也 言膚者 皮膚淺近之謂也 意云 我不自揆度學未
0001_0025_b_03L至於骨髓 但及皮膚淺受之學 輙便造䟽 闡揚大經
0001_0025_b_04L玄微之㫖也 膚受之言 見論語○鈔偶溢下二句 慶
0001_0025_b_05L䟽流通 不期而然 謂之偶 溢謂溢滿 意云 但隨力通
0001_0025_b_06L經 何期大行於世偶 然盈溢中夏九州 蠻夷四海 言
0001_0025_b_07L九州者 尚書禹貢中 云禹別九州 爾雅 云兩河之間
0001_0025_b_08L曰冀州自河東至河西 彼䟽云 兩河間其
氣淸厥性相近 故曰冀冀者近也 河南曰豫
0001_0025_b_09L州自河南至漢 其氣著密厥
性安舒 故曰豫豫者舒也 河西曰雝州於用切 自
河至西黑
0001_0025_b_10L水 其氣蔽壅厥性急凶故雍 雍者壅也 兼得梁
之地 西北之位陽所不及隂壅也 故曰雝州 漢南
-
0001_0026_a_01L曰荊州自漢南至衡山之陽 其急似廠
禀性強梁 故曰荊荊者祖也 江南曰楊州
0001_0026_a_02L自江南至海 其氣燥勁厥性輕
楊 又陽氣奮揚之地 故名焉 濟河間曰兗州自河
東至
0001_0026_a_03L濟 其氣專賢厥性謙
信 故曰兗兗者信也 濟東曰徐州自濟東至海 其氣
寬舒禀性安徐 故
0001_0026_a_04L曰徐徐
者舒也 燕曰幽州自易水至北狄 其氣深要
厥性剽疾 故幽幽者安也 齊曰營
0001_0026_a_05L州亦名靑州東方少陽 其色靑其氣淸 歲之首
事之始 故以靑名焉 自岱東至海 言四
0001_0026_a_06L海者東夷東方之人好生萬物 觸
地而出 夷者觝觸也 西戎斬伐殺生不
得其中 戎者
0001_0026_a_07L兇
也 南蠻君臣同川而浴 極
爲簡慢 蠻者慢也 北狄父子嫂叔同穴
無別 狄者僻也 而言
0001_0026_a_08L海者 海之言晦 以晦闇於禮義也○鈔講者下 學徒
0001_0026_a_09L陳請 初二句摽請人 䟽主常千徒擁座 今言盈百者
0001_0026_a_10L謂或面言心受 或懸悟幽宗 已能講者 其數盈百 卽
-
0001_0026_b_01L僧叡等爲首也 咸者 皆也 叩者 以頭叩至地也 大敎
0001_0026_b_02L下 敘其請意 先二句 按定經䟽 文理深遠 親承下二
0001_0026_b_03L句 謂面禀 微得相近 言髣髴者 相近也 於此經之宗
0001_0026_b_04L㫖 不敢言得故 云髣髴近宗也 若垂布䟽文軌範於
0001_0026_b_05L千古之下莊子釋音云
古者久也 我等思慮 若無鈔文 恐後代
0001_0026_b_06L學者迷惑 䟽主高大悟解之䟽文也 希垂下二句 正
0001_0026_b_07L伸請 希望垂慈造鈔 重再分剖 得覩經䟽之光輝 言
0001_0026_b_08L再剖者 前以造䟽 剖於經 今復造鈔 剖於䟽故 言光
0001_0026_b_09L輝者 喻經䟽之玄義也○鈔順斯下 顯述鈔文也 分
0001_0026_b_10L三 初述鈔安名 謂隨順百人淸雅之懷故 再造此鈔
-
0001_0027_a_01L言條理者 書云 如網在綱 有條而不紊 今謂再治其
0001_0027_a_02L條貫 則敎綱 不紊矣 立名可知○鈔昔人云者 二顯
0001_0027_a_03L述鈔意 分二 初引古難易 語出楊子 彼云楊子先生
0001_0027_a_04L遊於錦江 見一婦人 抱子而泣 乃問其故 曰我夫在
0001_0027_a_05L日 以藤漆䥫木 善能造船 夫今亡沒 王取其船 村人
0001_0027_a_06L逃避 子母慮亡故 我泣之 楊子嘆曰 人在則易 人亡
0001_0027_a_07L則難 今此意 云若我在世則易爲諮訣 若吾沒後 或
0001_0027_a_08L有疑昧 難爲解也○鈔今爲下 二顯鈔有益 謂此鈔
0001_0027_a_09L興雖同一時一處 望遠於四方 終於千古 學者見之
0001_0027_a_10L皆如對我面而解會也○鈔然繁則下 三造鈔體式
-
0001_0027_b_01L分三 初繁簡有失 謂章句 繁多則學者或生厭倦 望
0001_0027_b_02L涯有退屈之心 章句簡略則經䟽 或昧源流 正解無
0001_0027_b_03L由而起○鈔顧此下 二謙無折中者 無過繁簡不及
0001_0027_b_04L之謂也 顧此之才實難 無此之才而輙伸鈔釋故 爲
0001_0027_b_05L愧也 此亦鈔主 自謙耳 理實䟽鈔 皆得其中矣 才難
0001_0027_b_06L二字 文出論語 彼云才難 不其然乎 今借用之 言折
0001_0027_b_07L中者 中之一字 通平去二音 今以序文平仄音律定
0001_0027_b_08L之 宜作去聲呼也○鈔夫意下 三正顯體式 問旣無
0001_0027_b_09L折中之才 云何造鈔耶 答我今之意 使後學者 見此
0001_0027_b_10L鈔文一人所作 其鈔言辭而於䟽文 不支離矣 易曰
-
0001_0028_a_01L中心疑者 其辭支 或但令後學 遣疑卽鈔之式也 釋
0001_0028_a_02L鈔序竟
0001_0028_a_03L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一
0001_0028_a_04L
0001_0028_a_05L
0001_0028_a_06L
0001_0028_a_07L
0001_0028_a_08L
0001_0028_a_09L
0001_0028_a_10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