한국불교전서

선교결(禪敎訣) / 禪敎訣

ABC_BJ_H0141_T_001

007_0657_b_01L[禪敎訣]

007_0657_b_02L1)禪敎2)

007_0657_b_03L

007_0657_b_04L3)淸虛 休靜撰

007_0657_b_05L
今禪者曰 此吾師之法也 今敎者曰
007_0657_b_06L此吾師之法也 一法上 同於同異於異
007_0657_b_07L而指馬交4)爭 嗚呼 其孰能訣之 然禪
007_0657_b_08L是佛心 敎是佛語也 敎也者 自有言
007_0657_b_09L至於無言者也 禪也者 自無言 至於
007_0657_b_10L無言者也 自無言 至於無言 則人莫
007_0657_b_11L得而名焉 强名曰心 世人不知其由
007_0657_b_12L謂學而知思而得 是可愍也 敎者曰
007_0657_b_13L敎中亦有禪也云者 出於非聲聞乘 非
007_0657_b_14L緣覺乘 非菩薩乘 亦非佛乘之語也
007_0657_b_15L然此禪家入門之初句 非禪旨也

007_0657_b_16L
世尊一代所說之敎也 譬如將三種慈
007_0657_b_17L5)悲網 張三界生死之海 以小網摝蝦
007_0657_b_18L如人天
小乘敎
以中網摝魴鱒如緣覺6)
中乘敎
以大
007_0657_b_19L網摝鯨鰲如大乘
圓頓敎
俱置於涅7)槃之岸焉
007_0657_b_20L此敎之序也 其中有一物 鬣如朱火
007_0657_b_21L瓜如鐵戟 眼射日光 口吐風雷者 翻
007_0657_b_22L身一轉 白浪滔天 山河震動 日月晦
007_0657_b_23L暝 超出乎三網之外 直上乎靑雲之端
007_0657_b_24L注甘露而益羣生焉正如祖門敎
外別傳之機
此禪之

007_0657_c_01L別於敎者也 此禪之法 吾佛世尊 亦
007_0657_c_02L別傳乎眞歸祖師者也 非古佛之陳言
007_0657_c_03L也 今錯承禪旨者 或以頓漸之門 爲
007_0657_c_04L正脉 或以圓頓之敎 作宗乘 或引
007_0657_c_05L外道書 說密旨 或以弄業識爲本分
007_0657_c_06L或以認光影爲自已者 至於恣行盲8)
007_0657_c_07L9)捧喝無慙無愧者 是誠何心哉 其謗
007_0657_c_08L法之愆 余何敢言 吾所謂敎外別傳者
007_0657_c_09L非學而知思而得者也 須窮心路絕然
007_0657_c_10L後 始可知也 須經自肯點頭然後 始
007_0657_c_11L可得也 師不聞乎 自釋尊拈花示衆迦
007_0657_c_12L葉破顔微笑 乃至出於口 而傳之於後
007_0657_c_13L曰 達10)摩廓然無聖 六祖善惡不思 讓
007_0657_c_14L師車滯鞭牛 思師11)廬陵12)朱價 馬祖吸
007_0657_c_15L盡西江 石頭不會佛法 至於雲門胡餠
007_0657_c_16L{底}崇禎十五年全羅道海南地崑崙山大興寺開
007_0657_c_17L刊本(國立圖書館所藏 禪敎釋合綴本) {甲}崇禎
007_0657_c_18L三年 京畿道朔寧地龍腹寺刊淸虛集七卷本 卷
007_0657_c_19L四所載之本文(東國大學校所藏) {乙}康熙五年
007_0657_c_20L桐裡山泰安寺開板淸虛集二卷本(卷下)所載之
007_0657_c_21L本文(東國大學校所藏) {丙}刊年未詳妙香藏板
007_0657_c_22L淸虛集四卷本 卷四所載之本文(東國大學校所
007_0657_c_23L藏)
「訣」下有「示惟政大師」{甲}{乙}{丙}撰者
007_0657_c_24L名 依淸虛碑銘補入{編}
「爭」作「諍」{甲}{乙}{丙}
007_0657_c_25L「悲」下有「之」{甲}{乙}{丙}「乘」無有{甲}{乙}{丙}
007_0657_c_26L「槃」作「盤」{乙}
「聾」作「䏊」{甲}{丙}「捧」作
007_0657_c_27L「棒」{甲}{乙}{丙}
「摩」作「磨」{甲}{乙}{丙}「廬」作
007_0657_c_28L「盧」{丙}
「朱」作「米」{甲}{乙}{丙}

007_0658_a_01L趙州喫茶 投子沽油 玄沙白紙 雪峯
007_0658_a_02L輥毬 禾山打皷 神山敲羅 道吾作舞
007_0658_a_03L斯等皆先佛先祖同唱敎外別傳之曲也
007_0658_a_04L思量得麽 擬議得麽 可謂蚊子之上鐵
007_0658_a_05L牛也 今當末世 多是劣機 非別傳之
007_0658_a_06L機也 故只貴圓頓門 以理路義路心路
007_0658_a_07L語路 生見聞信解者也 不貴徑截門
007_0658_a_08L沒理路沒義路沒心路沒語路沒滋味無
007_0658_a_09L (扌+索) 上 打破漆桶者也 然則如之何
007_0658_a_10L而可也 今師對八方衲子之軰 下刃要
007_0658_a_11L緊 不得穿鑿 直以本分徑截門活句
007_0658_a_12L敎伊自悟自得 方是宗師爲人體裁也
007_0658_a_13L若見學人不薦 便與1)柂泥說敎 瞎人
007_0658_a_14L眼不少 若宗師違此法 則雖說法 天
007_0658_a_15L花亂墜 2)緫是癡狂外邊走也 若學人
007_0658_a_16L信此法 則雖今生未得徹悟 臨命終時
007_0658_a_17L不被惡業所牽 直入菩提正路也 昔馬
007_0658_a_18L祖一喝也百丈耳聾 黃蘗吐舌 此臨濟
007_0658_a_19L宗之淵源也 師必擇正脉 宗眼分明
007_0658_a_20L故如許縷縷 後日莫辜負老僧也 若辜
007_0658_a_21L負老僧則必辜負佛祖之深恩也 詳悉
007_0658_a_22L詳悉

007_0658_a_23L
007_0658_a_24L
3)崇禎十五年歲次壬午仲春日 全羅道海

007_0658_b_01L南地崑崙山 大興寺開刊

007_0658_b_02L
供養主鍊板兼比丘勝粲 供養施主朴崇
007_0658_b_03L祖兩主 供養施主李介卜兩主 金㕵世兩
007_0658_b_04L主 曺愛云兩主 曺春失兩主 末非保體
007_0658_b_05L金我平 玉今保體 車氏保體 樓花保體
007_0658_b_06L朴甲生兩主 朴奉兩主 朴繼成兩主 申
007_0658_b_07L難水兩主 朴龍日兩主 點德保體 宿德
007_0658_b_08L保體 代非保體 河元水兩主 韓彦希兩
007_0658_b_09L主 金主奉兩主 金先及兩主 韓春立兩
007_0658_b_10L主 朴龍男兩主

007_0658_b_11L「柂」作「拖」{甲}{乙}{丙}「總」作「総」{甲}{乙}ㆍ作
007_0658_b_12L「總」{丙}
甲本刊記如下「崇禎三年庚午 春王
007_0658_b_13L月日 小弟子 葆眞 雙仡等 謹持先師所撰七篇
007_0658_b_14L刊行于今 傳於後世 仍祝聖壽萬歲 億兆咸樂
007_0658_b_15L佛日增輝 法輪常轉(施主秩省略 見淸虛集四
007_0658_b_16L卷末)」

007_0658_b_17L乙本刊記如下「康熙五年丙午 仲夏 日 桐裡山
007_0658_b_18L泰安寺開板(施主秩省略)
    1. 1){底}崇禎十五年全羅道海南地崑崙山大興寺開刊本(國立圖書館所藏 禪敎釋合綴本) {甲}崇禎三年 京畿道朔寧地龍腹寺刊淸虛集七卷本 卷四所載之本文(東國大學校所藏) {乙}康熙五年桐裡山泰安寺開板淸虛集二卷本(卷下)所載之本文(東國大學校所藏) {丙}刊年未詳妙香藏板淸虛集四卷本 卷四所載之本文(東國大學校所藏)。
    2. 2)「訣」下有「示惟政大師」{甲}{乙}{丙}。
    3. 3)撰者名 依淸虛碑銘補入{編}。
    4. 4)「爭」作「諍」{甲}{乙}{丙}。
    5. 5)「悲」下有「之」{甲}{乙}{丙}。
    6. 6)「乘」無有{甲}{乙}{丙}。
    7. 7)「槃」作「盤」{乙}。
    8. 8)「聾」作「䏊」{甲}{丙}。
    9. 9)「捧」作「棒」{甲}{乙}{丙}。
    10. 10)「摩」作「磨」{甲}{乙}{丙}。
    11. 11)「廬」作「盧」{丙}。
    12. 12)「朱」作「米」{甲}{乙}{丙}。
    13. 1)「柂」作「拖」{甲}{乙}{丙}。
    14. 2)「總」作「総」{甲}{乙}ㆍ作「總」{丙}。
    15. 3)甲本刊記如下「崇禎三年庚午 春王月日 小弟子 葆眞 雙仡等 謹持先師所撰七篇刊行于今 傳於後世 仍祝聖壽萬歲 億兆咸樂佛日增輝 法輪常轉(施主秩省略 見淸虛集四卷末)」。
      乙本刊記如下「康熙五年丙午 仲夏 日 桐裡山泰安寺開板(施主秩省略)。